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國能夠走出小格局,採取更大視野的地區與全球合作,就有希望與任何在未來執掌阿富汗權力的當地政府形成良性互動,真正營造反恐治標治本的有效治理。
2001年9月11日,美國遭受史無前例的大規模恐襲,隨即發動阿富汗戰爭打擊“基地”和塔利班,開始歷時二十年的全球反恐。二十年後,塔利班捲土重來,美國從阿富汗倉皇撤軍,結束這場美國曆史上耗時最長的戰爭。反恐二十年,美國成效幾何?得失何在?為何越反越恐?
有得有失 未見好就收
2001年9月11日,美國本土遭受空前的大規模恐襲。同年,美國特種部隊秘密進入阿富汗發動攻擊。次年,在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美國及其聯軍正式對基於阿富汗的“基地”組織總部以及當時庇護“基地”組織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發動戰爭。2003年,美軍又對伊拉克發動“先發制人”軍事行動,迅速推翻當時在伊拉克執政的薩達姆政府。自“9·11”恐襲以來,二十年已經過去。回顧美國過去二十年的反恐,應該説有得有失,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2001年9月11日,被劫持客機撞向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圖源:路透社
美國在1947年先後建立國防部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奠定了冷戰期間的國家安全機制,不僅有效地管理了此後半個多世紀的國家安全,而且見證了主要競爭者蘇聯從地球表面消失。可以説,美國這一套機制取得了成功,也為世界多國所仿效。冷戰結束後,美國國家安全新目標相應轉變為應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良治建設、氣候變化、人口地理變遷、重大傳染病傳播、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的沉渣泛起。從冷戰結束的1991年到“9·11”事件發生的2001年,美國花了整整十年才發現,後冷戰時代它所面臨的首要威脅,其實並非新興經濟體的復興,也非朝鮮、印度、巴基斯坦與伊朗等國的核擴散,而是“基地”這類跨國恐怖組織等非國家行為體。美國為此又花費整整二十年來對付反恐時代的核心威脅,直至最近全面從阿富汗撤軍。在過去二十年,美國反恐有得有失。美國所得有兩條:其一,美國汲取了“9·11”恐襲的重大教訓,對新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國防安全上升為國土安全,把安全威脅來源從只來自國外擴大到同時來自國內外。美國重組和擴大了國家安全機構,增設了國家情報總監,擴大了情報投資,改善了情報整合。結果是在國內避免了“9·11”級別的嚴重恐襲再度發生,尤其是挫敗了2007年針對紐約肯尼迪機場的重大襲擊陰謀。其二,美國實現了重挫“基地”、擊斃“基地”首領拉登及其高級助手、推翻當時的塔利班政權等一系列目標。美國之所失,也有兩條:其一,從2001年到2011年,花十年時間實現了擊斃拉登、重挫“基地”、推翻塔利班政權的目標後,沒有見好就收,及時退離,而是從2011年到2021年再花十年時間,力圖“標本兼治”,重造阿富汗。美國不僅試圖建設阿富汗,而且期望將西方的“普世”體系輸入阿富汗。很顯然,美國失敗了。其二,美國2003年對伊拉克發動的“先發制人”行動,極具爭議。事實證明,伊拉克與“9·11”恐襲並無關聯,而且美國在推翻薩達姆政權後,迄今沒有發現任何伊拉克在戰爭爆發時研發核生化武器的證據。所以,美國以上述理由武力推翻主權國家伊拉克政府並沒有依據。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前,聯合國安理會曾通過決議,要求伊拉克必須“立即、全面、無條件”交出涉核生化武器與一定射程短程導彈的清單,不然須面對一切後果。而伊拉克交出的清單並不全面符合安理會決議,這就使美國對伊拉克動武產生爭議,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批評美國“不合法”。我國當時指出,即使伊拉克沒有完全遵守安理會決議,但並不對美國構成即時威脅,美國發動軍事行動仍需得到安理會專門授權。顯然,美國避開了應有程序。
