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生水  海定波寧

本文轉自【環球網-文旅頻道】;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者 米廣弘】“天一生水”,海定則波寧,説的是寧波,也説的是寧波由內而外流淌的那份盈盈水韻。水,從字面看,基本含義相對簡約,是構成生命基本要素之一的物質,同時也是江、河、湖、海的統稱,水之集大成者。水的象形文字是幾條蜿蜒曲折的水痕,水的引申義要多些,諸如生命、生機、綠色、美好、豐富等,幾乎都是褒義詞。

天一生水  海定波寧

寧波是江南濱海名城,古稱“四明”“明州”。四明為山,是古城寧波最高最大的山,城以山名。明朝時,易名寧波,寓意“海定則波寧”。其實,無論四明還是寧波,都關乎水。天一生水,山承自然之水,滋生涓涓細流,匯成澗泉、溪流、江川,最終歸於一個“寧”字,一個風生水起、美麗安寧的寧波。寧波多水,正是因了四明山的滋養。

巍巍四明孕育了三大豐沛水系:向東經由剡(音同善)溪鄞江等支流於鄞西平原匯為奉化江;向西潺緩經嵊(音同剩)州、上虞,注入曹娥江;向北沿山腳迂迴至餘姚、慈溪,成餘姚江。其中奉化江和餘姚江在奔流百餘里之後,於市中心三江口相逢,為人們奉上“三江並流”的景觀。三江向東注入東海,即為甬江,甬因而成為寧波的簡稱,自然不可複製,也不容再造。從這點説,大自然是垂青的,四明山給予寧波的不僅僅三江,更有遍佈城鄉、密如蛛網的水系。出門見水、屋後有埠,是寧波人家的普遍寫照。

寧波的水,不能不提寧波的湖。一曰城東的湖:寧波城東郊外有浙江第一大湖,名東錢湖,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的四倍,三面山巒疊翠,面向富庶的鄞東平原是寧波的綠肺。元朝袁士元《寒食過東錢湖》詩曾言東錢湖的幽靜與恬美:“盡説西湖足勝遊,東湖誰信更清幽。一百五日客舟過,七十二溪春水流。白鳥影邊霞嶼寺,翠微深處月波樓……”

二曰城中的湖:寧波城中自古有“日”“月”二湖,“日月爭輝”曾是古明州的獨特景觀。月湖位於寧波火車站、天一閣與鼓樓之間,自古是浙東學術中心,文人墨客憩息薈萃之地,更是每個寧波人心中一片柔媚的所在。賀知章、王安石、楊簡、萬斯同等名人都曾在這或隱居講學,或著書立説。日湖原址與月湖毗鄰,後湮沒在歲月風塵裏,2002年易址於江北白沙新鑿,佔地46公頃,融湖面、溪流、沙灘、島嶼、森林為一體,是目前寧波市區最大的開放型公園。

三曰城西的湖:與城東相應,古時寧波城西郊外還有一片湖,名廣德湖,“廣縱千頃”,碧波盪漾,面積為東錢湖三倍,蓄水是其五倍,為當時寧波重要水利樞紐,也是鄞西人賴以繁衍生息的母親湖。遺憾的是廣德湖於千年前就已淪為一個“隱湖”了,歷史上的廢湖為田之事,讓浩瀚無際、水靈景秀的廣德湖,湮沒在了長河中。

寧波的水,不得不説寧波人的食性。水產是家庭日常最主要的消費品,寧波人嗜吃魚,幾近“無魚不歡”地步。寧波人請客,如果不點水產,就不知道拿什麼待客了。這裏水產主要指海產,淡水魚寧波人是很少問津的。寧波人對海產品的唯一要求是新鮮,無論魚類還是貝類,“透骨新鮮”便好。而在烹飪上,極少用炸、燒、燜、燉等技法,清蒸、白汆最好,至多油潑,以保持原汁原味。清蒸鰻、大湯黃魚、葱油海瓜子等,都是純正的大海味道。

千百年來,寧波城運與水息息相關,水盈則城興。復鑿的日湖讓“日月同輝”的景觀再現。新城區的明湖工程再添一片大面積水上景觀,勢必把這個濱海港城再提升到一個新高度。一個水韻城市,是舌尖之福、市民之福、區域之福,美麗生態從水做起。(文圖:米廣弘 文化學者)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77 字。

轉載請註明: 天一生水  海定波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