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們的“滾滾”很萌噠 BBC你不要傷害Ta

由 公松臣 發佈於 綜合

  前段時間,英國廣播公司(BBC)發佈了一篇名為《熊貓外交:中國最萌和平大使?》的稿子。

  資料畫面收集得不錯,煞費苦心地還整了中文字幕版。但看完這個標題:

  就想問“和平大使”後面的問號是幾個意思?

  1

  BBC:大熊貓身價漲中國趁機改“送”為“租”

  BBC説,

  1950年代起,中國向美、英等國贈送了大熊貓。而從1984年起,中國不再繼續贈送大熊貓,改為“租借”。

  “白送”變成“租借”,BBC的語氣中散發着濃濃的不滿。

  視頻中給出的原因説,“租借”的背景(原因)是“大熊貓身價飛漲”……

  但是BBC“隱去”的事實是,1980年代之後,中國大熊貓生態環境惡化,大熊貓數量急劇減少。

  在四川汶川縣卧龍自然保護區工作了37年的田致祥説,60年代他剛到汶川縣的深山時,“你走100米就能看到熊貓的糞便,就有熊貓的痕跡。”後來,這種痕跡越來越少,甚至走一天都發現不了。

  同時,BBC“選擇性忽略”了當時大熊貓的護理條件和海外生存狀況。

  大熊貓的壽命一般為25年左右,早先出國的大熊貓多數死於腸胃消化系統的病變和生理紊亂性的疾病。“蘭蘭”和“康康”在日本生活了幾年去世;在美國的“興興”也因患有睾丸癌、晚期腎臟病等疾病,接受安樂死。

  中國出於對大熊貓的保護和對物種繁衍的長遠考慮,停止向外贈送大熊貓。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與國際動物保護機構等經過研究,達成了一項沿用至今的協議:中國送一對健康、有繁殖能力的大熊貓出國,進行為期10年的合作研究,以期能更好地照顧海外的大熊貓,保護這個種族。

  所以説,中國停止向外贈送大熊貓與大熊貓“身價飛漲”並無關聯。

  2

  BBC:中國推遲送馬來西亞熊貓表達外交不滿

  BBC視頻中又提到:

  中國推遲向馬來西亞付運大熊貓,因為大馬當局對MH370空難的處理手法引起中方不滿。

  這與《印度時報》一篇關於中國“熊貓外交”的文章所表達的相似,認為中國利用熊貓表達不滿,使其成為一種外交手段。

  這種度君子之腹的行為……

  這些外國媒體忽略了以下重要事實:

  首先,馬航MH370並非一趟與中國毫不相關的國際航線,這架飛往北京的航班上有超過半數的中國乘客。在這樣的背景下,正如當時一位我駐馬大使館工作人員所説,推遲移交熊貓此舉是“為了尊重馬航失事客機乘客、機組人員及其家屬”。

  馬來西亞民眾也出於對大熊貓愛,也表示同意“推遲”:“連飛機上的人都顧不好還要照顧兩隻大熊貓?”

