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引導的思想的進程,除了受先天性格奠定以外,還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長的日常行為會為孩子提供原生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孩子的性格常會被父母的行為準則影響並作為自己的底線標準。
通常,人們都會重視母親在一個原生家庭中的重要性,而在仔細觀察之後我們會發現:個體若想要擁有健全性格,需要父親發揮相應的作用。
孩子們都需要具有陽剛堅毅、豁達、勇於挑戰、不怕困難挫折的意識品質。
孩子在温室裏成長只會不堪一擊,經不住生活的捶打磨練,唯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更加茁壯成長。父親的角色,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孩子實現這一點。
從育兒心理層面看,父親的這兩種他們引以為傲的行為,會讓孩子感到自卑。
忽視溝通
在當今社會的大環境裏,一名父親往往需要承擔生活的重擔。
他們是家裏的中流砥柱,為了家庭,他們需要背井離鄉在外打拼,所以很少參與到家庭活動中,也就不可避免的忽略了對孩子的教育和溝通。
孩子在幼時都是無意識的崇拜父親的,而生活中有一種父親,為了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高大偉岸的形象,總會用浮誇的語言去誇大自己的行為。
他們經常對孩子説自己是“超人”“鋼鐵俠”“蜘蛛俠”諸如此類的英雄人物,卻又沒有更多的溝通和相處。
孩子日漸成長,他們漸漸發現其實自己的父親不過只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普通人,並不是印象裏的蓋世英雄。
不守承諾
也有一部分父親,答應孩子的事情總是沒有做到。
巨大的落差讓孩子一時之間無法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影響了孩子性格,失去對父親的信任,繼而表現出三種現象:用獨特的方式獲取家長的注意(往往是採取做讓父母不喜的事情)、自閉、直接表示不滿。
孩子們總喜歡説一句話:“我不理你了”。
其實這句話通常出現在父母答應了孩子而沒有完成諾言的時候。對於孩子而言,你的狡辯不是理由,事實就是你沒有完成自己承諾的事。
這一事件潛移默化了孩子對你的印象,孩子會認為你沒有信譽,久而久之就會不信任你説的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父母的主導性,這對孩子的教育有弊無利。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度缺失,導致兩者之間沒有雙向溝通,父母也就很難正確引導孩子往正確的路上走,甚至使孩子誤入歧途,例如打架鬥毆、逃學曠課、早戀等叛逆的事情。
如果家長不重視並加以正確引導孩子的叛逆心理,就會導致青少年對人對事產生多疑、偏執、冷漠、不合羣、對抗社會等病態性格,更甚者可能造成孩子心理極端(如徐力殺母案)。
在這一特定時期疏導失當,將會產生十分慘痛的後果。
叛逆往往使得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與長輩產生矛盾,與周圍格格不入,與社會脱節。
而所謂叛逆,顧名思義就是反叛的思想、違背客觀規律,與現實不符,常常做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事。
叛逆是一種“長大了”的感覺(本質依然是幼稚的心理),是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欲,在思維形式上屬於“求異思維”,希望通過自己的“標新立異”甚至是“唱反調”,來引起別人注意,試圖改變別人和事物對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現在的少年基本是因為缺乏家庭關注而產生自卑心理,在這種心理作祟下,會進一步產生的求關注式的叛逆。
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父親做到以下事項:
1、多和孩子溝通。溝通是人和人之間最直接的交流方式,經常和孩子溝通,及時糾正孩子生活中和心理上的錯誤,引導其健康成長。
2、不要只懂得批評孩子,時常鼓勵孩子。研究表明生活在譴責中的孩子普遍在成長之後擺脱不了心理陰影,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適時的鼓勵孩子,讓孩子知道自己也可以把事情完成的很好,讓孩子在成長中更加自信,養成孩子積極面對生活的良好心態。
3、理解和尊重孩子。理解是一種無條件的喜愛和尊重,當然這並不是説要同意孩子的一切觀點和看法,而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理解、尊重孩子能夠有效地拉近你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
綜上,父親應該以身作則樹立表率。孩子們在成長道路上需要父親的指導,孩子也會無意識的去學習父親的行為。
在孩子年幼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自信心,才能培養出一個令人驕傲的孩子。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