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武志紅老師説過:“戀愛的感覺,無非是兩句話,重温童年的美好,修正童年的錯誤。”

戀愛的兩個人都帶着各自的人格底色,相愛、糾纏、爭吵,看似是簡簡單單的吵鬧,其實背後折射的是原始家庭遺留的創傷和痛。結婚,一定要看對方家境。

一、家庭環境對於個體早期影響

在很多時候,我們通常會把孩子身上的問題歸咎於父母沒有盡到的責任,孩子最初建立起的第一條紐帶則是與父母父親的關係。

原生家庭遺留的創傷會延續到成人之後,他在童年時期,如果與父母關係不和諧就很容易在兩性關係中遇到合作障礙。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在原始家庭中,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兩個人相處的模式,同樣會決定着他本身對於事物的認知關係。

如果母親和父親一方,他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麼在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潛意識裏就會對那些和父親母親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產生一種特殊的喜愛。

這種情感會被延續到成年之後,我們在選擇結婚對象的時候,更偏向於那些和父親母親具有某種相似點的人。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二、原生家庭對於人格的塑造

01)、人格是一個複雜的內在組織,包含着人的思想、態度、興趣和氣質,心理學家認為它決定着人們對於客觀事物的態度和行為的基本動力。

人格的形成具有某種先天遺傳因素,同時對社會生活環境以及後天的教育有很大的影響。

原始家庭對於人的人格塑造是起着關鍵性作用的,如果一個男人或者女人,她本身的原生的家庭是不幸福的,並且父母具有某種人格障礙的話,那麼在孩子成人之後,也會存在着一種人格障礙。

所以有些人,他在結婚之後,由於一些外界因素的刺激,他會表現出異於平常的衝動,甚至格外的暴躁,一些人更會表現出暴力的行為。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02)、曾經有這麼一位朋友,她的父母早年離異,她從小跟着父親生活,但是她的父親根本無法給予她安全感和責任。

在她6歲的時候,幼兒園放學了,身邊的小朋友都有父母來接,而她在那裏苦苦等待着父親,在那個夜晚,從她幼小的心靈深處生出了恐懼和不安。

長大之後,她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一所很有名的大學,畢業之後也有着一份體面的工作,身邊的同事都會稱之她為女強人,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是極度缺乏安全感的。

只要男人能夠呵護她,給予她安全感,她就會奮不顧身地投向對方的懷抱,完全不會考慮兩個人之間的差異和對方是否適合他。

在兒時由於父母角色的缺席,父愛的缺失導致她把戀愛的對象當成了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她也在感情中屢屢碰壁,也就屢屢受傷。

從一開始我們要尋找什麼樣的對象,其實就已經註定了,因此判斷兩個人是否合適,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瞭解那個深層次的層面

我們表現在外的通常是自己最為堅強的且光鮮亮麗的一面,而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可能是十分脆弱的,也正是我們最真實的一面。

瞭解對方的家境,其實有助於瞭解那個深層次的人。

例如:有些男人他在戀愛的時候,會對女人表現出撒嬌的一面,可能你會覺得他缺少了陽剛之氣。

其實是因為他在母親身上得不到愛,所以就會長大之後把這種情感投射到你身上。

只要你能夠了解他的家庭,瞭解深層次的那個他,才可以去理解男人當前的某種行為。

當然,這個理由對於女性也同樣適用。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家庭的衝突和矛盾

婚姻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還摻雜着兩個家庭中的多個成員。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在選擇對象的時候都會講究門當户對,這種選擇其實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一方面在同一個階層的家庭環境中,他們的價值觀差異可能並不會太大,另一方面作為戀愛的雙方在日常的行為當中也能夠更好的融合到一起,而不會產生驕傲又或者是自卑感。

當我們在前期融入到對方的圈子和家庭環境中時,你要觀察此刻的感受,自己能否真正地融入對方的家庭中。

你的性格,包括你的想法與他們家庭中的成員能否做到融合,如果真的格格不入的話,那就不要強行的結婚。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在婚姻關係裏,盲目地堅持,不如果斷地放棄,一些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問題,我們需要花很長的時間來修復,有些時候你們之間的爭吵,可能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於原生家庭遺留下來的問題所造成的。

參考資料:《婚姻心理學》、《為何愛會傷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1 字。

轉載請註明: “結婚,一定要看對方的家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