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聞哥:紀念“慰安婦”,不是為了渲染仇恨,而是為了珍惜和平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綜合

@人民日報今天發了一條微博,大意是“這些日子不能忘”:

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日

9月3日,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紀念日

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日本侵華戰爭造成多少苦難,哥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不會忘,教科書有記載,新聞媒體也會宣傳。但唯獨有一部分記憶,被大多數國人遺忘。

有多少人知道,昨天(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

慰安婦,就是日本軍隊在二戰期間強徵的隨軍性奴隸,在中國,至少有20萬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慰安婦。

她們當中的倖存者,存活至今的,已經可以用個位數來計量了。

昨天上映的紀錄片《二十二》,正是記錄了倖存慰安婦的生活現狀。這也是中國第一部獲得許可上映的“慰安婦”題材電影。

紀錄片的名字《二十二》很特別,但背後另有故事:

2012年,導演郭柯拍攝了紀錄片《三十二》,當時中國公開身份倖存慰安婦有32人。

2014年,這個數字變成了22人。郭柯開拍《二十二》。

就在《二十二》公映的前兩天(8月12日),片中主人公之一黃有良老人去世,名單上的倖存者,只剩8人。

不是大片,也沒有特效,更沒有渲染悲情,這樣一部“普通”的紀錄片,排片很慘淡,上映當天只有1.5%(今天上升到了4%),不及《戰狼2》的十分之一。這還是馮小剛在微博上“懇求”來的結果。

其實是張歆藝給馮小剛發的信,她資助了郭柯100萬來拍攝這部《二十二》。

極少的排片卻有很高的上座率,看過的人大多評價這部紀錄片“隱忍”、“剋制”,卻“有力量”。豆瓣評分8.9分,非常高。

哥昨天就買了《二十二》的票,今晚才去看,沒辦法也不想“劇透”,哥希望大家能親自去電影院感受,這22名倖存老人(如今只剩8名)的故事。

在這裏,哥只説説其中一位老人韋紹蘭的故事,她的人生坎坷曲折,令人印象深刻,也是紀錄片《三十二》的主人公。(2012年的《三十二》並未獲准上映)

1944年,日本侵略軍佔領廣西桂林,當時只有24歲的韋紹蘭被日軍擄走,淪為慰安婦。

韋紹蘭形容當時的情景,面對刺刀,“我慌死了”。

被關進慰安所的韋紹蘭,和其他幾十名慰安婦一起,每天遭受日軍的凌辱。

“每天要被強暴五六次”,這樣的噩夢,韋紹蘭至今難忘。

被關了三個月,日軍放鬆了對韋紹蘭的監管,趁着凌晨,韋紹蘭逃出了慰安所。一路上跌跌撞撞、不停問路,終於逃回家中。

韋紹蘭沒有想到的是,回家之後噩夢並沒有結束——她發現自己懷孕了,懷的正是日本人的孩子。

而丈夫羅巨賢並不想讓這個孩子生下來,罵她,説她“跟着日本人學壞了”。

最終在婆婆的堅持下,生下了兒子羅善學。

而羅善學從一出生,就揹負着“日本人的兒子”這個罵名。

羅善學一輩子沒結婚,“女的同意,她的母親就不同意,都是講嫁什麼不好,嫁給日本人”。

母子倆一樣命苦,但心態卻不一樣。羅善學説“得了病就去吃農藥,就完啦”,而韋紹蘭很樂觀,“這世界這麼好,我到現在都沒想死”。

哥看到老人講出這些話的時候,有點感動。

被抓去當慰安婦、被丈夫罵得喝農藥、窮得吃不起飯……有着這樣苦難的一生,韋紹蘭最後對待生活的態度竟然這麼積極。

紀錄片中,韋紹蘭還哼了一段兒時的歌謠,這是其中一段:

天上落雨路又滑

自己跌倒自己爬

自己憂愁自己解

自流眼淚自抹乾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你可能覺得老人面對鏡頭,應該哭天搶地控訴日本侵略軍,指責日本政府的暴行,並沒有。

沒有哭號、沒有幽怨、沒有控訴、沒有對這段歷史的怨恨,這使得這部紀錄片不停留在對歷史的拷問,亦沒有停留在對慰安婦的同情和憐憫,它已經超越了對戰爭殘酷的問責,上升到了生命的光輝。(豆瓣網友@糊糊)

我想,她們比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更懂得和平的珍貴,才會這麼熱愛生活,貪圖每一天的生命。

而《三十二》和《二十二》的主旨,大概是一脈相承的。

導演去記錄慰安婦的生活,卻沒有把老人們當成“慰安婦”來看待,她們也是人,她們有自己的名字,講述過去那段慘痛的歷史,只是為了讓人們記住歷史,而不是陷入仇恨無法自拔。

山西倖存老人陳林桃説,“希望中國和日本要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為一旦打仗,會有許多人死去的”。

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看到陳林桃老人的這句話。

現實可能會讓她失望。她不知道現在網絡上的熱血年輕人多麼躁動不安,言比稱“中日必有一戰”、“打倒美帝主義”,還有最近摩擦不斷的中印邊界問題,他們也盼望着發生點什麼。

沒經過戰爭的人不知道打仗多殘酷,也不知道如今的和平有多珍貴。

那些嚷嚷着國家不出兵的人,你可知道那些戰士軍官都是人,他們也有家人朋友會牽掛,還有被戰爭牽連的無辜老百姓,他們可能會被炸死,會流連失所,會淪為“慰安婦”……

戰爭的殘酷,我萬萬不想親眼見證。無論輸贏。

《二十二》和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無疑都是在提醒世人,珍惜眼前和平,那些經歷過慘痛的老人們,她們都在努力的活着,你有什麼理由沉浸在仇恨中呢?

【版權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