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話題:國足連年慘敗高洪波難辭其咎 但根本原因是這個
世界盃預選賽中國男足連敗墊底,基本已經告別下屆世界盃。 相比起其他領域,中國足球孱弱的表現實在過於刺眼,人們對此的關心往往超出了體育範疇。然而,年復一年的失敗讓這“鍋”變得異常難分,人們已經説不出到底是球員不行還是教練不行,市場化、職業化是好還是壞,引入外援是太多還是太少。在這種情況下,開始有人怪罪於球迷要求太高,不夠寬容,武磊等幾個國家隊球員甚至在微博上與球迷爭執。中國足球難道還不該被罵嗎?但話又説回來,要想中國足球成績提高,胡亂質疑也是沒有用的。
要點速讀1有球員在微博上稱“我們是以第12名進入12強賽的,中國隊多少年沒有進入12強賽了!”言下之意似乎是覺得中國隊踢得已經不錯了。這是一種扭曲的心態。2另一種錯誤的想法是“唯結果論”質疑中國足球的一切做法,這其實完全沒有必要。抱着“我們就是第12名”的心態打12強賽,豈能不被質疑?
上一個中超轉會期,各大土豪俱樂部的瘋狂燒錢行徑震撼了國人。許多人不理解,以水平低著稱的中國足球,有何必要花幾個億人民幣來購買一名世界級外援。《瘋狂燒錢能否燒出中國足球的未來?》這篇今日話題曾分析了這種舉動的邏輯,但也指出,如果國家隊始終難以出成績,這種燒錢方式不可持續,人們對足球的熱情也會冷卻下來。
如今,男足國家隊灰頭土臉的時刻又來了——在僥倖進入世預賽亞洲區12強後,主場敗於此前被認為小組最弱的敍利亞,客場再敗給假想的競爭對手烏茲別克斯坦,四戰只取得1分,出線已成奢想。國足不可避免地再次淪為被謾罵和嘲諷的“痰盂”,人們普遍也意識到國家隊的失敗會波及到中超的繁榮。這個爛攤子,咋辦?
與以往的甘被辱罵不同,這次失利後有國家隊成員站出來給自己辯護,為引咎辭職的主教練高洪波辯護。例如武磊在微博上説國足“每一個人,每一天在做的事情就是努力的去提高自己”“只要踏上球場,我們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為這支球隊和這個國家拼命”杜威甚至反嗆球迷“要是你們行,你來啊!別把自己當回事!”甚至一些自詡熱愛中國足球、每場國家隊比賽都會看的“真球迷”也站出來批評那些“詆譭”、“嘲笑”中國足球的“偽球迷”。在他們看來,國足已經盡力了,踢不贏是水平原因,他們也沒有辦法。武磊自己微博上稱“我們是以第12名進入12強賽的,中國隊多少年沒有進入12強賽了!”言下之意似乎是覺得中國隊踢得已經不錯了。
國足隊員武磊在微博上對國家隊進行辯護
這能稱為一種正確的心態嗎?球員對自己的期待和滿足程度就這麼低?從競技體育的角度而言,這種弱者心態通常是很少見很糟糕的。女排在奧運會小組賽表現不佳,若就此認為自己水平不行,豈能發揮出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勢連克強敵勇奪冠軍?1992年丹麥遞補進入歐洲盃正賽,若只抱着參觀學習的滿足心態,又豈能奪得錦標譜寫丹麥童話?而且,正如許多球迷所指出的,拿着比敍利亞球員多出十倍上百倍工資獎金的中國球員,是沒有資格喊出“我弱我有理”的。
更何況,足球有一個不可違背的鐵律——“足球是圓的”,即使實力不濟,弱隊也有可能給強隊創造麻煩或有上佳表現。2014世界盃同為亞洲隊伍的伊朗一度把擁有梅西、進了決賽的阿根廷逼入絕境,朝鮮隊6年前也曾經把巴西隊打得手忙腳亂,沙特球員94年曾在世界盃上貢獻經典進球,日本韓國更是多次在世界盃中打入了淘汰賽;奧運會上,2004年戰火紛飛的伊拉克勇奪第四名,2012年甚至是兩支亞洲隊伍爭奪銅牌。放眼世界這種情況就更多了,哥斯達黎加世界盃上連續戰勝意大利、英格蘭;人口18萬的太平洋島國塔希提曾奪得大洋洲冠軍走進聯合會杯。何來水平不行一定打不贏之説?
