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
把孩子撫養成人
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然而
工作、孩子難以兼顧
尤其是到了寒暑假
父母要上班,孩子沒人帶
這可愁壞了父母們
……
1
孩子無人照看 環衞女工帶娃上班
2015年1月9日,廣東佛山,一名環衞女工帶着孩子在街頭打掃。她説,孩子小,放在家裏沒人去照顧,只好帶着小孩一起上班。小朋友坐在垃圾車上很乖,時而還想幫着媽媽拉車。
2
爸媽出門上班 孩子在家沉迷遊戲
隨着暑期的來臨,學生們已經開始進入屬於他們的漫長假期。近年來,隨着網絡的普及,已經越來越多的學生從小就開始接觸網絡。據媒體報道,父母上班不在家,很多孩子因為缺少自制力,躲在家中打遊戲,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3
七歲女孩獨自在家 不幸六樓墜亡
今年7月13日晚,晉江永和一民房內,爸爸去石獅接媽媽,七歲女孩獨自在家。“爸爸,爸爸……”小女孩從6樓窗户哭喊着,半個多小時後,她從6樓墜落,經搶救無效死亡。
孩子是父母放不下的牽掛
放學放假期間
許多家長一邊工作
一邊焦灼着年幼的小孩獨自在家安全不
家長要上班,孩子沒人帶
怎麼辦?怎麼辦?
如果有一個公益託管組織
能在孩子放學放假後
幫忙照料他們
那該有多好!
這樣的好組織就在這裏
???
2016年以來,洛江區總工會急職工之所急,大膽創新,因地制宜,以牽頭或引導或助推的不同形式,讓職工子女放學、放假後有放心的託管,解決了不少職工家庭的後顧之憂。
創新一
支援師資力量 工廠辦起小孩託管班
有一種幸福叫做,“我在樓上上班,小孩在樓下學習”。這是許多職工朋友的理想生活。在洛江區,不少企業已幫助職工實現這一夢想。
一揚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地處萬安科技園區3號路的末端,再前往就是一片雜草地。為了留住員工,這個暑假,該公司工會和洛江區總工會想到一塊去:幫助忙碌工作的職工們照管子女。
這天11時多,一揚公司水泥大院被太陽照得滾燙,搬運工人冒着高温在車間與院子之間來回忙碌。此刻,他們的子女們,正躲在不遠處員工宿舍樓一樓涼爽的託管班裏。
託管班的老師悉心照料孩子
200平方米左右的場地,有木馬等兒童遊玩設施,有電視、音響、有黑板,有鮮豔桌椅的幼兒園,有耐心温柔的老師們。伴着悦耳的歌兒,孩子們正在玩搶椅子的遊戲,偶有小童被絆倒,懂事的哥哥姐姐們總會幫忙照顧。
雖是廠裏的託管班,師資力量卻是專業的。“一般上午教孩子們寫字、畫畫、唱歌,中午他們和爸媽一樣在公司食堂吃飯,然後爸媽回工作崗位小憩,孩子們回託管班打地鋪午休下。下午會讓孩子們寫寫作業、户外運動下。”師範院校畢業的小黃老師説。上課的小孩從2歲多到13歲不等,洛江區總工會請來了兩名工會“金秋助學”活動的受助大學生來,也間接為大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崗位。
在洛江區總工會的支持下,不少公司辦起了託管班
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林南香介紹,在洛江區總工會的支持下,公司正式辦起託管班。託管期間,每天上午10時、下午4時公司免費提供給孩子點心,還免費提供學習用具。
泉州藝龍公司長常開設員工子女之家,小孩子們在歡樂遊戲
記者瞭解,在洛江區總工會、師資力量等方面的支持下,該區“包攬”起職工子女放學、放假後照管的企業越來越多。
創新二
補貼辦班經費 鄉村辦起免費興趣班
這個暑假,洛江區總工會依託馬甲鎮永安村委會新建的活動中心,通過補助該村工會辦班經費,開設了關愛農民工子女暑期班。
一棟獨棟紅色樓房,座落在永安村蝴蝶蘭基地旁,周圍是一片空地。7月初以來,每天上午、下午,都有村民帶着興高彩烈的孩子來興趣班。記者到訪時,這裏的孩子們正在上剪紙課程,手工製作一件“美麗的編織裙子”。三位女老師不時走到孩子身邊,或觀察他們製作,或蹲下來手把手地耐心傳授技巧。
在洛江區總工會的支持下,永安村辦起了免費興趣班
“應該説,農村裏的孩子,由於條件限制,沒辦法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我是這個村的,暑假在家,剛好區總工會牽頭、村委會組織,樂意幫助孩子們把暑假時間較好地利用起來。”在區直小學的杜老師如是説。
根據3位授課老師的特長,興趣班有英語口語、手工製作、繪面、奧數輔導、作文輔導等多個,吸引了村裏60多個小孩。“爸爸媽媽工作忙,放假都把我寄在阿姨家。阿姨怕我危險不讓我出店裏,有了興趣班,暑假生活有意思多了!”在永安村馬甲第二中心小學上學的吳曉倩開心地説。
