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德國國歌:從馬斯到梅梅爾,從埃施到貝爾特,為何都不在境內了?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綜合

作者:唐茗汐

國歌,是一個國家的象徵。國歌的歌詞,或是歌頌祖國的大好山川,或是銘記這個國家和民族最深刻的記憶。

如今,德國的國歌中就有這樣一段歌詞:“從馬斯(Maas)到梅梅爾(Memel),從埃施(Etsch)到貝爾特(Belt),德意志,高於一切……”

歌詞中提到的四個地名,分別是馬斯河、梅梅爾河、埃施河以及貝爾特海峽。歷史上,它們分別是德意志國家疆界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上的盡頭,它們之間的區域,也是德意志民族世代居住的土地。

然而,如果你真的打開地圖尋找它們,就會發現德國國歌中提到的四個地點,如今竟然沒有一處仍位於德國的境內。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呢?

德意志的西部疆界:馬斯河/默茲河

馬斯河,也被譯作默茲河,發源於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內的朗格勒高原,流經比利時,最終在荷蘭注入北海。

馬斯河的中下游是西歐重要的內河航道。河岸兩旁林立的都市,既連接着由意大利北部地區通往荷蘭出海口的重要商路,又是一片繁華的商業和工業中心。

馬斯河的上游奔湧在阿登山地、洛林高原以及孚日山脈之間,沿途地形複雜崎嶇,通行很不便利,因而有着極其重要的軍事意義。馬斯河全域,憑藉發達的工業商貿以及險要的地理位置,歷來都是法德兩國的必爭之地。

(圖片説明:馬斯河沿岸的城市)

歷史上的馬斯河流域,長期以來一直是德意志前身神聖羅馬帝國的西部邊疆。但由於馬斯河流域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法國的緣故,域內的眾多德意志小諸侯,更容易被強大的法蘭西文明所影響、整合和接納。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古德里安率領的德國裝甲部隊,先是突襲阿登山地的薄弱部繞過了馬奇諾防線,而後強攻馬斯河,並在這裏進一步瓦解了法國對閃電戰的抵抗。不過在一戰和二戰的尾聲,協約國和盟軍的部隊也是在馬斯河,擊敗了德軍在西線戰場上最後的抵抗力量。

德意志的東部疆界:梅梅爾河/克萊佩達河

位於德意志世界最東邊的梅梅爾河,是東普魯士與東方斯拉夫人世界的東部邊界。長期以來,梅梅爾河一直處於日耳曼人面對斯拉夫人世界的最前沿,因而在彼時德意志諸邦的心目中,往往被賦予了極其重要的象徵意義。

1918年,德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在隨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德國被迫將梅梅爾河東岸的土地全部割讓給立陶宛。至此以後,梅梅爾河就真的成為德國名副其實的東部界河了。

1945年,德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投降。為了徹底瓦解德國發動下一次世界大戰的能力,同盟國主導分割了大片原屬於德國的領土,並將當年普魯士最為核心的首府柯尼斯堡及其周邊的地區,永久的割讓給了蘇聯。這一區域如今就是俄羅斯深入西歐的飛地,加里寧格勒。

兩次世界大戰失敗後,德國不僅永久丟失了梅梅爾河這條東方的邊界,就連柯尼斯堡和東普魯士也徹底的失去了。

德意志的南部疆界:埃施河/阿迪傑河

埃施河,拉丁語名譯作阿迪傑河,是是意大利北部阿爾卑斯山以南,南蒂羅爾地區的西部和南部的邊界。

南蒂羅爾地區至今仍然是意大利主要的德語區。德意志民族在這一區域生活,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493年。自意大利被南下的哥特人征服開始,這一區域一直就是德意志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

與德國在二戰後失去的西里西亞、普魯士、波美拉尼亞等地區,德意志民族被強行趕離世代居住的家園相比,南蒂羅爾地區居住的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則是相處的其樂融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今日南蒂羅爾地區仍然是歐洲德語區的南部疆界,並且還保留着相對獨立的自治地位。

德意志的北部疆界:貝爾特海峽

貝爾特海峽,其實還可以細分為大貝爾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其中,大貝爾特海峽完全屬於丹麥,是連接波羅的海與北海的要道。

小貝爾特海峽,則是日德蘭半島和菲英島之間的一道海峽。由於小貝爾特海峽南端的出口正對着原屬於德意志的北石勒蘇益格地區,因此也就被當成了德國邊界的最北端。

在公元11世紀到15世紀,石勒蘇益格地區是一個依附於丹麥王室的公國,同時因為貴族之間的聯姻,這一地區也與神聖羅馬帝國保持着親近的關係。隨着民族國家的興起,這塊地區也就變成了德國與丹麥的一塊有爭議的領土。

1864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的前夜,普魯士和奧地利策劃並發動了針對丹麥的戰爭。戰爭勝利後,包括石勒蘇益格在內的德意志北部諸邦分別併入了奧地利和普魯士,並隨着德意志統一的進程最終成為了帝國的一部分。

1920年,德國於一戰中戰敗後,經過區域內全體公民的公投,北部石勒蘇益格地區選擇了丹麥,南部石勒蘇益格地區選擇了德國。在此之後,貝爾特海峽就徹底的遠離了德意志的懷抱。

時至今日,東部邊界的梅梅爾已經成為了立陶宛國土的一部分,作為立陶宛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州界河的梅梅爾河,也早已更名成為克萊佩達河。

西部邊界的馬斯,在歷史上被認為是德意志一部分的區域,如今是比利時的一部分。曾經是疆域邊界的馬斯河,也只能與德國的威斯特法倫州,間隔着這一部分異國的土地遙遙相望。

北部邊界的貝爾特,現在完全歸屬於丹麥,曾經是德國北至的那個海峽,也已經成為了丹麥獨自佔有的內海。

唯有南部邊界的埃施,現在仍然是歐洲德語區的最南端,並且在意大利境內也依然保持着相對寬鬆的自治地位。

從馬斯到梅梅爾,從埃施到貝爾特,曾經德意志國家的四至,如今卻有了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已經不在德國的境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