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打造“沉浸式”高鐵大思政課堂
朱華玉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學生們經常走進在帶有高鐵文化的環境中,比如,他們在株洲高鐵西站實地體驗“復興號”的速度,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研發現場感受軌道交通裝備產業的前沿技術,在學校軌道交通裝備發展展示廳觀摩中國鐵路發展史,通過聆聽高鐵工匠的現身説法感嘆大師們的智慧與鑽研。
“實地踏尋中國鐵路發展的足跡,親身體會鐵路人鋼鐵般的意志,現場感受大師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對未來的職業有了更明確的發展目標,也有了更深的熱愛。”近日,在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湖鐵職院”)一堂“行走的高鐵思政課”課堂上,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習社社長、動車201國際工匠班夏學良同學説。
脱胎於軌道交通行業的湖鐵職院背靠中國新“名片”——高鐵,然而,在人才培養中如何把高鐵文化和元素融入思政教學中,是這所學校上下都在求索的事情。
老師們深知高鐵文化對於鐵路類院校思政教學的重要價值,鉚足了勁把其內涵“翻了個底朝天”,將高鐵文化揉進思政課教學。把高鐵技能人才請進來,把師生趕去高鐵生產車間,把高鐵實物搬進校園。無處不在的高鐵文化、高鐵元素,與幽靜的校園相得益彰,給學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大思政課堂。
怎樣把思政課上好?怎樣把高鐵文化深度融入學校的思政教育?怎麼才能把思政課上到學生們的心坎裏,讓大家願聽、想聽、愛聽思政課?
“學校教育和高鐵人才培養,還有最後一公里的路要接通,我們的目標是用活每一份高鐵文化資源,將高鐵與思政課有機結合起來,發揮‘高鐵+思政’的‘集羣’效應,在青年學子心中埋下工匠精神、勞動精神的種子。”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文豔説。
她認為,為服務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馬克思主義學院可以在思政課教學改革上下“狠”功夫,融入高鐵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載體,系統化構建以思政核心課為主體、思政限選課為延伸、思政任選課為補充的層層遞進、功能互補、有機銜接的“三層銜接”高鐵特色思政課課程體系,解決“鐵路高職院校思政課課程體系設計不繫統、特色不鮮明”的問題。
於是,學校加強高鐵導師隊伍的建設,成立高鐵先鋒德育名師工作坊,從高鐵一線挖掘好導師,讓他們將寶貴的實踐經驗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主心骨”,快速成長起來。
帶着金邊眼鏡,穿着一套灰白工裝的高鐵導師盛金龍正在給同學們傳授自己的工作經驗,“傳動軸的斷開不僅僅是工藝問題,傳動軸頸部本身很薄弱,再加上用力太過集中,造成了二次傷害,嚴重削弱了傳動軸的承載能力。”
盛金龍通過受力分析,提出改進辦法,即在鍵槽與退刀槽之間預留20毫米的間隙,使得原本需花費近8000元換減速機,現在花50元就解決了軸斷裂的問題,大大節約了公司成本。他是學校機電一體化2006屆畢業生,現任中車株洲電機公司設備牽引變壓器事業部維修鉗工,是中車技能專家、株洲市技能領軍人才、金藍領工作室領銜技師。他感慨上學時老師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解決生活中工作中的實際問題,這樣的課堂最有趣,他也要用現身説法,為同學們鋪平前進的路。
“高職院校應當如何肩負起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時代重任,如何在人才培養中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作用?”該校黨委書記方小斌認為,高鐵強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鐵路類高職院校肩負着為實現高鐵強國夢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開好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託舉高鐵強國夢的重要支撐。
作為深度融入軌道交通產業鏈的國家示範校、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湖鐵職院以實現思政課高質量發展、增強學生獲得感為目標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將高鐵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課教學,與高鐵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將高鐵先鋒、高鐵元素、高鐵場景等高鐵資源全方位貫穿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改變傳統思政課課堂教學方式,校內打造“沉浸式”體驗思政課堂,校外打造“場景式”移動思政課堂,讓思政課活起來。
目前,學校構建了“三層三維三鏈”思政課教學模式,系統構建了“三層銜接”高鐵特色思政課課程體系、“三維立體”高鐵特色思政課教學實施體系、“三鏈共育”高鐵特色思政課質量保障體系,歷經8年探索,已有3萬多名學生參與了教學實踐,學生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顯著提高,對思政課的滿意度逐年上升,2021年達到99.26%。培養了一大批倍受企業青睞的“湖鐵”特質學生,畢業生中成長為“全國勞模”“高鐵工匠”等達126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