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青年技工早日成全民偶像 很多人仍帶“有色眼鏡”

讓青年技工早日成全民偶像 很多人仍帶“有色眼鏡”

  振興盃賽場即景。許驥騰/攝

  一個人帶動一羣人,振興杯製造“明星效應”

  讓青年技工早日成為“全民偶像”

  記者 陳鳳莉

  “啪!”在振興杯汽車裝調工的的比賽現場,在比賽快要結束的時候,一位選手給了自己一巴掌。

  儘管大汗淋漓地“鼓搗”了近半個小時,他和同伴仍沒有找出眼前的故障,他們無奈地選擇了放棄這個故障點。“怎麼就沒找出來呢?”看着現場的技術人員“輕而易舉”地把故障排除掉,他有些懊悔,忍不住對自己“出手”。

  “我們設置的題目其實都不難,只要大家認真,細心,一步一步踏實去檢查,都能找出故障!而這樣的比賽就是希望大家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做真正的工匠!”現場一位裁判表示。

  振興杯舉辦十三屆以來,有1300多萬名青年技術工人蔘加各級競賽,他們在這個舞台上提升技能,獲得成長,也在這個舞台上交流學習,享受着“與高手過招”的樂趣。

  很多人仍帶“有色眼鏡”看技工

  儘管拿着在當地還不錯的工資,在國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來自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汽車裝調工江海龍卻並不覺得光鮮。

  “你們就是個幹活兒的。”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在他所在的企業,他的工資遠不及一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他也曾見過40多歲的老技師被20多歲的管理人員“吆來喝去”。

  “確實,這個社會對技工的認可度還不夠。”團廣東省委青年發展部副部長譚傳恩曾經到東莞的工業園區調研,在一個精密儀器加工公司待了3天。

  在那裏,他聽到了來自一線青工的各種“吐槽”:待遇不好、社會認可度低……

  “其實技校畢業的學生很好找工作,但他們的職業社會地位不好,甚至連婚戀都會受影響,相親的時候,女方一聽是學汽修、機牀什麼的,就不願意。”譚傳恩説,“很多家長寧願讓孩子上一個找不到工作的大學,也不願讓孩子上技校,就是因為看待技工這個行業時還戴着有色眼鏡。”

  在知乎上,曾經有一個討論技工待遇的話題,一位網友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狀態:“每天朝六晚十,民工都下班了我們繼續上班,時不時加班到一兩點。算上各種獎金福利,一個月平均能拿三千出頭,全年無休假。”

  儘管這樣,仍然有很多青年技工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着。

  來自海南的汽車裝調工雷乃保並不覺得自己的工作“低人一等”,他喜歡這個行業,享受這個崗位帶給他的成就感。

  “很苦很累!”他也並不諱言工作的性質,在這個行業裏,他30天有20天需要加班,有時候在那個封閉的車間裏一待就是十幾個小時。海南的夏天外面有30多攝氏度,而他待的車間則達到了40多攝氏度,“裏面熱得像個蒸籠!”

  即使是這樣,雷乃保仍然喜歡着這個工作,已經入行多年的他通過不斷摸索學習,成長為高級技師。“你知道那種別人處理不了的故障經過自己的手,就完美解決的感覺嗎?”他把這種感覺定義為職業自豪感。

  這種感覺他經常有。他還記得去年有一款起亞的SUV換擋出現問題,顧客跑了十幾個維修店,修了半年都沒有修好,所有能換的零件都換了,最後連起亞廠家的技術員過來都沒有看出問題。送到雷乃保所在的店裏,他用了一個星期,加班加點檢測,憑着自己的細心和過硬的技術,終於找到是變速箱裏閥體出現問題。當他把一個完好的車交付到顧客手裏的時候,那種職業自豪感會橫掃他幾天來的疲憊。

  在譚傳恩看來,大多技能人才並沒有獲得與其社會價值相匹配的“江湖地位”。“中國的超級工程,從下水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到上天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哪一個都離不開技術工人,科學家和工程師只能發明設計,但真正實現,把它們製造出來還是要靠技術工人。”

  “他們也都是社會的人才,應該受到國家的重視!”汽車裝調工比賽的總裁判長李陸山呼籲。

  讓青年技工有盼頭

  在中國航天科工三院159廠教育培訓中心的指導老師王強看來,應該給底層的青年技工“出頭”的機會。

  這是他第一次作為領隊帶着企業的青年技工參加振興杯的比賽,在他的眼裏,這些年輕人都是優秀的。

  “只要好好幹,技術過硬,經過大賽的歷練和崗位上的磨練,都有着很好的前景。”這樣的前景並不是虛的,而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機會。