然而,對於中國男足來説,鐵律幾乎失效了,除了2002年雄起了一把,幾乎就沒出現過超出預期的表現,而且是每況愈下,使得國足球員對以小組第二跪進12強賽都感到了滿足。這隻能説,中國足球不僅實力上弱,心態上也弱,精氣神不穩定,教練也指揮不力。如此表現,球迷們還不能夠質疑、不能夠罵了?這或許與中國球員缺乏恥感文化有關,有恥感的人是不會抱着“我們就是第12名”的心態的。
因連年失敗就質疑一切、質疑職業化,質疑外援政策,也沒有必要
競技體育,向來是結果論,勝利者不管做什麼都是對的——如法國隊教練多梅內克曾荒唐地以“占星”方式選擇球員,但世界盃拿到亞軍後被多數人擁戴留任;而失敗者做的每一件事都會被質疑,不管在失敗之前看起來有多麼正確。
而在所有競技體育中,足球領域的“結果論”是相當突出的。因為關鍵評價指標只有一個,即世界盃預選賽打得怎樣,而且是四年一個結果。另一方面,為了這個目標而去做的事情往往都是間接的,比如搞職業聯賽,這裏面還包括請外援外教、梯隊建設、搞青訓等等,這些功夫並不能直接作用到國家隊身上。這就使得對這些做法的評價顯得相當分裂——比如,恆大三年兩奪亞冠,這肯定説明了中超聯賽在亞洲範圍的進步。但只要國家隊沒有進步,對恆大的質疑就消停不了。
這種思路從根本上就是有問題,過於結果導向,忽略了足球是圓的,也忽略了政策、制度傳遞到結果的複雜性。
比如説聯賽職業化,職業化開始人們都覺得是好事,認為參照國外的這種做法肯定有助於中國足球水平提高,但接連失敗讓很多人開始懷疑,於是認為原因是“偽職業化”,但不管怎麼弄還是不行。於是當有人看到不搞職業化的朝鮮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的時候,就開始質疑職業化。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本來就不能説聯賽職業化一定對國家隊成績有幫助,但其中的作用又不能完全否認,這確實是很多國外經驗已經證實了的。
又比如説“金元足球”和外援政策,廣州恆大的崛起被認為是起“金元足球”出現的標誌,與之伴隨的是高價外援的出現。開始人們相信高投入是好事,有高水平外援進來國內球員可以進行學習。但隨着國家隊一直失敗,這個看法也一直備受質疑,認為聯賽成了中國球員搭台 、外援唱戲,使得中國前鋒羸弱不堪,以及認為待遇太好使得國內球員不思進取——針對這種質疑其實也能舉出反例,中國聯賽禁止引入外援守門員,但也沒有培育出多少本土好的守門員。而想當初,日本足球崛起的時候伴隨的就是聯賽的金元足球,人家卻很成功。不能説這些質疑完全沒有道理,但因為失敗而一棒子打死肯定是心態失衡的表現。
再比如“國家隊請外教有沒有用”。自從請了好幾個外教一直失敗,尤其是曾遭遇過卡馬喬帶隊時的恥辱性失敗後,很多球迷覺得請外來的教練沒有用,還不如讓中國國內的教練上。這種想法同樣也是中了“結果論”的毒——事實上國家隊的比賽樣本太小,若干教練的失敗並不足以説明太多,何況足協請的往往並不是真正的世界級名帥,而且干預也非常之多。然而,中超聯賽請來外教的有效性是經過大樣本驗證的,絕大多數所謂優秀的國產教練都被外教打得灰頭土臉,國家隊應該堅持聘請高水平外籍教練才對。
另外有人還覺得腐敗才是導致中國足球無可救藥的根源,所以問題沒有辦法解決。這也不免有所誇大其詞,整個國際足聯在布拉特治下一直都很腐敗,包括帶領哥斯達黎加出成績的那位華人足協主席也因為腐敗被查,南美各國的足球協會腐敗更是聞名多年。但很多國家的國家隊足球水平並沒有受到嚴重影響。
哥斯達尼加華人足協主席曾被視為搞足球的典範,但他因為涉及貪腐已經被查
所以説,因為多年來戰績不佳就全盤否定中國足球,其實沒有必要,並不是正確的思路。
中國足球需要勝利來提升自信,而勝利未必要做對所有事,只需在若干環節有成效即可
在被視作“痰盂”多年後,很多足球人的心態已經有所歪曲,變得自暴自棄,覺得中國足球水平永遠就只能現在這個樣,甚至對目前的狀況感到滿意。比如説炫耀足球行業不拿政府錢,甚至反哺其他體育運動。這的確是事實。但這並不是中國足球從業者的驕傲,而是足球這項運動本身的魅力,以及得益於國人在進入多元娛樂時代過程中足球在早期就佔領了地盤。假如説,從94年職業化聯賽火爆開啓以來,以後的第一個世界盃預選賽開始,即今天很多老球迷念念不忘的97國家隊,每次世界盃預選賽都能夠如日韓一樣出線,偶爾能在小組賽贏一兩場甚至打入16強,中國足球產業規模又豈是如現在這般?又豈會成為一個“痰盂”?
中國足球需要找到一些方法來擺脱目前的這個糟糕局面。幾場勝利或許就能恢復人們的信心,這不需要中國足球在方方面面都做的非常出色,也不非得“踏踏實實從娃娃抓起”,“放棄十年內進入世界盃的幻想”。只需要在若干環節做得出色,就有可能會改變一些東西,比如聘請真正懂得經營管理的職業經理人來管理足協,比如給國家隊請個能掌控一切的世界級名帥,比如從國外找來更多優秀的青少年足球教練,這都有可能促使事情向好的方向變化。
中國足球的失敗,理當被罵,但把失敗歸咎到所有方面,殊為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