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屢陷民族資產解凍騙局,實質仍是中獎詐騙。新京報近日報道了一起“民族大業”騙局,騙子聲稱要解凍數以兆億元的民族海外資產,凡參與者即可獲得上千萬的善款補助,不少老人如中邪般一次次交錢報上個人詳細信息,甚至與家人斷絕關係。稍有理性的人都看得出“民族大業”騙局漏洞百出,但對老年人來説,不斷演變進化的騙術卻成了一個邁不過去的坎兒。…[詳細]
要點速讀1“民族大業”騙局不過是“中獎詐騙”的翻版升級,利用了人們的“寶藏情結”。2騙子是揣摩人性的“大師”,訴諸“愛國情感”、半軍事化管理喚醒了老人的某些時代記憶。3線上洗腦隱蔽性高難以反制,首要任務是要切斷封閉的環境。
聽起來高大上的“民族資產”解凍騙局,實質仍是“中獎詐騙”
檢索關於“民族大業”騙局的報道可以發現,騙局的模式看似很花哨,實質很簡單。無外乎一些來路不明、真偽難辨的“民族資產”突然和受害人扯上了關係,受害人只要合作、保密,就可以得到為數不少的“善款”、“扶貧款”,但必須事先墊付一點“報單費”、“資料費”、“工本費”“手續費”、“打點費”等等,付過幾次錢之後,對方要麼消失,要麼就以各種理由推諉、延遲“善款”的發放,並告知不繼續付錢就會出局。這和前幾年氾濫的“中獎詐騙”並無本質不同,當時騙子經常以“非常6+1”“中國好聲音”等熱播節目組的名義向受害人手機羣發短消息,稱其已被抽選為節目幸運觀眾,將獲得鉅額獎品,後以需交手續費、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税等各種藉口實施連環詐騙,誘騙受害人向指定銀行賬號匯款。
新京報的報道中,羣管催促報單,要求會員上交身份證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的微信截圖
在“民族大業”騙局中,騙子利用人性的貪婪,製造出一個“一夜暴富”的幻境,等待“願者上鈎”。手上有點閒錢,又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憂心忡忡的老人,就很容易中招。
為並不存在的“民族資產”編造一個神秘的故事,戳中了人類共有的“寶藏情結”
故事,是人類思考問題的中心。一個簡單而有吸引力的故事,對人的蠱惑力,往往勝過任何理性分析。
梳理過往關於“民族大業”騙局的報道,會發現受害者之所以對並不存在的“民族資產需要解凍”深信不疑,就有故事的“功勞”,而這些故事又有共性——簡單、神秘、摻雜了人所共知的歷史背景卻又缺少具體細節。
八九十年代,有關民族資產解凍的騙局故事均是以“99通令”作為幌子的。據羊城晚報報道,1979年9月9日,國務院發佈命令,授權中國銀行根據1979年5月11日簽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關於解決資產要求的協議》,負責辦理被美國政府凍結的各項資產的收回事宜(該授權2001年10月6日失效)。當時一些人將已在西南、中南、華東各省區盛行的收買兑換蔣偽鈔票活動披上“資產解凍”外衣,編造出國民黨政府當年在大陸發行的貨幣可以拿到美國或台灣省重新兑換的謠言,收兑偽幣活動愈加蔓延。
“99通令”失效後,故事來了一次升級改版。情節變成了歷代歷朝皇家或民國四大家族、國民黨高官的資產流落海外,要解凍或運回這筆資產,需要民間成立自助組織進行捐款。而騙子無一例外給自己偽造了顯赫的的身份背景,要麼是和歷史名人沾親帶故,要麼是受領導的指示,手上一般還有假冒的紅頭文件、任命狀和印章等。這些漏洞百出的橋段其實瞄準的是人類共有的“寶藏情結”,無論是西方童話《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還是武俠小説裏掀起腥風血雨的“藏寶圖”,都是“寶藏情結”的文學化敍述。
自稱掌握着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家族遺留的“1750億元資產”的“愛新覺羅氏三公主——昌平公主”。