  為了照顧好兩隻熊貓,馬來西亞財政部將撥款546萬令吉(約合1100萬人民幣)給天然資源及環境部,作為大熊貓的飼養費用。

  為慶祝中馬建交40週年,原定4月16日抵達馬來西亞的熊貓還是按約抵達。

  馬方將特意在機場安排“過水門”儀式。“水門”一般出現在重要來賓訪問,飛機抵達機場時,由消防車噴出兩道水柱表示歡迎。

  中馬是搬不走的鄰居,中馬關係的發展不能也不會“侷限於一時一事”。中國絕不會把大熊貓當做表示不滿的手段,因為大熊貓始終是傳遞友好的使者。

  3

  BBC:中國“壟斷”大熊貓

  BBC等外媒還質疑,中國在“壟斷”大熊貓,比如

  在租借地出生的大熊貓幼崽屬中國財產,須送返中國。

  租借給馬來西亞的大熊貓“靚靚”的孩子“暖暖”即將於2017年8月兩歲之際回到中國。

  但這並不是中國一意孤行的決定,馬方表示,現有的熊貓園區地方不夠,“暖暖”的到來會造成擁擠,要擴建又缺錢,因此只能把它送回中國。

  其實,根據租約,外國完全有權利續租熊貓幼崽,而許多國家正是考慮到撫養幼崽成本高因此主動放棄續約的,並不是在中國的“強制要求”下做出的決定。

  更重要的是,熊貓寶寶在兩歲後獨立,必須與父母分居,否則可能相互排斥。且在國外的大熊貓缺少熊貓族羣,為了更好地繁衍,熊貓寶寶需要在成年後回國參與繁育計劃。

  如此看來,並非是中國刻意“壟斷”,而是基於外國自願以及為熊貓寶寶乃至族羣的繁衍考慮而做出的決定!

  4

  外媒:熊貓是中國賺錢工具和置換籌碼

  還有聲音指責説,

  大熊貓彷彿成為了一個為中國賺取金錢、謀取利益的工具。中國利用大熊貓獲得高額租金並“換取”外國的資源技術、貿易協定。

  ……

  租金看起來高昂,但是每年100萬美元的租金並非是中國攫取來“享受”的,而是用於中國大熊貓保護與培育!外國出錢的同時,作為合作計劃的另一方,中國為此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今年7月初,旅德大熊貓“夢夢”與“嬌慶”首次亮相柏林動物園,僅第一個週末就有3萬遊客前去一覽這對“大明星”的風采。

  2014年前往比利時的大熊貓“好好”和“星輝”甚至還一度引發了“到底熊貓去北部還是南部”的“小緊張”。在它們抵達後,作為上市公司的天堂動物園股價一年就翻了一倍。

  大熊貓不僅給當地帶來了極大的利潤,更重要的是,給民眾帶來了難以估量的喜悦和滿足。

  所以,這筆賬你們真的要算嗎?

  中國將國寶送到他鄉,與中外在資源技術、經貿往來中的合作,都是兩國發展共贏的具體體現。

  利用前者“換取”後者,宣揚大熊貓“換利”這種思維,是誰太天真?

  5

  一些媒體關於熊貓的扭曲心態

  是對中國崛起的不適應

  以上可見,一些外媒稱大熊貓是中國進行外交的工具,推導過程就8個字:

  斷章取義,刻意扭曲

  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也是世界人民的“心頭肉”。

  大熊貓的魅力是客觀的,正如中國和平崛起一樣客觀。

  這一點,連BBC自己也不能否定:

  BBC2011年1月11日標題《我們為何愛熊貓?》

  中國把如此疼愛、如此珍視的大熊貓送出國,是説明我們同樣珍視和其他國家之間的深厚感情。

  將大熊貓單純看為由利用驅動的外交工具,不僅是對大熊貓的傷害,更是對其背後的珍貴情誼的傷害。

  不過,我們不會被這種一些雜音所幹擾,既然大家都愛熊貓,為何不一起快樂呢?

  真心希望,日後能有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不用踏出國門,就可以看到憨態可掬的大熊貓,感受中國的獨特魅力和來自中國的濃濃情誼。

  -END-

  監製:李大偉

  作者:陳杉 賈曄 鄭辰熹 徐世祺

  編輯:林晶


  影像

  26日,“復興號”來了。隨之而來的,是中國高鐵正式邁進“中國標準動車組”新時代。中國高鐵雖然是後來者,卻已成為“後發先至”的樣板。如今融入了中國科技含量的高鐵,靠的不再只是速度和價格,質量和技術才是關鍵。

  英國廣播公司曾在一篇題為《中國新工業革命》的文章中將高鐵建設看作是中國正在開展新工業革命的標誌。文章説,中國特有的文化和中國人的勤勞創新使得中國高鐵技術得以迅速應用,並引領世界。

  在“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過程中,佔比84%的“中國標準”構建出我國高鐵的核心競爭力和話語權,“中國標準”體現的不再僅僅是中國製造,而是實現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2017-06-28)


  是的,現在中國問題很多,腐敗嚴重、經濟增長乏力、環境污染、民眾怨氣沖天、企業創新衰減、通貨日益膨脹、食品危機氾濫、醫患衝突升級、高校大量生產不合格產品、無房者顛簸流離、治安惡化,但是我仍舊相信中國。