有了免費興趣班,孩子們的暑期生活豐富多了
永安村黨支部書記杜振忠告訴記者,這個暑假,洛江區總工會推出了關愛職工子女暑假計劃,於是有了為期1個多月的免費興趣班。“村民們都很高興,因為大家平時忙着打工、務工,也沒條件送小孩到鎮區參加興趣班。”他説。
創新三
牽頭組織推動 “四點半課堂”進入校園
在孩子照管問題上,放學後的接送同樣難倒許多職工家庭,因為不少職工在學校放學時段需要在崗工作。職工有需求,作為職工的“孃家”,洛江區總工會積極回應。
2016年,在聯合洛江區各鄉鎮(街道)工會和教育系統工會開展“四點半課堂”建設調查摸底工作的基礎上,洛江區總工會在馬甲鎮新民片區文華小學試點開辦“四點半課堂”。今年初,又在具備場所條件和師資力量的泉州市實驗小學洛江校區等6家學校,繼續開辦了“四點半課堂”。
市實小洛江校區的“四點半課堂”(圖片由市實小洛江校區提供)
記者瞭解到,市實小洛江校區“四點半課堂”開辦一學期來,吸引了28名學生參加。“這些學生下午放學後會集中到一起,輪值老師會幫忙顧看、輔導作業,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在新的學期裏,我們將結合學生的特長,開展一些活動。”校長孫堅力説。
在他理解,教育部門對於“義務教育學校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超過6小時”的規定,是指集中學習時間。因此,在校園裏落地“四點半課堂”實屬好事一樁。“對‘四點半’課堂有需求的家長太多了。就我校來説,起碼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因父母無法及時接送等原因,下午放學後寄在外面的託管班。”孫堅力説。
孩子們在“四點半課堂”裏學習
“以前下午放學後,孩子不能滯留學校太久。但我在馬甲上班,6點下班後趕過來實在太遲了,老人年紀又大。”受益的學生家長杜先生,十分感激工會、學校的這一暖心舉措。
“孃家”工會鼎力支持
記者獲悉,在運行上,洛江區總工會結合每個學校實際,下撥經費幫助添置課外圖書、棋類、書法用品等物資,並補助每所學校每年2萬元,用於聘請編外或退休教師負責學生的看管和作業輔導。
工會組織設在學校裏的“四點半課堂”開辦至今,已服務洛江區500多名職工子女,增強了職工對“孃家”工會組織的感性認同,增進了學校和家庭的有益互動。
市、區兩級工會相關負責人考察“四點半課堂”
在前不久的中華全國總工會相關專題調研中,洛江區總工會的有益探索備受調研組領導們的肯定。
“只要是服務職工的好事實事,我們工會組織都要先行先試、做出表率,切實體現職工‘孃家人’的擔當和作為。設在學校裏的‘四點半課堂’,受到家長的歡迎、學校的認可、企業的肯定和社會各界的叫好,對職工隊伍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下一步,我們將把受益面鋪得更廣些,讓更多的職工們享受這一普惠服務。”洛江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杜麗卿表示。
(一)
窗外北風颳得緊,中午吃過剩餘不多的一點糧食,年過七旬的德柱躺回到破屋的牀上,看着門板被風打地悚人得響,屋外的幾顆老樹,也在給風助威,聽上去很快就要晃倒,恨不得趁火打劫,直接打在這幾平方米的遮身之所上。
德柱緊緊逼上眼,就這樣一動不動地躺了好幾個小時,思緒卻一刻也沒有停。腦海裏放電影似的回顧着這一生:兒時的頑皮、耍樂,情感悸動,和老伴相識,結婚、生子、忙活各種事情,孩子們小時候的樣子,無忌的童言,慢慢的長大、疏遠,後來各自成家,心裏不捨的滋味,老伴去世,和孩子們關係的變化……還有,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俊俊,不知道他過得怎麼樣了……
(二)
多年前,老伴去世以後,五個兒女來家裏吃飯就越來越少了,雖然他們説讓自己輪流去他們家裏住一段時間,但是德柱明顯能感覺到子女的冷落和嫌惡,孫子、孫女也不願意湊近自己。索性他還是住到之前用來囤貨買下的一間破屋子裏,子女輪流給點糧食,自己種點田的,日子完全自在。
但是有一回,德柱去河邊抓鱔魚,不小心滑倒,摔傷了腰,年紀大了身子受不住,以後再也幹不得什麼活兒,只能每月巴巴地等着子女送點食物,門口弄一小塊菜園。
(三)
一天夜裏,德柱睡得淺,想着幾個兒子白天又因為養活自己的事情,激烈的爭吵,德柱越想越心煩意亂,索性披上外套來到屋外,點上一根煙草,悶悶地吸着。
突然,德柱發現牆角的草垛旁邊有個矮矮的人影,乍一看嚇得德柱心都快蹦出來,仔細一瞧,原來是個小孩,看不清臉。那孩子也看到了自己的目光,怯怯地喊了一聲:“爺爺,救我!”