越反越恐 未切中要害
在過去二十年的美國兩場反恐戰爭中,據統計美國軍人在戰場上死亡達7000多人,受傷約7萬人;除常規軍費外,反恐費用高達8萬億美元。而這些數字的背後,還有更為嚴重的後果。據研究,美軍發動的反恐戰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分別造成當地數十萬人和十多萬人死亡,並造成不計其數人員流離失所,這一切都嚴重超出關於戰爭的對稱性法則。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不僅程序失當,而且後果惡劣,重損當地經濟與社會發展,還越反越恐。由於戰後當地政權嚴重失能,在伊拉克和敍利亞之間形成了“伊斯蘭國”恐怖組織的新崛起,其在阿富汗的分支上月在喀布爾國際機場地區發動自殺式爆炸襲擊,造成美軍13人死亡。在阿富汗,美軍曾強姦當地婦女,射殺盟國記者,聯軍中的澳大利亞國防軍故意射殺包括孩子在內的阿富汗無辜民眾,這些都構成了嚴重侵犯人權的戰爭罪。
2020年12月,美國陸軍士兵在阿富汗部署了九個月後返回家園。圖源:POLITICO
美國對外連年發動戰爭,自然國庫空虛,債台高築。美國國債已從“9·11”時的5萬億到6萬億美元的水平,急速上漲到目前的28萬億美元,這與美國過去二十年先後發動或介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和敍利亞這四場戰爭有着重要關係。政府財政赤字嚴重,自然影響了國家的正常發展,包括對公共教育、基礎設施和國際開發等的投入。由於美國反恐未能切中要害,未能正確反思一些國家以及極端人士仇視美國的本質原因,因此非但未能成功實現標本兼治,反而同時在伊拉克、敍利亞和阿富汗等地區出現越反越恐的現象。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後留下反恐爛攤子,2021年美軍從阿富汗撤出同樣不負責任地留下亂局。究其原因,美國似乎不懂恐怖主義的成因,以及在恐怖主義形成的過程中自己起了什麼作用,美國開出的治理恐怖主義之藥方也難以擊中恐怖主義病灶。譬如,美國長期偏袒以色列並反對聯合國曾經批准的巴勒斯坦建國,後果是一部分巴勒斯坦力量因建國不成鋌而走險。又如,阿富汗有自己的歷史文化,雖然應該與時俱進走向現代化,但這需要阿富汗人民的自我意識並取得共識,而非外部移植或者強制。
治標治本 應汲取教訓
構成恐怖主義有三要件:傷害無辜、針對政府、思潮驅動。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不僅要反對傷害無辜,尤其是反對具有思想鼓動力的傷害無辜,還要研究那些具有一定鼓動力的思潮是什麼,這樣才有可能徹底消除恐怖主義根源。
一個普通阿富汗人懷抱孩子。圖源:AP
美國在推翻塔利班政權二十年後,還得通過與塔利班的談判來實現全面撤軍,並在塔利班基本重新佔領阿富汗後很可能採取現實主義,就像它1975年從越南撤軍後還得與打敗美國的越南重修關係。但是今後如何正確處理與塔利班的關係,美國不能再浪費機會。只要目前的塔利班漸進性地採取社會進步政策,譬如允許女性參政以及接受哪怕是男女分校的學校教育,美國就應鼓勵這種進步,而非採取制裁。美國不僅應該反對過去的塔利班庇護“基地”組織,而且還要支持與鼓勵目前的塔利班遠離恐怖主義,不讓阿富汗再次成為恐怖分子藏污納垢之所,在美國撤軍後真正實現美軍二十年前進入阿富汗時的終極目標。如果美國想通了這些,通過接觸政策助力阿富汗未來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同時通過多邊機制限制當地政府涉恐,那恐怕比美國在擊斃拉登之後仍然滯留阿富汗十年的效果好得多。阿富汗未來走什麼道路,得由阿富汗民眾自己來決定,外界只能建議與協助,而不能包辦或強迫。如果美國能夠走出小格局,採取更大視野的地區與全球合作,就有希望與任何在未來執掌阿富汗權力的當地政府形成良性互動,真正營造反恐治標治本的有效治理。
出品 深海區工作室
撰稿 復旦大學教授 沈丁立
編輯 深海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