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石油、天然氣、食用油、糧食、化肥,歐美多國的一切都在漲價,民眾錢包持續縮水。“西方國家出現通脹,但他們認為普京是罪魁禍首,普京應為一切負責。”近日,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在與俄總統普京會談時,指出這一點。
普京則稱,雖受到西方制裁,但俄羅斯經濟狀況依然良好,西方的排擠,不會讓俄退出世界經濟舞台。俄不會為西方自己的錯誤“背鍋”,但願為緩解糧食危機,做出貢獻。
此外,5月26日,普京還提出一項重磅倡議,被視為反擊西方經濟制裁的“大動作”。這項倡議,包含什麼內容,又意味着什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
【“普京漲價”,拜登乾的】
幾個月前,由於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持續走高,美國總統拜登創造了一個詞“普京漲價”(Putin's Price Hike),並開始公開使用,將美國的高通脹“甩鍋”給俄羅斯。
拜登稱,“美國物價上漲的70%都應歸罪於普京提高汽油價格”,而俄在烏的軍事行動,是導致全球天然氣和食品價格上漲的原因。“這是市場對普京激進行動做出的反應。美國家庭開始感受到‘普京漲價’的影響”。
對此,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發文回應稱,“一會説普京影響美國總統選舉,一會説他們物價高是普京造成的。”“拜登應表達得更清楚一些:美國通脹原因在於自由主義經濟沒有經受住疫情考驗,而他和團隊的百般‘努力’助長了這一結果。”
當地時間5月24日,由於美國嬰兒配方奶粉持續短缺,美國加州一名母親前往墨西哥蒂華納,在當地超市購買嬰兒奶粉。 伴隨高通脹,美國民眾一路走來,心情的確很糟糕。調查顯示,近半美國人因燃料和食品漲價面臨經濟困難。不止如此,供應鏈“掉鏈子”,還導致美國近來爆發了“奶粉荒”,父母四處搶購,嬰兒們喝不上奶,民怨高漲。
這究竟怪誰?美國《華爾街日報》就在社論中指出,在俄烏衝突爆發前,2022年1月份美國的通脹率就已達7.5%。
“拜登可以將許多事歸咎於普京,但不能將通貨膨脹怪罪到他頭上。”該社論還認為,導致通脹的根本原因在美國自身:“政府實施了兩年寬鬆的貨幣政策,爆炸性的聯邦支出刺激了經濟需求”。
縱觀半年多來美國的CPI數據,一切有跡可循:↓↓
2021年
10月,CPI同比上漲6.1%;
11月,同比上漲6.8%;
12月,同比上漲7%;
2022年
1月,同比上漲7.5%;
2月,同比上漲7.9%;
3月,同比上漲8.5%,出現美國40年來最快增速;
4月,同比上漲8.3%,比3月略有回落。
且不論這樣的漲幅是否“平穩上升”,就看看俄烏衝突發生前,美國CPI是不是已經出現半年多來的最大漲幅,答案是肯定的:0.7個百分點。
何況,衝突發生後,拜登政府還啓動了對俄經濟制裁,禁止從俄進口能源,這才導致能源價格飆升。
【糧食危機,“普京乾的”?】
普京早已回應稱,西方能源價格上漲,“是他們自己錯誤的結果,沒什麼可責怪我們的。”他指出,美國一次次欺騙自己的人民,而俄石油對美國市場的供應微乎其微,甚至沒有超過3%。
眼看甩出去的“鍋”快飛回來了,美國又發起了新的指責。近日,美西方稱“俄阻擋烏出口糧食”,一頂“造成全球糧食危機”的帽子,又扣到了普京頭上。
美國務卿布林肯、五角大樓發言人柯比、英外相特拉斯等人,紛紛指責俄“不顧世界各地最貧窮者的飢餓問題”,以經濟工具、糧食和援助“作為武器勒索世界”,“導致全球食品供應萎縮、價格飆升”。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布林肯還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呼籲俄停止封鎖烏港口,允許烏方出口被阻攔在黑海港口的糧食。
5月26日,克里姆林宮對造成全球糧食危機予以堅決否決,並指責西方的對俄製裁才是問題源頭。普京亦指出,將國際市場的農產品供應問題歸咎於俄羅斯是“毫無理由的”,“當前困難與產業鏈、供應鏈運轉失序以及西方國家在疫情期間的金融政策,均有關係”。
俄常駐聯合國代表涅邊賈則形容,“全世界把所有的苦難,都歸咎到俄羅斯頭上”。
【普京能幫,但有前提】
雖然又飛來一個“鍋”,普京仍在與意大利總理德拉吉通電話時稱,俄願通過出口糧食和化肥,為緩解全球糧食危機“做貢獻”。
3月1日,在莫斯科一家當地銀行營業大廳內,顧客正在等候辦理業務。中新社記者 田冰 攝
結合普京在歐亞經濟論壇全體視頻會議上的講話,以及俄官員表態,大致可明確三點:
一、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普京指出,俄仍是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有絕對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不久前,俄還在採購小麥,而現在已開始出口。美、英等國產的小麥更多,但問題在於,其國內消費量也大。
二、俄不是“禍根”,西方才是。
俄方認為,與西方所説的相反,正是西方制裁阻礙了烏糧食出口,這些糧食正在被“掠奪”。基輔政權不配合放行困在港口的外國貨船,也加劇了危機。
三、俄願出力,前提是西方“給力”。
俄副外長魯登科25日表態稱,莫斯科已準備好提供人道主義走廊,讓運糧船隻離開烏克蘭,以換取西方解除部分制裁。
