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今,孩子能安靜地做點事,真的太難了。
記得有一次去接孩子,在幼兒園外邊的廣場上,一個已經放學的小班孩子在那裏想去玩滑板車,剛剛放了一隻腳上去,他媽媽就急匆匆跑過去:“不能滑啊,會摔,寶寶乖啊。”孩子回頭看了媽媽一眼,雖然有點不開心,但還是下來了。
然後他又跑到一棵樹下面,撿拾落葉。媽媽又喊,不要去那邊,小心樹叢裏有蟲子咬人。這次孩子沒聽,撿了幾片樹葉,歡喜地在那跑來跑去。用樹葉當作翅膀,跑圈兒飛着。媽媽又在焦急地喊:“別跑了,別轉暈了啊,會出汗。”然後就追了過去。
在放學後的短暫時間裏,孩子一刻也沒有得到自己的時間。耳朵邊總是有媽媽的聲音。在關心他,也試圖控制着他。
多少父母,總是苦口婆心地嘮叨着,想着去安排孩子的一切,生怕自己少説一句孩子就會走彎路。
比如在閲讀的過程中,本來是一個有趣的故事,孩子笑着聽着,但是父母卻見縫插針地問他:“你覺得這個故事裏説了一個什麼道理?”然後沒等孩子回答,父母就開始講起了人生道理。
有時孩子畫了一幅畫跟你分享,你馬上嚴肅地指出他的不足,然後説畫畫應該如何如何。如果你是畫家,還能有所裨益。但很多情況是好為人師的心理在作怪罷了。
2
有多少的孩子,能不被打擾?
有媽媽留言説孩子的注意力很差,一刻都安靜不下來,甚至去了學校也無法落座,在教室裏跑來跑去,所以經常被老師約談。
請一定守護好孩子難得的安靜時刻,不要去打擾他。蒙特梭利説:“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為何要説守護呢?
因為我們如今的孩子,有太多的東西在破壞他們的注意力。
孩子可能一個人在那開心地玩着玩具,卻被大人叫着:“快來,快來,有好看的動畫片。”
有時問着“要不要喝點水?”、“要不要吃點水果?”、“作業做了嗎!”、“小心點啊!”、“怎麼又錯了呢,應該這樣來”。
有時孩子就從玩具中樂呵呵地跑到大人懷裏,等着看動畫片的精彩鏡頭。等他看得入迷,喜歡他的人又會去戳戳他的背,或者捏捏他的耳朵,有時索性就把孩子給弄哭。
這樣的情形下,孩子很難有專注地去做一件事的機會。
孩子的安靜時刻,請一定需要守護好。而且,要給孩子一個安靜的成長環境。
3
我非常喜歡自己在家裏讀書,兒子在旁邊安靜地玩自己玩具的時光。此刻的我是安靜的,我也給了孩子安靜的環境。
倘若某日,我自己打開手機視頻,孩子肯定會湊過來,不管我看的是什麼,他總是會充滿好奇。
幸好如今我能給兒子一個安靜的成長環境,如同我小時候,奶奶給了我一個安靜的環境一樣。
記得那時候,農閒的夏日裏,我可以整日在自己的房間,或者在屋前的桑樹樹蔭下看書,她從不打擾。如今想起,感覺都很美好。
可以説,孩子的行為是環境的產物。家庭氛圍如何,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成長。
能有一個安靜而温暖的家,是每個孩子渴求的吧。
有一個親戚的孩子,去年離家出走好幾次。
有一次見到他,我問他,“為什麼會這麼做呢?其實你爸媽對你也挺好的”。
“你不知道我們家真實的樣子,那都是爸媽裝出來的。”
“每週週末,他們都會叫人來家裏打牌,到半夜還在客廳裏吵着,他們以為我睡着了,其實我一直關着燈聽着。”
“平常的時候,兩人一點點小事也會大吵大鬧。從來沒有顧忌我的感受。”
一個15歲的少年,正是情緒敏感期,面對這樣的家庭環境,小時候孩子也許不敢反抗,只會覺得不舒服,可如今他就開始表達自己的不滿。只是父母卻從不覺得自己的方式,已經傷害到了孩子。
除了家庭影響外,常常被嘈雜的世界包裹,會吞噬孩子的靈性。
在很多商場的遊樂場邊上,常常有各種音樂培訓班的現場演奏。為了有宣傳的效果,常常選擇架子鼓。可是站在那裏的孩子,真的能聽到音樂嗎?
難道音樂是這樣的嗎?
這樣的噪音,也許只會讓孩子的內心感到排斥。
我們很多人其實對孩子有一個很大的誤解:
覺得孩子天生就是好動的,他們一刻也不會停下來。所以就常帶着他們去充滿聲光刺激的遊樂場所。而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安排,生怕孩子停下就會落後。
其實真的沒有安靜下來的是大人,正被自己那焦灼不安的心折磨着。
而無法安靜下來的大人,正在破壞孩子的安靜。
安靜不下來的父母,常常已經無法再靜下來讀一本書。甚至無法忍受一時的安靜,常常要不斷找事填滿自己的時間。
就好像如今很多人吃飯都不再認真看眼前的飯菜一眼,反而盯着手機視頻,生怕自己浪費了時間。
很多父母養孩子也如此,甚至都無法安靜地帶孩子一起走走,總是催催催,或者買買買。
看到孩子喜歡,馬上就給買,想着在物質上滿足孩子。而孩子一旦厭倦,就買新的玩具。結果這樣的滿足和刺激,反而導致了孩子內心的混亂。
如今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物質,反而是父母的用心陪伴和難得的屬於自己的安靜時光。
曾經有一個幼兒園的老師這樣描述班上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
這些孩子家庭條件都非常好,從小就有各式好玩的玩具,在學校對教師用的教具沒有一點興趣。但是老師拿起的時候他們會去搶,而搶到後呢就不玩了,直接扔掉。
這類孩子的注意力幾乎無法停留在一件東西上,也不會去專注於任何一樣東西。
他們專注力極差,漫無目的,在教室裏跑來跑去,上課坐不住,也不聽老師指令。
成為了老師眼裏最不好管教的孩子。
4
當你認真地觀察孩子,會發現孩子在平和安靜的狀態下,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的任務,而且會表現出非凡的專注力。
當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時,他已經在內心慢慢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認知體系。他用自己的語言、動作、思想來完成這個過程,不斷地嘗試、修正、總結。
他最需要的就是安靜,不被打擾。
如果孩子能自主地去完成一些任務,他的意志力會得到鍛鍊,而且能夠更好地去控制自己的身體。這樣的孩子,動作會更加協調和精確。
而且,也能進行自我控制,養成自律的習慣。
那些讓自己行為失控,沉溺於網絡的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因為他們的真實世界,不如虛擬世界好玩。
他們無法安靜地看一本書,也無法好好地靜下來思考自己的生活。
請記得,多陪伴孩子,給一個温暖安寧的成長環境。
讓孩子靜一靜,能聽聽鳥的叫聲。
讓孩子靜一靜,做點自己想做的事。
讓孩子靜一靜,聽聽他內心的聲音。
而這也許是父母本身欠缺的。那請跟隨孩子腳步,一起同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