  在企業,王強負責青年技工的崗位培訓和賽前培訓,他看到過太多青工因為技能提升而走上“康莊大道”的故事。

  他記得2015年組織集團公司技能競賽時,有一個數控青工,經過一個月從早上6點半到晚上11點這樣高強度的刻苦訓練,中間還經歷過短暫的動搖,但最終憑着對職業的熱愛堅持了下來,結果拿到了比賽的第三名。而他的努力也給他帶來了驚喜,“兩個月之後,集團給他解決了身份,從人事代理的合同工成為正式工,還給他解決了一家人的北京户口。因為比賽的好成績,以及他的努力工作和過硬的技術,現在的他已經是他們單位一個大的生產班組的組長了,管着60多號人。”

  在航天科工集團,這樣的故事不是個案。“我們面向底層的青工們開了這樣一個口子,只要是你有能力技術好,就會有成長晉升的機會。我們就是讓青年技工有盼頭,而不是説默默無聞在基層幹一輩子,也看不到希望。”

  儘管還沒畢業,還處在實習階段,任城龍已經拿到了比正式職工還要高的工資。這位來自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汽車裝調工從上中職開始就屢次在比賽中獲獎,因為成績優異被保送上了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外人看來這個不愛學習才上技校的“後進生”,因為自己的技術,成為企業老闆賞識的“香餑餑”。

  “360行,行行出狀元嘛!”對於自己的未來,任城龍有着非常美好的期望。

  通過技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獲得社會的認可,這也正是振興杯以及各種技能比賽所倡導的,振興杯大賽的總裁判長張維富,這位擔任了13屆裁判長的振興杯“活化石”見證了振興盃賽場內外的變化,也看到過很多青年技能人才通過大賽成長的例子。

  打造更多行業明星,一個人帶動一羣人

  來自海南的動畫選手戴敏宏已經是第二次參加振興杯大賽了,作為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的老師,戴敏宏是學生們的“偶像”。2013年第一次參加振興杯比賽之後,他把賽場上的經驗傳授給了學生,指導學生參加了許多比賽,曾在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拿到了3個冠軍,風靡全校。在他的帶動下,更多的學生走上各種賽場,成為行業的佼佼者。

  在譚傳恩看來,振興杯不能只是讓獲獎者受益的平台,而是應該通過打造技能明星,帶動全社會重視技能人才的氛圍。

  “我們要思考這種明星帶動效應,比如是否可以用巡講的方式,用他們的故事去激勵身邊人,讓這些技工成為青年羣體中的偶像。”他説。在廣東,優秀的青年技工能夠獲得五四青年獎章,可以和省長面對面,“我們就是想傳遞這樣一個意識,他們是技工,是藍領,但是全國人民都認可的藍領。”

  儘管只是一個最普通的青工,但來自重慶長安股份有限公司的模具工崔吉歌也有着“明星夢”,而他的偶像是技工行業的前輩――同樣來自長安的高級技師楊罡,他在中國超級鉗工爭霸賽上憑着自己的技術絕活兒贏得了冠軍。

  “用電鑽在生雞蛋上打眼,但不能打到裏面的那層薄膜,用工具割斷纏在燈泡上的超細鐵絲,但不能損壞燈泡。”説起楊師傅的技術,崔吉歌眼裏滿是崇拜的光芒,“那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吧。”

  崔吉歌的工作枯燥而辛苦,做一副模具一般都要幾個月的週期,在這幾個月裏,塑形、切邊、打磨、調試………每天都要對着機器待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在工作的過程中,流血也是家常便飯,擼起褲管袖子,可以清晰地看見他的傷痕。“調試做零件的時候常常會被零件割出傷口,有的時候,鐵屑也會飛濺到眼睛裏。”嚴重的時候,他手上的筋都被割斷了。

  即便是這樣,他也從未想過要放棄,除了養家餬口的真實壓力,他覺得自己也確實喜歡上了自己的職業。“夢想成為楊老師那樣的牛人。”

  而事實上,崇拜楊罡的也不只是崔吉歌一個,他説,楊罡是很多同事的偶像。

  在譚傳恩看來,有這樣的行業偶像是好事,能夠用偶像的力量去影響行業裏的年輕人。

  他説,在國外,世界技能大賽是技能行業中的奧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賽的冠軍地位不亞於奧運會冠軍,知名度不亞於明星。而讓他覺得遺憾的是,在中國遠達不到這種狀態。

  打造更多的行業明星,這正是振興杯以及各種賽事所要努力達到的狀態。事實上,這樣的狀態正在形成。1300多萬名青年技術工人蔘加各級競賽,超過22萬名青年通過技能競賽活動晉升技術等級,一大批技術明星誕生,這是振興杯13屆以來的“成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58 字。

轉載請註明: 讓青年技工早日成全民偶像 很多人仍帶“有色眼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