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負增長,國防預算卻創下新高!日本極速滑向軍國主義?美日搞軍事同盟比這更危險
李若愚 中華日本學會理事、四川大學副研究員
12月21日,菅義偉內閣通過了新年度的財政預算案。這份史上最為龐大的預算(總額為106.6097萬億日元)將在明年國會開幕後送交審議。由於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在日本國會中佔據了多數席位,剛剛出爐的2021年度預算幾乎已成“定案”。
日本政府的2021年度預算案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大概是出於以下兩點原因:第一,這是菅義偉內閣制定的首份年度預算案,因而外界普遍期待能從中讀出菅義偉首相的執政思路與方針;第二,2021年度預算案創下了多項歷史之最,除了前述的預算總額為史上最高外,其中國防預算的部分(5.3422萬億日元)也創歷史新高。受到疫情影響,日本經濟今年出現負增長基本已成定局,然而日本國防預算卻連續9年攀升,這便引發了各種猜想與不安。
在筆者看來,新年度日本國防預算增加的直接原因還是隨整體預算的增長而水漲船高。實際上僅從國防預算在總預算中的佔比來看,2021年度的4.99%甚至還要低於2020年度的5.22%。對於長期從事國際問題研究的研究人員來説,比起單一年度的動向,我們更注重事物長期發展的趨勢。因此,對於日本國防預算的9連增,筆者並不感到意外。早在2018年安倍執政時期,在軍事領域持續加大投入就已經是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針。2018年12月18日安倍內閣批准了新的《防衞計劃大綱》及遵循大綱內容推進具體裝備採購的下一期《日本中期防衞力量整備計劃》。這裏的《日本中期防衞力量整備計劃》就相當於一份2019至2023年度的軍費清單。當時預估的國防預算總額27.47萬億按5年平均下來,每年國防預算大概要維持在5.5萬億的規模。以此推算,日本未來的國防預算還會繼續增加。
有聲音質疑:日本國防預算的增長是否意味着日本將急速滑向軍國主義。在我看來,正如“人不會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戰前的軍國主義也不會在日本復活。戰前日本軍國主義有一些構成要件,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國權對民權的剝奪”。這也是對戰爭教訓反思的重點。所以在戰後日本的政治體制中,極大程度地削弱了國家對於人民的強制力。從這次日本應對疫情的舉措就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只能對國民提出“要請”,也就是呼籲大家減少外出等等,而不能採取強制措施。以“宅文化”為代表的流行文化的多元化,也使得戰前“忠君”思想一家獨大的情況難以在今天的年輕人中重演。
瀏覽日本國防預算中的分項預算不難發現,其中涉及到的裝備採購、負擔美軍駐紮費用等條目其資金的最終流向都是美國。換句話説,或許美國才是日本擴大國防預算的最大受益者。在某種意義上,日本越是擴大國防預算,日本就越會受制於美國。所以比起軍國主義復活,日美在軍事上的高度綁定給亞太地區造成的潛在風險反而更大。
可以看到,隨着美國加強對華遏制的力量,近年來日本發展軍備針對的對象也進一步瞄準中國。日本防衞省編纂的2019年版《防衞白皮書》就毫不避諱地提出: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可能已取代朝鮮成為對日本安全的最主要威脅。而2020年版《防衞白皮書》更變本加厲宣稱:“中方憑藉武力在東海、南海‘單方面改變現狀’,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攫取軍事基地。”對於日方的無端指責,我國政府已經做出了非常清晰有力的回應。7月14日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便表示:“中方此前已就此闡明嚴正立場。日本2020版《防衞白皮書》充斥對華偏見和虛假信息,竭力煽動所謂‘中國威脅’,名為‘白皮書’,實為‘黑材料’。”
“新冠疫情”是2020年的關鍵詞。進入11月以來,日本正在經歷第三波疫情的考驗,感染人數也屢創新高。與其將人力物力消耗在防範虛無縹緲的“中國威脅”,集中精力防控疫情才是日本政府的當務之急。畢竟,中日兩國是一對搬不走的鄰居。抗疫過程中“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互助交流再次證明:友好相處是中日兩國民眾的人心所向,也是中日關係發展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