  我之所以相信中國,是因為中國是個五千年文明的古國,過去也是一個世界上最長的古文明,中國人還是幾千年前的中國人,但希臘人與古希臘人已經沒關係了,巴比倫人也不是過去的巴比倫人,但中國人還是過去的中國人,中華民族頑強的生命力是我相信中國的信心源泉。

  我之所以相信中國,是因為我們中國人勤勞的特質,我們似乎對中國人的勤勞司空見慣,但在全世界範圍來看都是一個特例現象。中國民族這種勤勞,這種奮鬥不息的幹勁是我相信中國的精神源泉。

  我之所以相信中國,是因為中華民族在現代進程中的實踐,中國的台灣省,中國的香港,中國的澳門,新加坡的華人,他們的實踐證明:中華文明完全可以跟西方文明有機結合,並再次發出勃勃生機,西方人能做得到的中國人也能做得到。

  中國面臨着轉折,中國必須繼續改革開放,以更廣闊的胸懷對待世界各國文明的優勢,拿來為我所用,才能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那種以中國特殊性為拒絕先進文明的藉口是錯誤,那個國家和民族沒有特殊性?。

  中國要發展,必須循序漸進,不斷地進行新的頂層設計,民眾要有理性,給管理層一些時間,知識分子階層要給出問題的可操作的解決之道。而不是光談問題,或者無法操作的激進的空洞的方案,這除了使民眾情緒化沒有任何現實意義,管理層要有責任心,知道世界大勢 ,順勢而為,要慢慢推進,全面改革,才可以避免大的動盪。

  中國必須變,但要改革而不是革命,不變或變得太慢,社會矛盾積累就會引發大動盪,變得太快,民眾意識和經驗跟不上,社會各個部門無法協調,也會引發大動盪,這需要精英人士的高度責任心,放棄自己的利益,不斷地在實踐中微調“變”的快與慢。我相信中國,相信中國人的智慧,可以處理好這個轉折,讓中華文明重新煥發新的光彩,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2017-06-19)


  【鄧劍英專欄】

  中國男孩——中國男人

  圖、文|鄧劍英,女,48歲,資深國際學校教學和管理導師,教育部跨界校長研修班成員,《校長傳媒》專欄作家,《母親的長征》公眾號創始人,營火國際特聘高級專家,全國“卓越父母”平台特聘高級導師;國際智慧教育智庫羣羣主,成長規劃導師,中國心理學會講師團講師,北師大華語詩歌協會理事,出版有《兒童速寫創意教學》、《我的中國夢我的教育夢》,《鄧劍英書畫鑑賞》等,參與國家級課題研究。

  感謝家長的信任,《母親的長征》陸續收到很多父母的來信,其中小學和中學階段最多的是男孩的父母,特別是母親的焦慮;也有孩子已經讀大學的父母的來信,在此,先感謝大家的信任,您的信任,就是我的責任!上一篇《責任——貫穿人一生的關鍵詞》得到各界的認可和轉發,希望真切的幫助到每一位孩子和家長,特別是男孩。因為專業的緣故,我曾經做書法老師、美術老師的時候常常有緣遇到一些很特別的男孩,在語數外或者其他課根本不合作,但是在我的美術課出奇的配合和智慧的呈現,而且連家長都是多年的好友,因此,對這樣的孩子,我常常會在心裏給一個意識:“兄弟,你還好嗎?”,就像看見一個個毛毛蟲在險惡叢生的自然環境中打滾,不知道能不能蜕變成美麗的蝴蝶。

  不聽話不懂事甚至鬧事的男孩父母親焦慮,聽話的懂事的男孩的父母親也焦慮。重男輕女風氣在獨生子女時代有多少家庭矇昧了良心?

  誰説女子不如男,看似很勵志卻也是被逼的無奈,大學裏成績優秀的越來越多女學霸,可是放眼看去,沒幾個男生可以入法眼呀!大齡優秀未婚女青年成了社會問題,於是,女漢子橫空出世,新婚姻法更讓女生不敢結婚,生男孩的母親擔憂,生女孩的母親更擔憂,社會的文明發展,為什麼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城市這麼多人,卻有誰可信,有誰可相依?母親最擔心的問題就是孩子在哪都不安全,食品不可信,鄰居不可信,街坊不可信,經商的不可信,從政的不可信,法官不可信,律師不可信,醫生不可信,連老師也不可信甚至教科書都不可信了,中國傳統的“仁、義、禮、智、信”,一個“信”字什麼時候丟失了呢?

