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姚明和籃協翻臉 體育都不能市場化,敢問哪還可 2016.4.24日

  最近,姚明和籃協的關係降到了冰點。由姚任董事長的中職聯和籃協進行了談判,但談崩了,籃協否決了中職聯最主要的兩個訴求。顯然,籃協想進行市場化改革,只是説説而已。

  姚明觸碰了籃協僵化體制的核心

  在國內的頂級體育明星裏,既能沉着應對媒體,又能穩妥應付官方的,姚明是極個別之一。這就叫做高情商運動員。這一特點,是從運動員轉型成商人的最大籌碼。

  但這一次,姚明也急了。“我現在能罵街了”、“希望籃協拿出誠意”、“(所謂改革)只是把過去對於CBA的管理方式包上了公司化的外殼”,姚明這些公開對媒體説的話,當然會傳到籃協耳朵裏。甚至可以認為,姚明要利用媒體給籃協施壓。但顯然,這一步並不是姚明所樂見的,事情已經發展到不得不撕破臉的地步。

  為什麼事撕呢?核心是控制權。

  簡單點説,籃協要進行“市場化改革”,希望成立一家CBA聯賽公司。在籃協報給體育總局的方案中,籃協擬佔股30%,聯賽20支球隊,每家佔股3.5%。在這種模式下,籃協是絕對的大股東,牢牢握住對CBA的掌控權。

  但是,在今年1月,共有18傢俱樂部達成一致,成立了中國職業籃球俱樂部(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中職聯),姚明任董事長。成立中職聯後,姚明作為董事長,也作為中國籃球吉祥物,自然要和籃協展開談判。

  姚明和籃協談判所提出的訴求,全都被拒絕

  中職聯的第一訴求是:18傢俱樂部以中職聯名義,集體加入CBA聯賽公司。這樣一來,18家公司,每家佔股3.5%,以中職聯名義一聯合,共佔63%股權。籃協掐指一算,我30%,你63%,這是要造反啊!

  談判的第一步,就卡在這了。這一步,籃協認為退不得,而姚明認為“哪怕退半步,還跟原來一模一樣。”

  姚明不一定能啃下這塊肥肉,但改革的方向是確定的

  籃協的霸道和僵化,自然遭到大多數媒體的批評。但批評籃協,不代表一定要支持以姚明為代表的中職聯。這是兩碼事。

  其一,姚明作為中職聯的董事長,同時身兼上海東方籃球俱樂部董事長。這不合適,應該避嫌。沒有加入中職聯的浙江稠州銀行俱樂部總經理就表示,姚明的雙重身份讓俱樂部對聯盟產生了不信任感。

  其二,姚明團隊的第二個訴求,就是要拿下聯賽的商務權。這是姚明團隊第一個訴求的配套訴求。但如果第一個訴求始終得不到答應(18傢俱樂部沒法聯合入股),那麼這18傢俱樂部能否擰成一股繩拿下商務權就不一定了。

  中職聯和籃協對壘,本質是資本力量和行政力量對壘。在這種對決中,我們傾向於支持資本力量,反對行政力量。但是資本力量不止有一股,不能僅僅因為他是姚明,就毫無保留地支持。

  中職聯只是資本力量的一股,應該引入競爭機制

  可是,既然籃協多年、多次主動提起要進行市場化改革。那麼,對於職業體育,什麼是市場化改革呢?

  一句話就可以説清楚:使投資者真正成為聯賽經營的主體。

  只要是違背這句話的改革方向,都是錯的。籃協現在想當CBA聯賽公司的大股東,然後把商務權直接授予CBA聯賽公司,就是想持續控制聯賽,和所謂的“管辦分離”的主張是南轅北轍的。

  “NBA模式可直接移植給CBA”太天真,產權問題必須要解決

  若參考先進模式,籃球看NBA,足球看英超。以足球為例,在英超聯盟公司(負責英超聯賽的運營、推廣、管理)中,英足總沒有股份,只分得少量資金來發展青少年足球;同樣,姚明作為深諳NBA管理理念的業內人士,也想把NBA的運作模式,移植到CBA。

  所謂NBA管理模式,是指完全由投資人管理的全市場化聯盟,聘請職業經理人擔任CEO負責運營。很多人和姚明一樣,認為CBA可以和NBA學,籃協應該主動退出CBA聯賽公司。但不得不説一句,這根本不現實。

  之所以不現實,主要是產權的問題。理性一點説,根據今年1月寧波大學體育學院發表的論文《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CBA聯賽產權制度探討》,CBA從誕生之日起,產權屬性一直屬於國有資產,而且根據《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委員會章程》,籃協是CBA聯賽產權的法定主體(章程的合法性又是另一個問題);感性一點説,CBA聯賽是籃協拉扯大的。而NBA聯賽的產權從來屬於私人,這就是本質區別。

  想讓籃協直接放棄佔股不現實,應該找到合適的退出機制

  所以,應該及時對CBA聯賽進行資產評估,籃協如果確認佔股30%,這30%的股份應該拿出來拋售。想讓籃協白白退出,是不可能的。

  當然,以上只是我們的美好想象。籃協連自己佔30%、中職聯佔63%都不肯,怎麼肯把自己的權益全部拋掉?而且,籃協還有個“榜樣”在前面。2005年,中超公司成立,足協獨佔36%的股份,其餘16支球隊,每家佔4%。各傢俱樂部鬧了這麼多年,呼籲足協退出中超公司,王健林去年8月也傳出要接盤足協在中超公司的股權,但至今依然不了了之。

  如果體育產業都不能徹底市場化,還有哪裏可以?

  市場化改革,尤其是徹底的市場化改革,會牽扯到意識形態的問題,比較麻煩,也比較敏感。所以,在有些部門,在有些產業,就會停滯不前。誰也不敢主動往前走一點點。

  但對於體育產業,尤其是職業體育項目,本可以挽起袖子邁開腿地改革(也不像舉重、跳水這些要承擔特殊任務的項目),卻依然畏畏縮縮,唯一合理的解釋是把部門利益放在了首位。

  早在2014年10月,國務院就發文:“改進職業聯賽現行的決策機制,充分發揮俱樂部的市場主體作用。”

  而由籃協發揮主體作用,多爽啊。CBA每年有那麼多的贊助費,這些錢怎麼分配,籃協自己定,賬目也從來不公開,它當然不願放棄自己決定一切的主導地位。

  像籃協和足協這樣的機構,其實可以看成一個大國企。而國企改革,最核心的部分一定發生在資本層面,運營困難、處境邊緣的國企上市公司,國資應該“讓賢”民資,以求資源的最大化利用。而籃協和足協就處在這種運營困難、處境邊緣的尷尬境地,它們已經吃不下龐大的快速發展的聯賽。

  同樣可以拿來類比的,還有最近10年瘋狂湧現的各種地方政府搞的產業園。地方政府一定要以公司形式入股,而且一定要佔大股東,決策政府定、事務政府管,導致各種產業園在蕭條時,不能迅速轉型,活力極差。結語CBA聯賽要想公司化運營,就得走真正的市場化道路。換湯不換藥式改革,誰也騙不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80 字。

轉載請註明: 今日話題:姚明和籃協翻臉 體育都不能市場化,敢問哪還可 2016.4.24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