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改裝的)自行車啊
如今步行出門上街,
最擔心的可能不是人多擁擠,
而是悄無聲息、“嗖”地一下
從身邊飛馳而過的各類電動車。
有時候就差那麼一點點,
就要被它撞到了。
等你緩過神兒來,
車已經跑出去很遠,
只留下你在那裏後怕:
“太危險了,要是被撞了可咋辦?”
仔細一看更讓人詫異:
有的車還不是電動摩托車,
而是電動自行車!
可那個速度、那個範兒,
一點都不輸摩托車。
這事兒可真蹊蹺!
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
近年來,
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超3000萬輛,
社會保有量近3億輛。
電動自行車因為綠色環保、停放方便、經濟節約等優點
深受一些上班族、外賣和速遞小哥的喜愛。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電動自行車“大軍”。
“火熱”的背後危險叢生,
和電動自行車有關的交通事故也觸目驚心。
2019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傷亡人員中,
駕駛電動自行車導致的死亡人數達8639人,
受傷人數達44677人,
傷亡人數接近非機動車傷亡人數的70%。
而超速行駛是造成死傷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
按照國家標準,
電動車設計速度最高不能超過
25公里/小時,
相當於一個成年人以正常速度騎自行車。
可有些電動自行車跑起來,
比設計速度50公里/小時的電動摩托車還快。
近日,
總枱央視“3.15”晚會揭開了其中的玄機。
原來,
一些電動自行車廠商明知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
和關鍵數據防篡改裝置的要求,
卻為了多賺利潤,
提供限速破解服務。
甚至還有廠商親自出手,
為經銷商——相當於直接為購車人提供破解服務,
讓車速提到約40公里/小時,甚至更高。
更“神奇”的是,
很多經銷商玩起“提速不改表”的操作,
讓儀表盤上始終顯示不超過25公里/小時,
以便在交警面前矇混過關。
一些廠商和經銷商無底線追求利益最大化,
迎合一些消費者對速度的需求,
進而來了個“裏應外合”,
讓相關國家標準成了“紙老虎”。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執行,
就如同一張白紙沒有效力。
車速提上去了,
緊急制動距離長了,
埋下的是諸多交通安全隱患。
有人説,速度快了可以早點到。
這是為了效率,也是為了生計。
但生命只有一次,安全沒有小事。
交通參與者不只是電動車騎行者,
還有其他騎行者和廣大行人,
特別是老人和孩童。
他們背後也有無數追求幸福的家庭。
騎行者下車之後,也會面臨同樣風險。
一旦發生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個體安全、身體健康
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
改裝後的電動自行車出事故,
騎行者無異於害人害己,
最終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保證安全,犧牲一些速度,
符合所有交通參與者的利益。
電動自行車不同於摩托車,
無論如何換“馬甲”,
只能在自行車的維度考量速度需求。
剎住“超速的”電動自行車,
需要社會“一盤棋”聯動解決。
一方面,
設計部門要提升防篡改軟件的水平,
讓這項技術不能“誰都可以輕易做手腳”;
監管部門也要嚴查車輛的出廠設置,
防止被別有用心的廠商篡改;
市場監管部門要嚴查擅自改裝車輛的經銷商,
讓路上跑的都是“放心車”。
另一方面,
大型餐飲配送平台應督促配送員遵守交通法規,
同時制定更人性化的規則,
適度減輕配送員的時間壓力,
比如在高峯時間段降低速度要求,
確保他們的安全,
也減少他們對高速電動自行車的需求。
只有疏堵結合,綜合治理,
才能讓馬路上的電動自行車安全行駛,
不再危及你我的安全。
這道難題怎麼解?
評論區説説你的觀點。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