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聯合眾多諸侯討伐商王帝辛(紂王),雙方在牧野發生大戰,最終聯軍擊潰商軍,佔領朝歌,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從周武王起兵到商朝滅亡,只有一個月時間,而決定性戰役——“牧野之戰”更是在短短一天之內就結束了,是什麼原因讓強大的商在極短時間內就被比自己弱小的對手打敗了呢?
先説説這場決定性的戰役,這場大戰發生在牧野,距商朝的都城朝歌只有70裏,打到離商都城如此近地方,想必之前雙方發生了極為慘烈的攻防戰,但事實上,此前雙方並未有大規模戰事,周武王可謂是一戰而定天下。
回到我們的問題,商朝為什麼這麼不堪一擊?
答案很簡單,周軍趁商朝國內空虛,沒有軍事準備,發動閃電偷襲,迅速打到朝歌城下。此時的商朝,主力部隊遠征東夷,根本來不及回防,當週軍打到牧野的時候,商王才倉促組織起一支軍隊來對抗。而此時周軍士氣旺盛,訓練有素,準備充分;反觀商軍,是由奴隸、戰俘和少量禁衞軍臨時拼湊起來的軍隊,倉促上陣,士氣低下。
結果不言而喻。
雖然商軍主力尚在,但商王一死,羣龍無首,最終難逃被殲滅的命運。
除了軍事上的準備不足,內部的消耗也是商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其實商朝到紂王執政時,國力依然強盛,疆土也達到極致,但由於統治階層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造成了嚴重的政治分裂。為消除神權對王權的威脅,商王廢除宗教,清理僧侶集團。為打擊貴族勢力,殺了自己的叔叔比干,囚禁了箕子,同時重用外來人才——費中、飛廉、惡來等。這些舉動引起了僧侶、貴族等反對勢力的強烈反彈,統治集團內部矛盾不斷激化。同時統治階層與社會中下層人民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常年征戰,使得民生凋敝,百姓負擔沉重,對商朝的統治也日益不滿。這一切使商朝的實力受到了極大的損耗。
總之,商朝內部矛盾激化、軍隊遠征、國內空虛,這些是商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
反觀周人,則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的。
早在周王季歷時,周部落就積極擴張,實力不斷增強。到文王時,得到進一步發展,對內發展生產,增加人口;對外積極討伐周邊方國,深入商朝勢力範圍。雖然商朝採取了應對措施,先殺了季歷,後又囚禁了文王,但並沒有遏制住其發展的勢頭。到武王時,周已經有了與商一較高下的實力。
帶着對商朝的仇恨,以及勢力擴張的內在動因,周武王積極做着滅商的準備。
一方面,積極軍事擴張,發展武備,伐商之前已有戰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0000多;另一方面,積極聯合其他部落,在孟津大會諸侯,建立軍事同盟。同時利用商朝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勾連比干、微子等商胄貴族,獲取朝歌情報。為獲得人心,又炮製出商王帝辛的各種罪狀,佔據道德高地,使得己方師出有名。
經過一系列精心準備,武王終於發動滅商大戰,最終一擊成功,將強大的商朝滅亡,開啓了禮樂文明興盛的西周時代。
最後説説紂王,失敗者的下場往往很悲慘,紂王估計是歷史上最悲慘的末代帝王之一了。其實“紂王”不是他的帝號,而是周人加上去的諡號,意思是“殘暴又損善”,事實上關於他的殘暴行徑大多是不實的,很多也只是維護統治的正常手段,但因為他是早期文明的亡國之君,被後世不斷用來樹反面典型也是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