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讓老地名留住城市記憶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綜合

樊樹林

北京開始大規模保護傳統地名。8月23日起,《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第一批)》在多個政府網站進行為期30天的公示。經過前期資料收集、價值評估、街道和責任規劃師校核、專家論證等工作,583處傳統地名列入了首批保護名錄。

地名是寫在大地上的歷史,是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城市發展的一條重要血脈,承載着人們濃濃的記憶。每一個地名都不是憑空而來的,反映了某一民族、某一地區及某一歷史階段特徵、物產、經濟、歷史史實等文化內涵,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縮影。

近年來,隨着城市建設的快速推進,在不少地方,一些承載了文化記憶和情感寄託的老地名正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而北京推出的公佈傳統地名保護名錄、建立地名文化遺產定期評估機制等一系列舉措,體現的是對保護地名文化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文化能喚醒一個城市的悠遠記憶,而和民眾聯繫最為密切的地名則能直接打撈人們的鄉愁。在我們期待有更多的地名走進保護名錄的同時,更需要對城市老地名相關的歷史文化進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通過地名這一橫截面去挖掘發現城市曾經的故事。另外,在城市的擴張和改造中,要藉助標誌性建築等載體,把老地名傳承下去。這就需要相關部門按照地名管理辦法,嚴格把關,完善地名命名更名專家論證制度,以防止老地名被隨意更改或廢止,在時代變遷中消失。

時光是歷史的雕刻機,地名是文化文明前進的見證者。老地名承載着過去,標註着現在,更觀照着未來。強化對老地名的保護,加大對老地名背後文化的發掘,無疑可以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