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近兩用電子助視器、非接觸式體徵監測儀、跌倒偵測報警器、電動站立牀……近日在第四屆燕山養老論壇上發佈的《燕山智慧養老產品集錄》中,一批批滿足老年人生活輔助、照護、康復等需求的智慧產品,讓人眼前一亮。
智能技術的應用,為居家養老傳統模式增添了新的元素,解決了居家養老的一些痛點和難點。然而,智慧居家養老在實踐中也遇到一些難題。
“我們調研時發現,不少地方都給老年人配備了很多設施設備,剛開始老年人還願意用,一到三個月後,這些設備設施的使用率就非常低,特別是需要頻繁充電的設備。”中國老齡產業協會研究室副主任鄭志剛説。他還發現,有的社區雖然裝有智慧養老服務相關軟件,但一些養老護理員不會使用,難住了社區養老服務企業。
如何讓智慧養老服務更“貼心”?業內專家認為,需要對智能技術、智慧產品的服務對象清晰“定位”、明確需求。
中國老齡產業協會會長曾琦認為,低齡活力老年人可以較好地照顧自己,因此,完善社會保障、健全公共設施、做好公共服務,能夠解決這部分人居家養老的基本問題。對於失能失智老年人,要首先摸清他們的數量、分佈情況和具體需求,才能為他們提供更適合、更優質的智慧養老服務。
而在技術層面,鄭志剛認為,智慧養老涉及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將這些技術應用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要將技術“賦能”的“客户”區分為政府、開展智慧養老業務的企業、老年人及其家庭。
鄭志剛説,政府要利用技術做好數據和資源共享,民政部推出的“養老通”(官方版)微信小程序集成了各地養老機構相關數據信息,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開展智慧養老業務的企業要用信息化手段來改造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對於老年人及其家庭,則要通過物聯網採集數據,以數據分析智慧養老的應用場景,從而確定提供服務的類型,形成有針對性的養老解決方案。□記者 田曉航 北京報道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