德柱一聽那聲音,心聲憐憫,招了招手:“孩子,你過來”。小小的身軀試探性地往前走了幾步,東張西望,雙手抱着肩,德柱看到,他穿得很單薄,在微微發抖,還是小步往這邊靠着。
“別怕,孩子,過來爺爺這裏。”
“爺爺,你一個人住這裏嗎?”
“是啊,你這麼晚怎麼不回家?你爸爸媽媽該着急了。”德柱聽這孩子口音很是陌生。
“爺爺,我想我爸爸媽媽……”小孩突然嗚咽起來,卻不敢太大聲。
“孩子,你很久沒見到你爸媽了嗎?我聽你口音,不像是這裏人。”
“我家裏發大水,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兩個姐姐都失散了,後來,我自己在路上碰到兩個人,説看我可憐,要幫我,還給我東西吃,結果後來帶我上了火車,到這邊之後,他們説我以後再也回不去了,也見不到我的爸爸、媽媽了,然後就把我送給了一家人……”
“可惡的人販子!”德柱憤怒地錘了錘腿。
“我今天好不容易趁他們不注意逃出來的,我躲上了一輛拖拉機,坐了很久才到這個村,爺爺,你有吃的嗎?”
“有,快跟爺爺進屋……”
德柱就這樣收留了這個被人販子帶來的男孩俊俊,並允諾説,等俊俊長大些,就讓他回去找自己的家人。
(四)
多了一張嘴,德柱就需要找子女們要更多的糧食,這讓本身矛盾重重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大兒子家説,自己一雙兒女在學校已經是甲級貧困分子被人取笑了,自己吃得都緊巴巴。
二女兒説,你是老糊塗了吧,有多大個能耐,還撿個孩子回來養?指望他以後來養你嗎?
三兒子和四兒子都堅持説,您老的口糧有,他的給不了。
小女兒自己在家一點地位都沒有,被婆婆和丈夫管得死死的,德柱本來也很少去找她。
(五)
爺孫倆勉強這樣混了半年,德柱把家裏能賣的東西也賣了,偶爾讓俊俊跟他去幫別人家裏做點簡單的活兒,又撐了一年多。
德柱和子女之間的爭吵越來越多,後來他們索性逼他:這孩子,他哪裏回哪裏去,你要是再帶着他,我們只能都不給吃的了,不是我們狠心,你知道我們都過得不好,萬一你哪天走了,這孩子不得還是我們養着?
第二天早上起來,德柱發現俊俊不在屋子裏,德柱在村頭村尾尋了個遍,就是沒找着,他就這樣每天來來回回找了半個月,終於死心了。
德柱猜想,俊俊是看到了自己的處境,聽到了自己和子女們的吵架,“自覺”地走了。
“這孩子,一個人可怎麼辦……”
(六)
“篤篤篤……”“篤篤篤……”
德柱依舊躺在牀上回顧着他的一生,門很響,跟有人在外面錘着似的,德柱感嘆:這世道啊,子女不孝,風也催着命似的打門呀……
“爺爺!爺爺!”
“嗯,好像有人在喊爺爺?不對,不可能,看來我是快見老伴了,都產生幻覺了”
“爺爺,你在裏面嗎?我是俊俊啊!”
“俊俊?”
德柱用力撐着腰慢慢起來,一步一步挪到門口。
打開門,這一身大老闆派頭的人……還真是像俊俊!
小夥子一把抱住德柱:“爺爺,還好,您還在,我怕我來晚了,來不及報答您!”
“你可終於回來了,你這些年都去了哪裏呀……爺爺想死你了!”
“爺爺,我也好想你!一言難盡,我慢慢跟你説……”
現在的俊俊,是木材廠的老闆,這次專程回村裏找德柱報恩,還帶回百萬鉅款,給德柱重新蓋了房子,剩下的錢給村裏的人建了學校和醫院。
德柱的幾個子女聞訊趕來奉承,二女兒拉着俊俊的手,“俊俊,你説你那天突然走了,我們多擔心你嗎?跟爺爺找遍了村子,附近的幾個村我們也找過好多回,就是沒找着你……”
俊俊擺手不聽他們言語,讓司機給他們一家一個2萬元紅包,算是報當年半鬥米之情。
俊俊每年還將德柱接回城裏住幾個月,村裏面對爺孫倆是羨慕又感激。
後來德柱去世了,俊俊幫德柱修建了墓碑,每年也會來德柱墳頭來看他。
(故事完)
(2017-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