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剛發佈地震預警,5天內就發生40次地震 ,核電站也出事了
眾所周知,日本被稱為“地震大國”,在2019年就發生過1539次地震,每天都會發生4次。進入2020年以來,日本地震發生的頻率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出現了愈演愈烈的趨勢。從4月22日開始,日本多地發生了頻率更高的地震,僅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高達40次以上。
據日本NHK16日報道,4月26日凌晨1點,日本關東及東北等又接連發生了4次地震,在長野縣中部最高震級達到了里氏4.9級,有6個縣市均有震感。當天早上9點,在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羣馬縣等數個縣又發生了里氏4.8級地震。位於日本茨城縣的東海第二核電站受地震影響一度停運,引發外界關注,後來證實並未發生核泄漏,周邊輻射量監測數值沒有異常。
雖然日本民眾對小級別地震已經習以為常,但是頻率過高的小地震被認為有可能超級大地震爆發的前奏。日本政府剛剛在4月21日也發出了超級大地震預警,認為日本位於太平洋一側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大地震,在千島羣島附近會發生9.3級大震。日本政府雖然沒有給出地震爆發的概率,但是提到歷史上這類地震爆發的間隔是三四百年一次,現在距離上次大震已經過去了三百多年。
位於日本沿海的核電站
地震都是地球板塊擠壓的結果,在日本發生的地震有兩種被公認是最為可怕的:一種是直下型地震,也就是震源恰好發生在城市下面的地震,此次在日本長野縣發生的地震就屬於這種。震級較高的直下型地震會對地面建築造成嚴重的破壞,歷史上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就是這一類;另一種就是海溝型地震,也就是導致此次核電站停運的地震。海溝型地震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引發大海嘯,而日本所有核電站都在沿海。2011年,日本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就是海溝型地震,福島核電站的泄漏事故就是日本海溝型地震造成的。
據報道,日本內閣在21日發佈的大地震預警報告稱,這兩場大地震將會引發極為可怕的海嘯。在巖手縣和北海道地區會出現29.7米和27.9米的海嘯,福島縣和青森縣附近也會出現16.1米和19米的海嘯。日本在福島核電站防護最好的防波牆高度只有11米,超過20米的海嘯必然會再次引發核漏泄,日本東電公司也表示正在評估福島核電站再次遭到海嘯的可能性。
另外,日本東京都地區近年來也頻頻被日本政府預警,被認為將會在未來30年內有70%的概率發生“首都直下型地震”。東京都地區同樣處於太平洋板塊和關東地區陸地板塊擠壓帶,隨時可能爆發7級以上大震。日本預計,如果發生里氏7.3級地震,都會造成超過有2萬人死亡。
對於日本民眾來説,應對“直下型地震”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進行了預防演練,在地震發生時能夠做到不慌亂,就能大大提升活命幾率。但是對於像9級以上的海溝型地震,最好的辦法就是撤離,因為大海嘯是現有沿岸堤壩根本無法防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