受騙者遭遇的是幾乎相同的劇本。2014年10月,西安蓮湖警方刑拘了“愛新覺羅氏三公主——昌平公主”。“三公主”自稱掌握着清朝皇室愛新覺羅家族遺留的“1750億元資產”,有金條、金飾品,還有民國時期積攢的美金等,分別保存在位於四川、貴州的8大金庫裏。但這筆資產被“凍結”着。她希望有人投資助她用錢打通關係“解凍資產”,還承諾給投資人3倍的回報。有6個人相信了這些話,先後投資572萬元,直到其中一名投資人老王拿到“解凍的”50萬美金,發現幾乎全是假鈔時,騙局才被揭穿。
王麗榮收到的有關“民族資產解凍大業”的宣傳文件。警方調查發現,這些文件上所蓋的公章都是假的
2016年8月,黑龍江齊齊哈爾警方破獲了一起“民族資產解凍大業”詐騙。既是組織者,又是受害者的58歲退休女工的王麗榮稱:自己接到了一些自稱是陳立夫等老人打來的電話,説他們就是負責看守價值兆億資產的民國十七要員,這些資產是由歷代歷朝皇家、民國四大家族埋在地下,或者轉移到國外的。現在這個錢已經是以兆億為單位了,被凍結於幾十家境外銀行,老人家如今年近百歲,打算在離世前把資產解凍發給生活相對困難的人。”王麗榮還收到了一封委任狀,上面寫着每名申報人員能得到150萬元人民幣,還蓋有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財政部的公章。
而訴諸“愛國”情緒和半軍事化管理,則暗合了中國老人們特殊的成長背景
據新京報報道,老人們加入的微信羣中,幾乎都是半軍事化管理,每人頭像、暱稱制式相同,並有嚴格作息時間,每天早晨,管理員在羣中發起牀號,成員們在規定時間內簽到,隨後開始升國旗儀式。在騙子們的語境裏,老人們是“不穿軍裝的戰士”、是在鑄造抵禦外敵的“經濟長城”,外界的負面信息,均會被騙子以國家秘密、敵國破壞、“冒牌”民族大業化解。
如果騙局盯準的是普遍人性,那麼以“愛國”的名義領取善款,實行半軍事化管理則是為中國老人特意奉上的“私人訂製”了。
中國老人,成長時期都經歷過數次的政治運動,面臨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他們從小接受的是“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要時刻提高警惕”的教育,雖然日後也經歷了痛苦的幻滅覺醒和知識更新,但或多或少被烙上那個時代的印記,因此愛國主義情感相對較為強烈,更需要尋找集體的歸屬感。而在物質和情感遭遇危機的時刻,每一次與“國家”、“集體”的連接,都更讓被漠視的他們再次感知到個人的價值,得到情感上的滿足。
線上洗腦隱蔽性高難以反制,首要任務是要切斷封閉的環境
在整個騙局中,最無奈的恐怕就是是受騙老人的子女們,因為無論是主流媒體的負面報道,而是子女親自上陣揭穿騙局,老人們根本不相信,似乎已經被打了預防針。
人在覺察自己可能受騙時的心理是很微妙的。一方面人總是傾向於相信自己是對的;另一方面被子女指出自己受騙的事實,總會讓一些老人面上掛不住。
當然有一些老人從頭到尾對“民族大業”資產解凍深信不疑,這正是線上洗腦的可怕之處。雖然它不像線下傳銷那樣限制人身自由,但它更具隱蔽性,形式靈活,介入和保留證據的難度也更大。
稍懂傳播學理論的人都清楚,在一個封閉的信息傳播環境裏,最容易滋生謠言,闢謠的難度也最大。同樣的道理,容易受騙的老人交際圈一般很窄,他們所加入的微信羣,更是一個個隔離了外界的封閉社羣,錯誤信息和價值觀的持續灌輸會瓦解他們的防範意識和判斷力。而要想從騙子的手中搶回自己的父母,就得強行把他們從微信羣中拖出來,遠離騙子精心營造的假象。
種種證據表明,老人是容易上當受騙的羣體。而防範老人受騙,註定是一場持久戰,無法畢其功於一役。在受騙老人理性缺失的情況下,子女對形形色色針對老人騙術的瞭解與警惕、對老人日常行為的關心與注意就顯得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