普京説,為確保航行安全,俄方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便民用船隻從亞速海和黑海港口出港,但烏方阻礙了相關安排。俄準備克服困難,為緩解世界糧食危機做出自己的貢獻,但前提是西方解除出於政治動機對俄實施的制裁。
【重磅倡議,爭取支持】
當地時間5月26日,歐亞經濟聯盟國家舉行首屆歐亞經濟論壇。普京在全會上發表視頻致辭時,指出了當前俄羅斯面臨的情況。普京的發言包含這麼幾層意思:
資料圖:普京出席俄羅斯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
第一,西方想把俄排擠出局,俄不會讓其如願。
普京承認,在高科技方面發達經濟體有優勢,這是理所當然的,但俄羅斯並不打算就此退出世界經濟舞台。“如果我們自己不用某種牆把自己隔開,那麼沒有人能夠把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隔開。”
第二,辦法有了,他倡議俄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
普京表示,目前全球傳統的經貿聯繫和物流鏈條正在被破壞,俄有關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的倡議,具有特殊意義。
第三,這一倡議不是隨便説説,已經得到了國際支持。
普京強調,落實“大歐亞夥伴關係”倡議的“時機已經成熟”。按普京的説法,目前至少四個國際組織的成員支持這一倡議,它們是:
·歐亞經濟聯盟
·金磚國家
·上海合作組織
·東盟
普京認為,基於該夥伴關係,各國將發展平等合作。他稱,“大歐亞夥伴關係呼籲改變現有的政治和經濟結構,將成為歐亞大陸穩定與繁榮的保障”。
【“大動作”要來了?】
怎麼看?這可能才是普京真正的反擊“大動作”之一。
首先看普京的場合選擇。
普京在公開場合提倡議,必然經過深思熟慮。2015年成立的歐亞經濟聯盟第一次辦論壇,本身就是一個新的信號。該聯盟成員國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和亞美尼亞5國。
此次論壇為期一天,5月26日在比什凱克舉行,主題是歐亞經濟一體化、投資新機遇。來自15國的2500多名代表,參加論壇。
普京選擇在這樣一個與俄關係較緊密的地區性國家聚會的場合提倡議,有較大把握,能得到良好回應,意義特殊。
其次看俄方的各類表態。
對於一些外國企業撤出俄羅斯,此前,俄外長拉夫羅夫聲明,俄羅斯可不會坐等外國公司自己回來,“指望麥當勞等回來給我們提供備件、部件、半導體”,等於坐以待斃。普京指出,俄企業將佔據從本國撤出的公司的位置,什麼都不會變。
資料圖: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新社記者 王修君 攝
按照拉夫羅夫評價,歐亞大陸正在成為“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地區”,俄應參與其構建。西方企圖“損害”有俄參與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框架內的聯盟關係,以加強在中亞的影響力,俄當然不可能無視。因此,俄“已大幅增加以夥伴國家本幣提供服務的貿易份額,如與中國、印度、伊朗,以及歐亞經濟聯盟框架內。”
俄工貿部長曼圖羅夫指出,西歐和美國正發生惡性通貨膨脹,這些“提示我們需要怎樣重組物流和生產協作,發展我們的經濟——這就是去美元化,現在又增加了去歐元化”。俄方建議歐亞經濟聯盟、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的夥伴國擴大本幣結算。
俄經濟發展部副部長沃爾瓦奇也表示,在歐亞經濟聯盟內部結算中改用本幣,不需任何外力或者激勵措施。當今“世界正在自行多元化”,“市場自行選擇那些其認為可靠的合同和貨幣。”
還要看區域國家的説法。
吉爾吉斯斯坦擔任2022年歐亞經濟聯盟輪值主席國,吉總統扎帕羅夫就表示,儘管面臨外部不利因素和防疫限制,該聯盟2021年GDP增長4.6%,聯盟內貿易額增長32%。
哈薩克斯坦總理斯馬伊洛夫在與俄總理米舒斯京的通話中,表示兩國有意深化歐亞經濟聯盟的一體化。
此外,在這屆經濟論壇上,與會者已簽署了17個合作項目協議。
資料圖: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街頭的外匯兑換點。
總體來看,此事或許預示着三個信號:
第一,俄聯合區域國家“去美元化”進程,將再提速。
這不是喊口號,而是落到實處了。歐亞經濟委員會發言人馬爾金娜表示,該聯盟成員國內部的本幣結算比例已達75%。這説明,意識到要削弱美元控制力的,遠不止俄羅斯一國。美元的霸權地位,將遭到進一步挑戰。
第二,俄正和周邊國家抱團,以尋求深化聯盟關係,增強抗壓力。
按普京所説,歐亞經濟聯盟、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盟都支持俄建設“大歐亞夥伴關係”。這不僅意味着俄經濟政策正進行重大調整,也凸顯地區國家認可與俄“抱團取暖”的必要性。
第三,亞太地區地緣政治壓力將上升。
在西方包圍下,在歐洲被“堵死”的俄羅斯,被迫加快“東進”突圍。而從中亞到遠東,整個亞太板塊可能將因俄美各自施加影響力,遭受更大地緣政治壓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