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首相菅義偉 (圖/日本經濟新聞)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16日報道,10月18日至21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將對越南和印度尼西亞進行訪問。日本新首相上任後,大多會將美國作為海外首訪國,菅義偉為何選擇到東南亞完成外訪首秀?
菅義偉並不是首位打破首訪赴美外交慣例的日本首相。例如,安倍晉三先後兩次擔任首相時,都沒有將美國作為海外首訪對象,特別是2012年底再次當選首相後,安倍就將東南亞作為海外首訪地。菅義偉追隨安倍打破日本外交慣例,當然並不意味着菅義偉政府降低了對美國、日美同盟的重視,更多是由於美國時下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以及美國大選尚不明朗的選情。如果菅義偉此時貿然訪美,不僅難以取得實質性外交成果,而且還有可能造成外交失分。
菅義偉首訪雖然某種程度上打破了日本外交慣例,但出訪東南亞也並不令人意外。從上世紀50年代初開始,日本就以“戰爭賠償”為手段,謀求改善與東南亞國家的關係。當時,日本剛剛經歷戰敗,迫切需要打開外交新局面,重新融入國際社會,而東南亞則成了具體的切入點。進入60年代,伴隨日本經濟的崛起,日本開始通過貿易、投資以及官方援助等形式與東南亞各國建立密切經濟關係,並且從東南亞大量進口原材料、自然資源等,以此滿足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據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JAPIT)統計,1960年代,日本進口天然橡膠的98%、錫的96%、銅礦石的37%、木材的32%等均從東南亞地區進口。
到了70年代,伴隨以“不做軍事大國”“建立相互信賴關係”“積極提供合作”三點為主要內容的“福田主義”的提出,奠定了日本對東南亞外交的基礎,此後日本歷屆內閣基本都沿襲“福田主義”發展與東南亞的關係。不過,觀察1970年代至今的日本對東南亞外交,日本不再侷限於從東南亞獲取原材料和自然資源,而是延伸到軍事安保合作、政治外交支持等。
此次菅義偉的東南亞之行總體上也將延續“福田主義”的思路,不過結合時局,預計也將有新的現實需求。東南亞已成世界最具發展潛力的地區之一,年輕勞動力充裕、經濟增速較快、消費市場巨大。對於經濟受疫情衝擊而深陷低迷的日本來説,希望通過進一步深化東南亞國家的聯繫,來助推日本經濟的復甦。尤其在當前日本政府以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為由或明或暗鼓勵日企到東南亞建廠的情況下,菅義偉此訪經濟外交的意味濃厚。
具體到菅義偉即將訪問的越南和印尼,也分別有不同的目的。日越關係近年來有顯著提升,越南是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的成員,而且還是今年東盟峯會的輪值主席國,菅義偉有意在東盟領導人會議前,通過訪問越南加強兩國協調。印尼則是東盟成員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在東盟地區內有一定影響力,且經濟發展潛力巨大,菅義偉或將推進日本與印尼在疫情防控、經貿往來等方面的合作。
儘管日本對東南亞的耕耘較早、投入較多,但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總體低迷,使得日本在東南亞的影響力有所下降,很多時候更是顯得力不從心。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或許希望通過外交禮數上的“重視”來拉近與東南亞的關係。(陳洋)
本文系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點擊“海外網評”,讀懂中國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