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餐廳買兩份飯被媽媽怒罵,不懂愛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
前幾天微博熱搜“女子遲到兩分鐘大鬧機場”的新聞大家應該都有關注到,微博網友的評論清一色的譴責這位女子:“自己遲到怪誰!”、“一點素質都沒有,還是孩子的媽媽,以後怎麼教育孩子。”、“遲到還有理?”,等等。
新聞中的女子因為遲到而無法登機,於是大鬧機場,大喊“我是一個哺乳期的母親,等着給孩子餵奶呢!”
這是一位母親,但是顯然她的素質出現了問題。她關愛自己的孩子,想着給自己的餵奶,但是她的處理方式錯了,在公共場合大吵大鬧而且前提是自己做錯了。
作為普通人,她個人的教養水平不高,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她的這種行為方式無法體現出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榜樣作用。
孩子的教養也是父母教養的反映,因此父母的教養對於孩子教育來説很關鍵。我們來看一個身邊的例子。
孩子餐廳買兩份飯被媽媽怒罵,不懂愛的父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
上週在高鐵候車站看到這樣一對母子:一對母子在高鐵候車站候車,孩子説餓了,媽媽就讓孩子自己去對面的店鋪買飯吃,媽媽給了孩子一些錢,孩子蹦蹦跳跳就跑過去了,過了一會帶着兩份飯高高興興回來了,對着媽媽説:“我們一起吃!”
讓我沒想到的是,媽媽突然大怒,罵了孩子:“誰讓你買兩份飯的,這裏的東西那麼貴,你那麼有錢啊!你都沒問我,就自己買了這麼多,你吃得完嗎?”
一頓怒吼之後,孩子差點就哭了,嘟囔着:“我想着媽媽也餓了,買兩份才能讓媽媽也吃得。”後來媽媽也沒再説什麼,孩子在一旁沒有發出聲音,默默地將飯吃完了。
這個孩子着實讓人心疼了,出於關心,他給媽媽買了一份飯,而媽媽出於省錢,罵了孩子,但是在整件事裏面,孩子沒有錯卻遭受了媽媽的怒吼。
媽媽不懂得孩子對她的關愛,只是想着東西貴,買多了要花錢,卻忽略了孩子對自己的關心和愛。
為什麼親子關係漸行漸遠?多半是父母主動,將孩子的愛勸退了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會犯這樣的錯,他們將孩子的好心當成不懂事,誤解孩子的愛。這種行為對孩子來説是一種打擊,是一種勸退,在勸退他們對父母的關心和愛。父母們回想一下自己的過往,是否也存在誤解孩子的行為?
孩子在知道父母剛下班很累,於是吃完飯後就將碗洗了卻不小心將碗摔得一個不剩,於是媽媽一氣之下打了懲罰了孩子;
孩子想要幫媽媽洗衣服,卻不小心將媽媽的淺色衣服和深色衣服混在一起了,於是媽媽將孩子一頓教訓;
孩子想讓媽媽多休息,於是自己從學校回來卻迷了路,卻被父母説成不聽話、不安分;
孩子想為父母做一些好吃的,弄傷了手,卻被父母説好動,甚至被説貪吃。
以上這些情景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一個家庭中經常會發生的場景?如果是的,那麼説明你將孩子的關愛當成了不懂事,妥妥地誤解了孩子。
孩子的世界很美好也很簡單,他們雖然很小,但是他們懂得關愛父母,將父母的勞累和辛苦都放在眼裏,他們也希望能夠為父母分擔不開心和勞累,這是孩子對父母的付出。但是很多時候父母都忽略了,甚至還扭曲事實,對孩子造成了傷害。
不懂愛的父母,才是毀掉孩子的真兇,請學會讀懂孩子吧
1)明確孩子做事的動機
如果孩子的出發點是出於對父母的關心和愛,那麼父母就不可以輕易就對他們的錯誤行為進行定性,更不可以不等孩子説明情況就對孩子發脾氣,而是應當瞭解情況之後再將孩子的問題點出來,讓孩子明白問題所在並且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2)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
讓孩子所做的事情有一個温暖的回報,或者説是一個他們想要的回應。比如我們前面説到的高鐵母子,孩子是出於對媽媽的關心才買了兩份飯,這個時候他並沒有考慮到價格的問題,僅僅就是為了讓媽媽也吃飯。
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懂得了孩子的用心,就會跟孩子一起分享這頓美好的午餐,並且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感謝以及誇讚孩子的懂事,如果説在經濟上確實有壓力,那麼也可以跟孩子説明自己不餓,可以先將這一份飯退回去,讓孩子自己吃就可以了,孩子肯定也會懂得其中的道理。
孩子對父母的愛,父母要明白,也要及時給予回應,雙向的愛才是組成美好家庭的因素。這需要父母有愛,讀懂孩子的愛,回應孩子的關心,才能營造有愛家庭,教育出有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