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户端4月4日訊(記者向潔 通訊員王雯婷)“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4月4日中午,武漢市第四中學校史館二樓的一間教室裏,傳出鏗鏘有力的誓言。這是老校友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説的一句話,他用一生為這句話寫下光輝的註腳。而今,“種子精神”在這片袁老留下珍貴足跡的土地上生根拔節。
清明前夕,武漢四中學生自發緬懷袁隆平、林華寶院士。 記者向潔 攝
清明將至,穿行於武漢市第四中學,歷史建築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沿袁隆平路至桃李園,兩座雕像格外引人注目,立像為袁隆平院士,坐像為林華寶院士。雕像周圍鮮花環繞,不少學生自發前往祭奠,有的敬獻小白菊,有的駐足默哀,有的説“想跟袁爺爺説説心裏話”……
距離桃李園不遠處,是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建築——博學中學總堂,也是袁隆平青春記憶裏永不褪色的鐘樓。歷經百年風雨,如今鐘樓已作為校史陳列館,其中二樓有一間復原的教室,第二組第三排的桌子就是按袁隆平在讀期間使用過的課桌復原的。
學生代表向袁隆平院士雕像敬獻鮮花。 記者向潔 攝
“當年,袁老和著名空間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林華寶不僅是同學,而且還是同桌。同窗期間,兩人共同進步,留下了‘一張課桌兩院士’的佳話。至今,我們四中學子依然把到這個座位上坐一坐、以優異成績得到‘袁隆平獎學金’作為兩項最高的榮譽。”該校青年教師丁霽雯手持鮮花,一臉肅穆,帶領着來自各個班級的學生們向端坐在黑板前的袁隆平院士雕像鞠躬行禮。黑板上,黃色粉筆書寫着兩行大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
校長鬍斌為學生們講述袁爺爺的“當年情”。 記者向潔 攝
“袁爺爺的‘種子精神’已經深入到每一位四中學子的心裏。”該校高二(10)班學生劉穎説,袁爺爺將自己的一生都投入雜交水稻的研究中,也用生命為一粒好種子寫下最詳細而生動的註腳。他不僅是解決國人温飽問題的國士,也是我們心中最崇拜的榜樣。她從袁爺爺身上更加真切地瞭解到科學發展對國家的支撐作用,更篤定了將個人理想與國家富強相聯繫的決心,找到了更加持久的學習動力,渴望儲存更多的知識並在以後的生活中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
“95後”青年教師陳準談對“種子精神”的理解。 記者向潔 攝
這粒“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這粒“種子”也必將在教師的培育下煥發出更多生命的光彩。“我是尋着袁老的足跡來的,將來也會循着他的精神帶領學生們播種夢想。”該校“95後”思政教師陳準説,2021年3月,他的同學專程回母校武漢四中探望老師,崇拜袁隆平的他一路陪同、參觀更生敬意,後萌生了到武漢四中教書育人的想法。沒想到兩月後,袁隆平院士突然與世長辭,他化悲慟為動力,非科班出身的他考上了在編教師,中山大學碩士畢業後就來到了武漢四中當了一名思政教師。“袁老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他的家國情懷將激勵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學子賡續前行。”
學生代表發出傳承“種子精神”的倡議。 記者向潔 攝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