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一看完《你好,李煥英》我就第一時間寫了觀後感,但是昨天看到有人提了這個問題,頓時又覺得坐不住了:“看《你好,李煥英》時孩子哭得稀里嘩啦,但是回家後也沒多刷一個碗,説兩句,還一樣頂嘴,為什麼呢?”
真是讓我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這個問題本身就給出了答案。大多數母親,無時不刻不在企圖改變孩子。看電影也好,看電視也好,總是不放過孩子,企圖讓孩子從中悟到深刻的道理,能像巴拉拉小魔仙一樣,瞬間變身。
看《你好,李煥英》會哭的,大抵有這麼幾種人,他們分別處於不同的世界裏,彼此理解不能:
第一種:母親已經不在人世,或者媽媽年紀比較大了,有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或急迫感。他們是最能和賈玲產生共鳴的觀眾。
第二種:身為母親,自己被自己感動了:啊!為娘不容易啊,為了孩子做了這麼多犧牲,連大好前程都不要了,5555~幸好賈玲終於理解了李煥英。李煥英總算沒有白養她一場。
我孩子啥時候才能懂事咧?我孩子啥時候才能有出息,讓我不那麼操心就好了。要是我孩子能像賈玲一樣學會討好親媽,逗親媽高興就好了。別人家的孩子為啥能這麼懂事,這麼孝順?我孩子洗個碗都嘰嘰歪歪,還跟我頂嘴,氣死我了。
第三種:身為孩子,第一次發現:啊!原來世上真有如此完美的媽媽。孩子做啥都包容,可以對孩子這麼温柔,哪怕為孩子做了犧牲,也不會拿出來道德綁架孩子。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神仙母愛啊?為什麼我就沒有被這樣愛過呢?李煥英太偉大,太好哭了,為啥我媽不是李煥英。如果我媽媽能像李煥英一樣,我這輩子就值了。
魯迅説,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這句話用在這非常合適。在同一個電影院,看同一場電影,座位挨在一起,同喝一杯可樂,共用一包餐巾紙,母女倆的眼淚都流不到一塊兒去。
這波我站孩子。
賈玲常有,而李煥英不常有。
其實所有的孩子,從一開始都是“賈玲”。
孩子是天然愛媽媽,願意讓媽媽高興,給媽媽長臉的。
綜藝節目不是經常最喜歡讓父母和孩子互相打分嘛。幾乎所有的孩子,給媽媽打的都是滿分。而媽媽卻剛好相反,幾乎沒媽媽給孩子打滿分的。
從什麼時候起,孩子不再給媽媽打滿分;有心事不樂意跟媽媽交流;學會頂嘴;再也不樂意做家務幫媽媽減輕負擔了?
是孩子第一次花了半天時間,給媽媽精心製作了生日禮物,賀卡上字寫得歪歪扭扭,上面貼了很多小紅花。媽媽拿到手,並沒有仔細看,而是皺着眉,問道:“浪費這麼多時間整這些沒用的玩意,你功課寫好了嗎?”
