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隨到領跑 水電裝備成中國製造“新名片”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劉育英)從32萬千瓦的水電機組,到100萬千瓦水電機組完全中國製造,20年間,中國水電裝備實現歷史性跨越,領跑全球。
資料圖:向家壩水電站。 焦鉬茸 攝
近日,記者隨調研團走訪位於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壩水電站。在向家壩水力發電廠位於左岸的廠房,哈電集團開發的四台80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平穩運行,幾乎感覺不到任何振動。據瞭解,國產機組全部實現“首穩百日”,表明在這一領域國內廠家的研發製造能力已處於國際“第一梯隊”。
今年8月3日,同樣位於金沙江下游的白鶴灘水電站開工建設,這座全球水電裝機容量第二的水電站將全部採用100萬千瓦單機水電機組,在全球水電開發領域都沒有先例,而且100%實現國產化。
三峽集團向家壩機電安裝項目主任塗陽文向記者介紹,與80萬千瓦水電設備相比,100萬千瓦是一次技術上的飛躍,要解決穩定性、絕緣等問題,中國的水電設備廠商全部做到了,部分性能指標遠高於國際廠商,牢牢確立中國水電在世界上的引領地位。
早在2006年三峽左岸水電站開工建設,中國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單機容量僅32萬千瓦,設計製造能力比發達國家落後30年。到三峽右岸水電開發階段,中國實現了70萬千瓦機組裝備國產化。到後來的向家壩80萬千瓦,白鶴灘的100萬千瓦,20年間中國水電裝備實現歷史性跨越。
“我們走了一條‘市場換技術’的道路。在三峽左岸開發階段,三峽集團要求國際設備廠商簽訂技術轉讓合同,國外企業必須與中國企業聯合設計、合作製造,並具體明確中國企業總分包的比例,由三峽集團向企業總分包支付技術轉讓費”,三峽集團機電工程局副局長鬍偉明説,三峽集團提出自己的技術需求,和設備企業聯合組成技術攻關團隊,聯合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實現70萬千瓦裝備國產化。
國產裝備製造進入市場最大難題之一是“首台套”問題。由於之前沒有投入使用,設備應用方不敢貿然使用第一台國產設備。“三峽集團採用‘帶模型投標’的管理模式,要求所有投標廠商提交水輪機轉輪模型,在第三方試驗平台上對比,這給了我們和國際廠商同台競技的機會。”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趙永智對中新社記者表示。
到2014年,中國水電裝機容量居世界第一,主變壓器、調速器、勵磁、監控系統、輸變電、起重設備等整個產業鏈全部國產化,並達到國際水平,水電裝備成為中國最具競爭力產業之一。
2016年11月18日,巴西傑瑞水電機組全部成功投運,這是目前世界上機組台數最多、單機容量最大、轉輪直徑最大的燈泡貫流式電站。此外,東方電機還建設了巴基斯坦巴羅塔水電站主體工程、埃塞俄比亞吉布3水電站等。
中國三峽集團董事長盧純説:“在全球水電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背景下,三峽集團正積極與全球領先的東電、哈電等國內外裝備製造企業強強聯手,建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模式,繼續推進央企間合作升級,為中國水電裝備製造走出去創造良好條件,在‘走出去’過程中共同推進技術進步、打造世界品牌,在海外平台實現中國水電、中國裝備製造的第二次飛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