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14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平台和《華東科技》聯合發佈了《2020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報告》。根據得分情況,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上海、杭州、南京、蘇州、合肥、無錫、寧波、嘉興、南通、湖州。從省份來看,浙江的平均綜合得分為27.55分,江蘇為27.44分,安徽為19.16分。
2020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研究課題組表示,為了較全面地考察長三角創新生態系統的發展情況,助力提高這一區域的創新能力,他們開展了這項研究工作,希望反映出長三角一體化創新生態所呈現的發展特徵與趨勢。這份報告的數據來源於《中國城市統計年鑑》和三省一市的科技統計年鑑,以及科創板上市企業數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掛牌企業數據、各地市政府工作報告、各地市統計年鑑等。為了使數據具有跨區域可比性,報告的大部分指標通過GDP或人口進行了歸一化處理。指標權重方面,報告採用“逐級等權重法”進行了賦權計算。
據介紹,長三角創新生態指數指標體系包括4個一級指標,分別是創新資源、創新產出、產業潛力和環境支撐。創新資源反映了區域各個要素對創新主體的支撐能力,具體測度從創新人才、創新資本、創新平台3個維度展開。創新產出是區域創新活動的中間產出與經濟社會結果,具體測度從創新成果、成果轉化2個維度展開。產業潛力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的基礎與稟賦,具體測度從產業結構、增量潛力、效率潛力3個維度展開。環境支撐是區域創新生態系統升級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包括政策支撐、人才支撐、技術支撐、創新基礎設施4個維度。
課題組認為,上海和杭州、南京、合肥3個省會城市以及蘇州、嘉興、無錫、寧波4個近滬城市,處於長三角創新生態的第一梯隊;第二梯隊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蘇,且圍繞在省會城市周邊,如湖州、金華、紹興、温州靠近省會杭州,南通、鎮江、常州靠近省會南京,蕪湖則與省會合肥相鄰;第三梯隊是中等創新生態發展程度地區,主要集中在蘇中和蘇北地區,如蘇中的揚州、泰州,蘇北的徐州、鹽城、連雲港,以及浙江的台州、舟山,安徽的馬鞍山、蚌埠;第四梯隊主要集中在安徽,包括宿州、淮北、淮南、宣城、銅陵、以及浙江的麗水、衢州,江蘇的淮安;第五梯隊主要集中在安徽,包括安慶、黃山、池州、六安、亳州、阜陽,以及江蘇的宿遷。
根據以上情況,課題組總結出長三角創新生態的3個特點:一是近滬城市協同發展,長三角創新中心集聚;二是省會城市引領發展,杭州灣大灣區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特色鮮明,具備了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節點的潛質;三是區域發展較不均衡,西部和北部一些內陸城市的創新發展較為遲緩。
讀者如需獲取《2020長三角41城市創新生態指數報告》,可聯繫114產學研協同創新服務平台的長三角事業部負責人王輝([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黃海華 文字編輯:俞陶然
來源:作者:俞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