  老師難當,父母也難當。男孩的培養是中國教育的一大缺失,男孩如何培養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智慧有情有義的男人?當今世界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僅此一枚 。家庭教育中父愛的缺位更是中國家庭一大問題。

  《時代空心病:焦慮的父母,迷茫的孩子》時下最熱的文章,教育免費的大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私立學校是在選擇什麼?還有一些人選擇不上學又在呼喚什麼?

  當很多人公認孩子教不好是父母的問題,學校把問題歸結到父母的時候,父母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遍佈各城市,家庭教育講座讓父母慷慨解囊趨之若鶩,需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怎樣培養,父母很迷茫……,《摔跤吧,爸爸》看得人熱淚盈眶,是內心有太多壓抑的東西產生共鳴,這在印度還剛剛喚醒女權意識,大部分人特別是女人還生活在愚昧混沌痛苦中!

  《生男孩幸福還是生女孩幸福,讓大數據告訴你》,個體幸福感指標、子女數量、性別和年齡以及教育、收入、健康等都在研究範圍之內。研究在採集了國內72個地級市4309個家庭的樣本之後,得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生男孩的父母有多少淚往心裏流,“子不教父之過”,中國教育父愛的缺位,又有多少父親想要陪伴孩子卻因生計所迫,因工作需要而無法顧及。

  有些男孩子看起來總是不合羣,是因為缺愛,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善意,也不懂得如何接納別人的善意,老師繁忙中看到的只是事件,家長為面子也沒有正視自己的問題。

  對於男孩自己來説,其成長曆程也是伴隨着恐懼和冒險的。最近一篇文章《請劉胡蘭離我的孩子遠一點》引發熱議(詳情大家自己查),老師的回信也相當震撼。在看似太平世界物質生活條件優越的當下,老師不好當,家長不好當,其實都是因為“愛”的畸形,中國很多父母是一種狹隘的愛,只關注自己的孩子,過度保護自己的孩子,就是擔心自己孩子吃虧,而沒有讓孩子擔當起責任。

  實事求是尋找問題的根源,在現實混沌理清頭緒,猶如在黑暗中尋找光明。中國有太多進城務工人員都不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留守兒童是社會問題,出於這樣的悲憫情懷,我不僅要把學校做出特色,讓更多孩子懂得“養好自己,關愛家人,服務社會,報效祖國,實現夢想”,這是我的成長規劃的五級標準。教育是面向公眾的事業,真誠的面對社會檢閲,也期待更多幫助和共鳴。

  在中國,我們都是中國人,在世界,都是“華人”,大中華的“華”字,怎麼寫?繁體字有多少人會寫?説文解字怎麼理解這個“華“字?繁體字地底下是有一個”虧“字。

  華:美麗而有光彩的:~麗。~豔。~彩。~貴。~章。~表(亦稱“桓表”)。~蓋。指中國或漢族:~夏。中~。~裔。~胄(a.華夏的後裔;b.貴族的後裔)。

  中華民族的後裔,如何能活出人本真的樣子?如何活出天性賦予的資質?如何有強健的體魄,文明的素養,堅毅的品格,是一定要有敢於吃虧的精神,“華”字的繁體字底部就是“虧”字,不吃虧,不可成其為“華”。

  在很多人對應試教育頗多説辭的現狀下,哪些人的孩子可以不用高考也有美好的未來?學校不排名,家長會排名;中國不排名,世界會排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的教育要放眼人生,站在成長的角度來做教育,那麼,我們看待學生的評價尺度是不一樣的,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有成長規劃,都能實現夢想,行行出狀元,分工不同,人格平等,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愛自己,愛家愛國愛世界,心憂家國,心懷宇宙,這才是華夏民族最初的文化根基。

  古代“孟母三遷”,就是對教育的選擇,“岳母刺字”現代母親估計都看不懂了吧,無法理解那個母親為什麼這樣做?自己的孩子受一點氣不得,吃一點苦不得,都是狹隘的愛。看日本的孩子怎樣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怎樣培養孩子精益求精?怎樣培養孩子勇猛精進?我們現在的一些父母會覺得害羞嗎?

