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因為自身健康問題,無法做出正確政治判斷而宣佈卸任,至此,日本安倍時代宣告結束。而隨着安倍走下日本政壇,另外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逐漸浮出水面,那就是今後中日關係走向問題。在安倍任期內,中日關係雖然仍有矛盾爭執問題出在,但並沒有向民主黨執政時期那樣惡化到極點,但接下來的執政者會走什麼樣的發展道路,誰也不知道,此前副首相麻生太郎和外長河野太郎表現出了強烈的親美意圖,這兩位可是信任首相的有力競選人,但有關專家認為石破茂和岸田文雄更有可能脱穎而出。所以,如今日本首相的繼任人選已經不是單純的日本本土事件,而成為了可以影響國際格局的大事件。
對於美國來説,失去了安倍的日本很可能不再甘心蟄伏在美國羽翼之下,此前日本外長河野太郎聲稱希望假如以美國為首的五眼聯盟,成為新任“第六眼”這件事,就已經從側面證明了日本想要在國際地位上追求同美國平起平坐。雖然副首相麻生太郎曾極力表明,日本有且只有一個同盟,那就是美國,但麻生太郎當選的幾率並不大,美國想要再次讓日本“言聽計從”,着實有些困難。而相對應的,對於中方來説,失去了安倍掌舵的這艘“日本巨輪”?很可能不再願意同中方保持文化經濟方面的合作關係,雖然安倍在軍事問題上有意接近美國,同意美國在日本部署陸基中程導彈,但沒有破壞中日之間合作大於矛盾摩擦的大局。
尤其是安倍晉三一直推動中方代表訪問日本,“在中日關係緩和的道路上還未完成點睛之筆,安倍就因為健康原因而辭職,頗讓人遺憾”,專家周永生先生在28日《環球時報》採訪中這樣説道。而在安倍的繼任者中,除去上文提到的對美較為親近的麻生太郎和河野太郎之外,岸田文雄和石破茂也值得關注。
作為安倍“欽點”的繼任者,岸田文雄是一個較為成熟,理性卻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政治家,其對華立場主要從符合日本國家外交禮儀的大局出發,因此由他繼任首相,很可能繼續執行安倍的既定路線。而另一位石破茂則充滿了不確定性,作為日本歷年來主流右翼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對華將會執行的政策方針難以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