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時代不能“刷走隱私”
火車站可刷臉進站、賓館刷臉入住、部分提款機實現刷臉取款、蘋果iPhone X支持刷臉解鎖功能……近期各種刷臉新聞不斷。網民在高呼方便、體驗新鮮的同時,也對個人隱私安全表示擔憂。有網民認為,必須從技術、法規、監管、科普等多方面保護刷臉時代用户的財產安全和個人隱私。
資料圖。杜佳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刷出嶄新生活方式
人臉識別技術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網民“于斌”説,人臉識別技術逐漸走向實用化,已經被應用到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方面。目前,人臉識別已經從安防、社區等領域擴展到金融、證券、銀行、互聯網金融等更多領域。
網民“readygo”認為,刷臉識別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涉及人類的生產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高效化和智能化,這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大趨勢。還有網民表示,人臉識別功能的實踐,可以在全社會範圍內改進工作流程和節約社會成本。
隨着刷臉應用的推廣,人們對個人隱私安全的擔憂也隨之而來。比如,一旦掌握了其他人的臉部圖像,騙子就有可能輕易盜取資金賬户肆意消費。
多管齊下保護隱私
面對個人安全隱私擔憂,有網民認為,必須在升級技術、制定法律、加強監管、普及知識等諸多方面用力,共同維護刷臉識別應用市場健康發展。
網民“小雨”建議立法保護用户個人信息安全,對不法泄露、竊取用户數據的行為,必須訴諸法律。同時,社會信用記錄對該種行為也應通過降低誠信評分的方式予以懲戒。
技術更新方面,有網民建議使用“更加先進的傳感器和識別機制來解決這個問題”。網民“倪偉淵”表示,單一的人臉反欺詐方法存在侷限,可以融合多種方法來提升反欺詐的識別率,並在特定場景結合其他生物特徵密碼來進一步提升支付的安全性。
網民“加息寶”也認為,在涉及隱私、支付等高級別安全場景使用時,要將人臉與聲紋、指紋、虹膜及其他生物認證信號相融合,而不是單靠人臉識別技術,這樣安全係數會大大提升。
網民“楊玉龍”表示,無論技術成熟度如何,更重要的是普及金融安全知識。一方面,讓公眾熟知和掌握現代化的金融智能設備;另一方面,應深入普及居民防騙知識,保證金融財產安全,從而既能讓公眾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設施服務,又能守住自己的“錢袋子”。
還有網民表示,在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我國尚無相應的安全監管機制,這方面也要及時跟進。
(記者 於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