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20年前不生孩子的“丁克族”,現在後悔了嗎?過來人的回答很真實

由 無英 發佈於 綜合

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中國有句俗語“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些人選擇結婚生子也只是因為不想“不孝”,所以到了一定年齡就會尋找另一半,開始組建家庭生個娃。

而這種生存方式也已經成為很多人一生中必須要經歷的人生階段,很少有人會選擇另一條路,一直保持一個人生活。

不過,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當“丁克”這個名詞進入我國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瞭解到,原來還有一種家庭組合形式是沒有孩子的。

所以從那時候開始,生活中逐漸出現一些人會選擇結婚不育,甚至是不婚不育,這就是人們常説的“丁克族”。

“丁克”一詞的由來

在西方國家,double income no kids就是丁克的含義,翻譯過來就是“沒有孩子的家庭”,因為讀起來比較繁瑣,所以它還有一個簡寫版——DINK,翻譯過來就是“丁克”。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丁克族逐漸出現在我們國家,具體就是指那些有生育能力但選擇不生育,或者沒有生育能力而被動選擇不生育的人。

雖然對於一些不喜歡孩子的人來説,丁克族的出現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能幫自己解決不想生育的問題。

但在中國這樣一個傳宗接代觀念非常重的國家,丁克家庭很難成為一種新型的家庭組合模式,可能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是對丁克無法理解。

46歲城市女白領的丁克生活:父母曾以死相逼

46歲的吳青,今年已經是和老公結婚第20個年頭,用她自己的話説就是婚姻狀態非常好,兩個人的狀態也非常好。

作為一個打破世俗不願生育的丁克來説,她非常喜歡並且享受現在的生活,就算爸爸媽媽曾經以死相逼讓小兩口生孩子,他們也沒有動搖。

雖然這樣説會辜負父母的期盼,但生活終歸是自己的,選擇哪種生活方式也是自己的,而且小兩口經濟獨立,這也避免了“拿人的手短rig0段”。

看着同齡人都在為孩子的學業事業操心,吳青夫婦依然過着甜蜜如初的生活,這樣的狀態,倒是讓很多同齡人非常羨慕。

所以對於這種狀態的吳青來説,選擇做丁克就沒有後悔這個顧慮,而且兩個人只要保持心意一致,其他的根本不是問題。

曾經在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多少年輕人想做丁克的?

對於這個問題,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了“願意”,這不僅代表年輕人的思想越來越獨立,也説明生活中有些問題確實越來越現實。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想做丁克?

生活壓力大

不得不承認,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確實越來越大,越來越高的物價,漲的越來越慢的工資,永遠是入不敷出的狀態,如果再貸款買房買車,生活更是舉步維艱。

儘管可能只有少數人正在經歷這樣的生活,但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對自己目前的狀態都是不滿意的態度,所以對婚姻對生育根本提不起興趣。

擔心無法養育下一代

現在正在經歷結婚生子的人大部分都是8090後,雖然人們對這代人的評價一直褒貶不一,但8090後童年時期遇到的問題還是很多的。

比如因為爸爸媽媽一句話而產生的心理陰影,因為老師同學的所作所為出現的性格缺陷,都在影響着他們的生活。

一些想通了的8090後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帶來更好的思想教育和物質教育,所以開始秉持一種“寧願不生也不想毀掉”他們的心態,堅持做一名丁克。

雖然做丁克在生活上輕鬆很多,但有2個事實大家也應該知道

女性沒有後悔的機會

有數據顯示,男性在60歲的時候,精子質量依然可以達標,也就是説他們可能在60歲的時候再一次娶妻生子,“違背”丁克意願。

但女性是沒有任何後悔機會的,一旦選擇做一名丁克,在45歲後再想生育是非常艱難的,而且對身體也不好。

所以,如果有做丁克的想法,女性朋友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能不能為這個選擇負責任,不然後悔就來不及了。

做好晚年承受孤獨的準備

中國人喜歡兒孫滿堂,這樣看着一家人和和氣氣,家裏才有人氣。但丁克族幾乎是感受不到這種幸福的,儘管有另一半相依相偎,在一生中相互照應,但大家也要做好孤獨終老的準備。

這種狀態不只是在生活上,心理上也要接受它,只有説服自己,晚年的時候才不會被寂寞打到,生活也會更加幸福和諧。

總之,做丁克也許是一生中眾多選擇中的一個,可能這個選擇的意義更重要一些,但無論如何,只要大家能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並且很幸福快樂,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