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軍人,你們的犧牲與奉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
邊防官兵冒着風雪艱難跋涉在巡邏路上,守護祖國的安寧。(資料圖)
2020年,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與祖國的生日國慶重合,在人們歡慶節日之時,我們的邊關軍人在遠離家鄉和親人的偏遠疆域,爬冰卧雪、風餐露宿,只為守護家國安寧。
軍嫂與塔合曼邊防連的官兵一起踏上海拔5000米的高原巡邏路。(資料圖)
節日期間,中國軍網來自一線的報道,讓人更加了解邊關軍人對家國的那份忠誠與濃情。
一篇名為《雪域高原的求婚儀式,這是邊防官兵的浪漫》的報道讓人感動、淚奔!3位軍嫂經過批准陪同丈夫一起踏上巡邏路,這不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而是在海拔5000米的雪山,冒着嚴寒大風,克服嚴重缺氧困難進行的一次跋涉。邊關軍人與妻子聚少離多,這一路讓妻子深深體會到了丈夫戍邊的艱辛,也讓鐵血男兒有了最温暖難忘的陪伴。戰士孟寧輝給了妻子一個驚喜:在雪域高原補辦求婚儀式。“我在祖國的邊關向你求婚,你願意嗎?”“我願意!”一對愛人的深情表白和擁抱,在零下40攝氏度的高原,彷彿一股暖流,融化了萬千人的心!
戰士孟寧輝在雪域高原為妻子“補辦求婚儀式”。
這讓我想起長篇報告文學《高原長歌》中被原蘭州軍區授予“雪域高原模範連長”的劉長峯,2002年3月1日他因突發高原心臟病犧牲。讀着劉長峯的故事,除了被深深地感動之外,還為祖國失去了這樣一位忠誠的兒子、軍隊失去了這樣一位優秀的戰士而悲痛惋惜!
一位藏族戰士騎馬過河時不慎落水,走在前面的劉長峯當即返回把戰士扶上馬背,上岸後又脱下自己的外衣讓戰士換上,自己只剩一件襯衣;一位士官感冒發燒需要輸液,劉長峯就一直守在牀邊,直到凌晨4點,第二天上路,他又執意讓士官坐進駕駛室,自己爬上了大廂板;帶新兵時,劉長峯用自己的相機給新兵拍軍裝照,沖洗後寄到新兵家裏;春節前,劉長峯還給每個新兵家庭寫慰問信、寄賀年卡……
據劉長峯戰友回憶,他結婚5年沒在家裏過一次春節。據劉長峯妻子李淑霞介紹,1999年算是過了半個春節。她回憶説:“那次我們説好一家人一起過除夕,大年三十晚上我包好了餃子,和女兒等啊等……可後來他讓一名戰士捎信説,他晚上十一二點會回來吃年夜飯。但那天晚上我和女兒一直等到凌晨2點,他才回來,説是他和指導員站哨,讓戰士們看春晚。”
“雪域高原模範連長"劉長峯生前照片。(資料圖)
難道劉長峯對家人真的沒情感麼?李淑霞保存着劉長峯的一個日記本,裏面的記錄浸透着他對妻子女兒深深的愛:夜深人靜的時候,是我最想家的時候,天氣冷了,愛妻和女兒的房間是否暖和?她們是否把防寒衣服都穿上了?真太替她們擔心了。若我在家就好了,一切都為她們準備好。愛妻和女兒是我的精神支柱,她們是我一生的依託,是我的最愛。軍人的家庭是特別的,軍人的妻子也是不好當的,她奉獻的多,失去的也多,對我來説欠妻子和孩子的太多太多,一時也難以償還。
在戰友的眼裏,劉長峯是“雪山雄鷹”,與那片亙古不變的山脈同在;在女兒的心裏,父親是她仰望的豐碑!
《高原長歌》作者孫曉青將軍讀了劉長峯的日記感慨道:“這是一個男人絕對真實的心聲。我完全可以想象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讓自己的靈魂赤裸裸地跳出來,盡情釋放平時絕不輕易示人的兒女情長。思念讓人如飢似渴,愛意讓人如夢如幻,甚至連自己都感到不好意思,生怕別人知道了,會笑話他想老婆,沒出息。”
《高原長歌》中的人物、原某邊防連5042哨所排長柴進倫,是位有20年軍齡的“老高原”。他説:“其實邊防軍人和大家一樣,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每逢佳節,總會想念自己的父母和家人,非常希望能和家人團圓,但實際上,絕大多數軍人無法與父母、妻兒相聚。”
《高原長歌》作者孫曉青與5042前哨班官兵合影。(資料圖)
今年中秋國慶來臨之際,西藏軍區昆木加哨所12名官兵迎着朝陽啓程,前往防區內海拔最高的18號界碑巡邏。哨長土旦旺久帶領戰友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峯、穿越河谷,每個人的背囊中都裝着排筆和紅漆,他們在祖國母親第71個生日來臨之際為界碑描紅。
昆木加哨所海拔4900多米,常年高寒缺氧、風雪肆虐,土旦旺久和戰友一年四季巡守10餘個風雪山口、雪山界碑。腳下本無路,是官兵用雙腳踏出了一條巡邏路。
午時,路途過半,官兵體力消耗較大,土旦旺久叮囑大家原地休息,輪流吸氧,補充體力。繼續向前,一段山樑橫亙眼前。官兵取出揹包繩,彼此相繫腰間,一個接一個向上攀爬。
眼前這片河谷暗藏不少“陷阱”,巨大的山石下,溪水湍急。土旦旺久鼓勵大家説:“界碑就在對面山巔,大家加把勁!”雪峯下,官兵向山巔的界碑發起衝鋒。“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國不會忘記不會忘記我。”18號界碑前,官兵唱起心中的歌,用排筆為界碑描紅。
過往部隊在康西瓦烈士陵園重温入黨誓詞。(資料圖)
看到這篇報道,我又想起《高原長歌》中的一段。19年前的10月1日,中秋節和國慶節正好趕在同一天。陝北籍老兵邱英光説:“中秋節晚上,正當人們開始賞月的時候,劉連長帶領我們進入了潛伏的位置。月亮剛升起來,又大又圓,讓人特別想家。潛伏不能出聲,四周靜悄悄的,但是我內心很不平靜。”
軍報記者柳剛在採訪時參加了一次潛伏,親身體驗到了官兵的艱辛。他在一篇題為《雪夜,我們與界碑做伴》的報道中寫道:凌晨3點鐘,天空開始飄雪,氣温急劇下降,我掏出温度計一測,已經是零下32攝氏度,雪落在臉上像針扎一樣,我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躺在那裏一動也不想動。聽到我大口的喘氣聲,王排長連忙告誡我,現在千萬不能睡着,否則會休克的。為了使自己眼睛不合上,我不得不爬起來。雪越下越大,不一會兒睡袋上落滿了雪,望着眼前4個雪堆,我的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海拔5000米以上的邊防線,戰士是用自己的生命在守衞啊!
巡邏路上,一把雪一口饢。(資料圖)
在舉國歡慶、萬家團圓之際,在繁華都市的萬家燈火照耀不到的地方,有這樣一批人甘願忍受寂寞、備嘗艱辛、離妻別子、守望高原。儘管他們很平凡,平凡得就像高原上的一塊礫石,但是他們很純粹,純粹得就像雪山上的一捧新雪。這些奉獻者創造的精神財富,應當得到更多社會成員的認可和尊重,這是一種社會良知,也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價值導向。
是的,高原軍人的犧牲與奉獻,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