  現在教育被社會價值的混亂攪亂了方向,一些學校為追求升學率而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家長也被考試弄得像無頭蒼蠅,到處趕場。學生很累,教師很忙,家長迷茫。

  路在何方?

  貫穿人一生的關鍵詞是:責任,每個男孩都將成為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頂樑柱,能不能負起這個責任?

  中國古代稱“美人”不僅指美女而是指美男子,或者是男女通用的,剛剛過的端午節,屈原所説的“香草美人”就是指賢臣明君,古代稱男人為君。現代對於男孩的教育,有多少想過讓孩子成為賢臣明君?或者至少是君子?

  凡事有章法,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到一個家庭、一個公司、一個企業、一個政府,都有規劃,幾年規劃,確定方向,實現目標。教育也是一項工程,是靈魂的工程。站在生命科學的角度做教育,才是符合人性的教育。很多家長工作忙,想把孩子送寄宿學校卻又擔心寄宿學校的問題,就有文章抨擊寄宿學校,我做學生的心智發展研究,做過教學管理也做過德育管理,深入瞭解學生生活,以優質的教學和服務給學生全方位的培育。

  一、養好自己。

  我曾經跟孩子説:“無論你將來讀到博士或者更高的學歷,都要學會做飯。”生活是具體的,無論社會怎麼發展,科技怎麼發達,人工智能甚至取代了很多具體的勞動技能,但是,生活,永遠是一部百科全書,在生活中學會順應自然天理,懂得“一茶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針一線,當思物力維艱。”那種對生活用品的珍惜是來自內心真實的感受和需要。在做飯時懂得規劃時間,懂得配菜,放鹽的多少都是經驗積累,現在很多孩子拿着零花錢買各種零食,什麼東西都往嘴巴里塞,甚至大學畢業工作了,都只會叫外賣,其實一個根源還是“懶”。一個“懶”字讓人忽略了自己的責任,“東亞病夫”慵懶的躺着抽鴉片就是舊中國男人集體的精神淪陷。而養好自己,才懂得身體髮膚,來自父母,養好自己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敬;懂得自己學會養好自己,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打理得乾淨,一個人從內到外的精氣神的展現就是一個人的精神面貌。養好自己,是自己的修養,也是適應社會公德的基礎。懂得愛自己,才會愛人如己。養好自己,是一輩子的修行,從內到外的修養,“修身、齊家、平天下”,修身也是古人先賢的教育之道。大人懂得養生,孩子時期就得懂得怎麼養好自己,才會體恤他人,才會有自主、自愛、自尊、自信、自為、自立!

  二、關愛家人。

  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多生子女,把愛傳出去,讓親人們以你為榮,你有責任讓親人們放心。每個月與親友聚會,給孩子更多關愛和信心。“愛”,很多孩子找不到學習的動力,只知道親人們都為自己轉,卻沒有想到自己也有責任讓家人自豪和欣慰,讓家人幸福。人不是為自己一個人而活,心中有他人,才有社會責任感。這也是對老師和長輩“敬”的基礎。有敬畏之心才會讓我們保持謙卑的心態去接受知識,去與人相處,懂得尊敬長輩,是有教養的表現,也是成人成事的基礎。

  三、服務社會。

  中國父母永遠在焦慮中,懷孕的時候糾結男孩還是女孩,上幼兒園選擇什麼幼兒園,上學選擇什麼專業,到底什麼專業好呢?為此有老師為學生不上好語文、數學、英語課而以不準學生上美術課、體育課作為懲罰;有家長不顧孩子的興趣而強迫孩子學奧數和英語,有家長讓孩子成為看似全才,我們會發現孩子真的累呀!其實,“一事精緻,足以動人”,一通百通,事理相通。社會分工不同,人格平等,任何靠自己勞動服務社會的職業都值得尊敬。現在孩子太缺乏生活常識和通識教育,很多人無法懂得“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辛酸而沒有體恤他人之心;一些父母自己都不懂事卻妄談教育大道;漢 劉向《説苑 貴德》:“故聖人之於天下也,臂猶一堂之上也。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

