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下一場大流行須從現在開始
彭博新聞社網站2月3日發表世界衞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和美國彭博有限合夥公司創始人、紐約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的聯名文章,題為《阻止下一場大流行從現在開始》,全文摘編如下:
隨着第一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一個新的災禍降臨了:流感大流行留下的屍體比衝突本身還要多。但與戰爭本身相比,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相形見絀,其教訓被忽略了。
一百年後,世界面臨着類似的考驗。當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消退時,我們會吸取教訓嗎?或者一旦緊急狀態消退,生活迴歸“正常”,我們還會一如往常嗎?
一種新的病毒可能遲早會出現或重新露頭,它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具傳染性、更致命。但是,識別危險的新病毒的努力仍然有限。新冠大流行是所有人關注的焦點,必須利用這種精神創傷和緊迫感,並開始建立使我們為下一場疫情到來做好準備的系統——因為這不是一個是否到來的問題,而是何時到來的問題。
目前存在一些緊迫的需求,包括:
1.開展更多研究 科學家必須參與一項全球範圍的努力,研究在動物體內傳播、可能會外溢並感染人類的病毒,包括繪製病原體熱點地區地圖,並與動物和人類衞生部門合作,採取“同一個健康”策略。在2014年至2016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疫情後,世界衞生組織公佈了流行病研發藍圖,將冠狀病毒列為需要更多研發的病原體之一。目前仍急需進行更多的在全球層面協調的研究,以更好地瞭解病原體的哪些特點使之成為流行病威脅,並迅速進行診斷測試、研究療法和研發疫苗。
2.加強全球監控 要迅速發現新的和現有的威脅,就需要在人類和動物(飼養和野生動物)身上進行更多的全球監測。世衞組織正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合作,以改善全球監測,但投資水平很低,系統仍然不足。
3.增加國內數據 所有國家都需要加強對傳染性病原體的監控,包括基因測序。這使我們能夠進行強有力的分析,從而準確和有針對性地利用措施來防止疾病傳播,並使人們能夠發現導致新病毒變種的變異——丹麥、南非、英國和巴西就是這樣識別重要的新冠病毒變種的。在目前的新冠大流行中,美國的實驗室只對約千分之三的患者進行了測序。世衞組織正在努力提高全球的基因測序能力。
4.增加疫苗平台 儘管製藥商去年能夠迅速生產出新冠疫苗,但如果信使核糖核酸(mRNA)等新的疫苗平台原型已經進行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試驗,以確認冠狀病毒的安全性和劑量,那麼製藥商生產疫苗的速度可能會更快。每種潛在的大流行病毒都需要更多通用的疫苗“平台”,整個價值鏈都需要更大的製造能力。
5.加強協調 在應對疫情大流行及其威脅方面,迫切需要地方、國家和國際合作。要使產品達到監管和政策決定的最高國際標準,具有可操作、協調和無縫設計的強有力的臨牀試驗至關重要。全世界應該做好供應鏈的準備,制定分發用品、檢測人員、收集相關衞生數據和分發疫苗的協議。
6.加大社區參與和溝通 與新冠疫情相伴而來的是一種“信息疫情”,這就要求大力應對有關病毒方方面面的虛假信息,並且採取措施來阻止它。虛假信息比病毒傳播得更快,也可能同樣致命。
7.增強基層醫療 作為每個醫療系統的耳目,初級衞生保健是迅速應對各種緊急情況的基礎。這些情況包括從傳染病暴發到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流行。
非傳染性疾病一直是新冠肺炎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因素。如果更多國家採取更積極的措施減少非傳染性疾病,疫情期間的死亡病例可能會少得多。我們不能讓這種情況再次發生。
一系列經過驗證的政策被地方和國家政府用來打擊非傳染性疾病,從無煙公共場所和香煙包裝上的圖形警示,到改進食品標籤和提高公眾對反式脂肪和含糖飲料的認識運動,再到通過提供汽車的替代品來促進運動和減少空氣污染的自行車道等。
通過進行重要投資,我們能夠更好地為下一場大流行做好準備,同時採取將減輕其影響的政策,我們就能夠拯救數百萬人的生命。這項工作絕不能等到新冠肺炎的威脅過去。必須從現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