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點評2月自主品牌:多品牌戰略的“陰謀論”

市場概述:話説,大約十年前,有兩個自主品牌不約而同地推行多品牌戰略,兩三年後均發現不對勁,鎩羽而歸。其中一個掉頭快,迴歸得徹底,並且通過“蛇吞象”壯大自己,進入自主頭部陣營,2017年以後奪冠,一直領航而行。

另一家多品牌折戟後,過了五年才宣佈迴歸一個品牌,但是“斷舍離”不夠徹底,按下葫蘆浮起瓢,依舊是一個又一個品牌地出牌。因為精力和資源分散,導致在第二陣營裏直到今天都沒能突圍而出。

當然,現在大家都知道,一個是吉利,一個是奇瑞。那麼,當初為什麼會搞多品牌戰略呢?答案在於,聽了諮詢公司的。因為當時的情境下,車企的領導層做戰略決策的時候,很仰賴權威。不過權威的諮詢公司支的是“妙招”還是“損招”,就不知道了。

為什麼説這個?是因為最近吉利又發佈了新的品牌“極氪”,而且吉利2020年下半年以來,頻頻進行讓人眼花繚亂的投資與合作,“加法”出牌步驟明顯加快。反觀吉利的國內品牌陣營,除了領克,幾何、楓葉都發展受阻。2月份,累計銷量又被長安超過,在這個關口來看,特別需要警惕。

除了吉利這兩年的多品牌戰略2.0版本,還有奇瑞繼觀致折戟沉沙後再度爆發的多品牌2.0版本,包括捷途、開瑞、凱翼、星途,讓我們不禁思考,這麼多品牌有必要嗎?如果真的是“一個奇瑞”,是不是能早點衝過100萬輛大關?

你可以説,多品牌有多品牌的優勢,一個品牌承載不了這麼多的產品。那麼,為什麼日系的豐田、本田、日產不多品牌呢?大眾在中國市場年銷三四百萬輛之前為什麼不多品牌呢?所以,前不久聽一位業內大咖很隱晦地説,“我懷疑,這些年忽悠車企搞多品牌戰略的,就是個陰謀。”不禁心頭一緊,除了多元化這個“巨坑”,多品牌戰略也是個“坑”,足以分散資源和精力,絆倒自主品牌的發展腳步,但是鼓吹多品牌看起來絕對是“人畜無害”的。

有人會説這完全是“陰謀論”,沒有任何證據,但是,我們的自主車企真的有這麼強大,可以這麼任性地多品牌了嗎?每個品牌都是要消耗資源的。比如,乘聯會有統計的自主品牌92個,已經有接近30個消失。而這些品牌消耗的時間成本和資源,就這麼消散了,僅僅變成一個個曾經存在過的符號。

我曾經寫過《面對“鴻溝”,做減法才能跨越車海》,論證車企應該做減法。自主品牌的發展來之不易,明知道多品牌是個“坑”,為什麼還執迷不悔?我不知道答案,但是希望提出來後能引起業界的思考和警惕。車企發展的資源有限,“集中品牌辦大事”的原則還是對的。要冷靜,不能被忽悠。

一句話點評2月自主品牌:多品牌戰略的“陰謀論”
一句話點評2月自主品牌:多品牌戰略的“陰謀論”
舉報/反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句話點評2月自主品牌:多品牌戰略的“陰謀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