是孩子為了讓媽媽高興,趁媽媽不在家,偷偷把碗給洗了。因為不熟練,倒多了洗潔精,又濺了自己一身水。媽媽看到後,一聲怒吼:“小祖宗,能別給我添亂了嗎?你看看你,新衣服弄成這樣,一會再感冒了。淨給我惹麻煩。趕緊去把衣服換了。”一邊説,一邊把孩子剛洗過的碗,立刻又洗了一遍。
是孩子第一次覺得班上有個男生長得很帥,總是忍不住多看兩眼。回來問媽媽:“喜歡一個人是什麼感覺?”媽媽狐疑地盯了女兒半天,説:“你可別整些有的沒的。媽給你説,早戀沒有一個有好結果的。你要不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你可就完了。是不是你同桌?我明天就去找你老師讓她給你換座位……”
在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上,有些媽媽是很有一手的。
孩子洗個碗,她比盯鐘點工還起勁,袖套沒穿,圍裙沒系,水費多了,洗潔精放少了,鍋沒洗乾淨,碗擺放的姿勢不對。每一個環節都有毛病可以挑,唯獨漏了一聲真誠地“謝謝”。
孩子屢受打擊,依然試圖理解媽媽,給自己洗腦:媽媽也是為了我好。等我成家立業,獨立了,媽媽就會好了吧。
也不會。
媽媽的眼裏,孩子依然渾身都是毛病,媽媽依然希望孩子能像小寶寶一樣,聽從自己的指揮,指哪打哪,讓不玩手機,就不玩手機,讓找對象就找對象,讓考公務員就考公務員,讓生孩子立馬就生,讓要二胎就要二胎……
前幾天看到有個妹子在網上傾訴,説自己是獨生女,省吃儉用到了年底,準備了2000塊錢打算孝敬爸媽。因為看到一套800元的化妝品,覺得很適合媽媽,就買了,也把這事兒告訴了媽媽。只是過年,快遞小哥哥耽誤了,沒準時送到。
妹子給爸爸包了1000塊錢紅包,給媽媽包了200塊錢紅包,兩個人實際得到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結果大過年的,她媽當場就掉眼淚了,覺得女兒偏心。女兒努力解釋,是因為給媽媽買了化妝品,所以現金就少了。媽媽還是悶悶不樂。
先不管女兒做得妥不妥,這事就説明了一點。有些母親,自己的情緒看得比天都大,不高興立馬要發泄出來,完全不在乎兒女會不會傷心難過。
女兒的一份孝心,又是大過年的,孩子還解釋了給爸爸媽媽的份額是一樣的。媽媽難道不該高高興興地笑納嗎?就算有點不樂意,也不該放在臉上,大過年的讓閨女難受。
人是有情緒記憶的。每次孩子表達孝心,得到的都是媽媽開開心心的正向反饋。孩子送媽媽禮物,媽媽高興,孩子也高興。下會孩子就會繼續孝順。
孩子送媽媽禮物,為媽媽做事,得到的全是挑剔和負反饋,不是嫌貴了,就是嫌送少了。錢也花了,也沒讓媽媽高興,孩子下次哪還有積極性了?
李煥英這樣的母親實在太稀缺了。什麼是無條件的愛,李煥英就是行走的活樣本。
孩子犯錯了,她包容。賈玲無論是拉褲子,貪吃,把衣服弄破,被老師叫去學校,還是偽造錄取通知書,李煥英從沒因此嫌棄過女兒。光這一點,就完勝這世上90%的媽媽。
她也不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王琴的女兒在美國做導演,一個月賺8萬,她從沒因此打擊過賈玲:你看看人家,學習好,又會賺錢,從沒讓她媽操過心。
最難得的是,她沒有犧牲感。
李煥英明明為女兒做了那麼多:熬夜補褲子;退掉車票大雪天徒步走回去;三天兩頭被老師叫到學校。但李煥英從沒跟賈玲説過:媽為你犧牲了這麼多,你可得爭口氣啊!
女兒要吃燒烤,李煥英沒錢給女兒買燒烤,她也沒惱羞成怒,説:“都這麼胖了,吃什麼吃,我看你像個燒烤。”而是高高興興帶着賈玲抓小龍蝦去了。
哪怕女兒偽造了錄取通知書,李煥英還是堅信,女兒一定會有出息的。
李煥英給到女兒的情緒反饋,一直是正向的,所以賈玲才會成長為這麼樂觀正直的人。
不知道你們注意過一個細節沒有,賈玲有好多次都是直呼媽媽的名字“李煥英”,李煥英從未因此而不高興。
想象一下你們被直呼大名是什麼感覺?會不會頭皮發麻,又羞又怒?是不是回想起小時候被爸爸媽媽怒吼的場景?
能坦然接受被直呼大名的人,一定也有一個十分幸福的童年。所以李煥英本身就是一個得到過很多很多愛的人。
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不容易。或許,就從不要在看電影、電視的時候都想着教育孩子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