  四、報效祖國。

  “你站的地方,就是中國!你怎樣,中國便怎樣!”這是我們曾經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現在。

  《把信送給加西亞》是我十幾年前讀過的一本書,也是很多企業團隊建設的必讀書目,所講述的是在19世紀美西戰爭中,美方有一封具有戰略意義的書信,急需送到古巴盟軍將領加西亞的手中,可是加西亞正在叢林作戰,沒人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此時,挺身而出的一名年輕中尉——羅文,不講任何條件,歷盡艱險,徒步三週後,走過危機四伏的國家,把那封信交給了加西亞。故事中羅文有着正直、忠誠和自我犧牲精神的品質激勵了很多人。這就是“信”

  我們培養孩子,如果都以出國為榮,如何報效祖國?兒不嫌母醜,子不嫌家貧,孩子如何有這樣的情懷來愛家愛國?

  而現代人更多的是教孩子聰明,誰也不願當傻子,但聰明人不一定成功,這個社會有太多聰明人,也有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非智力因素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內涵。非智力因素指人在智慧活動中,不直接參與認知過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具體包括志向、成就動機、求知慾、表現欲、學習熱情、責任感、榮譽感、義務感、自尊心、自信心、好勝心、獨立性、堅持性、自制性、羣體性等因素。在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過程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表現在動力、導向、調節、強化四個方面。非智力因素能夠直接強化為學習動機,成為推動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能幫助孩子確定學習的目標,引導孩子主動自覺地學習,孩子願意學什麼、學習的程度往往取決於非智力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孩子保持勇於進取的學習精神,並能使孩子及時果斷地糾正錯誤,改變不適宜的心理狀態等;學習是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耐心觀察,持久注意及記憶,積極想象,獨立思考等,都必須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強化作用才能完成。與學習活動有直接聯繫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具體而長遠的影響。

  五、實現夢想。

  什麼是夢想?“學而優則仕”是古人公認的夢想,然而當多大的官才如意,《人民的名義》有多少人能像易學習一樣在基層一干就是20幾年,心牽人民,為人民服務?“讀書無用論”又是多少人在為學歷和社會待遇而抱怨和放棄?越是成功的家庭越重視孩子的教育,越是愛學習的人越謙卑,終身學習,與誰也不爭,跟誰爭都不屑,有幾人能知足而精進?養好自己,不給別人和社會帶來麻煩就是實現夢想;關愛家人,用心就有愛,廚房裏也有大愛和智慧,做家務也是有講究有章法;服務社會,行行出狀元,才能一事精緻,事事精緻;報效祖國就是實現夢想!

  在這六一兒童節之際,我們該感謝孩子,是孩子教會了我們怎麼做父母,是孩子教我們怎麼做老師,我們每個人也都是母親的孩子。母親的長征,一直在路上!

  中國男孩,終將成為中國男人。每個兒童,都將是華夏文明精神的傳承!在成長的歷程中不妨吃點虧,才成其為“華”。

  (本文為鄧劍英老師原創投稿)

  (2017-06-02)


  China World Trade Centre

  設計方:5+ design

  位置: 北京

  分類:城市規劃

  內容:實景照片

  圖片:6張

  這是由5+ design事務所為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設計的總體規劃三期擴建,設計團隊將升級和延展既有的商業設施,同時轉變建築的功能。通過加入這些商業機會,建築師想象着這項附加建築將為地區帶來新的活力,以吸引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設計師還轉換既有的購物區,將其打造成高端的商業零售店,從而為中心區增加一種奢華與獨享。外部的表皮採用一種交錯的層疊玻璃的系統,這個系統中有些透明,有些半透明,從而為商業設施增加一種當代的樣式,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辦公區的表皮,這裏採用的是與周圍城市環境統一的表皮。設計師的設計將既有元素與新元素相互聯繫,將既有的購物空間從地下帶到了街道層面,一系列的建築在場地內通過現代的建築形式實現串聯,精細的材料和全面的照明系統將提升建築整體的形象。

  中國國貿中心-2

  中國國貿中心-3

  中國國貿中心-4

  中國國貿中心-5

  中國國貿中心-6

  (20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