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讀賣新聞》4月25日發表題為《與東盟合作至關重要》一文,作者為日本熊本縣立大學理事長白石隆。全文摘編如下:
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四方安全對話”首次首腦會議於3月12日以在線方式舉行。4月16日,日本首相菅義偉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首次首腦會談。
拜登政府把所謂“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定位成外交基本架構,同時明確提出以日本為支點應對同中國的“戰略競爭”。
那麼,為實現所謂“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構想,應該做些什麼呢?首先應該注意的是,“四方安全對話”機制與東盟的關係。然而,東盟有些“飄忽不定”。
▲資料圖片:越南豐田汽車車架焊接生產線上的工人在工作。(越通社)
原因之一是中國經濟的影響力強大。最近10年裏,中國在東盟地區經濟中的影響力大為增加。東盟國家的人均實際收入迅速增長。對於東盟國家而言,經濟增長是至高無上的課題。
中國在21世紀10年代,以高速公路、鐵路、港口、工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心,向東盟投入了鉅額資金。另一方面,東盟國家對中國越來越依賴。現在中國對幾乎所有東盟國家來説都是排名前三位以內的出口市場。
此外,東盟國家也討厭在美國和中國之間選邊站。東盟國家希望能突出東盟,時常可作為支點來捍衞自己國家的利益。
日本最好在理解東盟這一情況的基礎上,尊重其“中心性”。如果東盟國家想利用日本來鞏固自己的立場,那也可以。那最終會有利於日本。
那麼,日本應該做些什麼呢?
首先,與具有重要地緣政治意義的國家,尤其是越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國加強所謂海洋安保合作。在本次“四方安全對話”機制首腦會談之後,日本、印尼還舉行了外長、防長“2+2”會談。
此外,日本應該通過人才培養、經濟合作、支持與少數民族武裝組織的和解等,來幫助這些國家的長期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