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子支教農民工子弟學校:增進認識 收穫更多
蘭州8月31日電 (李鴻蘭 何苗)“志願服務活動將我們和農民工子弟的距離拉近,讓我們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了他們的社區、生活和文化。他們像我們的弟妹一樣,非常活潑、懂禮又好客,對未來充滿希望,我們在為他們服務的同時也深受感染、收穫更多。”近日,香港城市大學伍俊鋒參加蘭州市柏樹巷少數民族農民工子女愛心學校的支教活動後如此表示。
作為第二屆“絲綢之路民族社區訪問計劃實踐課程”香港團隊的學生領隊,伍俊鋒此次與40名來自香港城市大學、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的學生共同前往這所愛心學校,參加為期4天的志願服務活動,先後為孩子們帶去了民族文化課程、“兒歌學英文”及課間小遊戲,還利用週末帶孩子們同遊博物館、圖書館、城市黃河風情線等公共文化機構。
圖為志願者帶領孩子們開展“城市新體驗”,參觀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 戈正堯 攝
趣味課堂讓孩子們開心“學習”。
支教是本次志願服務活動的重點內容之一。得知要在愛心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兩地的志願者們便開始構思,如何能夠為孩子們在短暫的假期裏帶來有別於日常課程的學習內容,讓他們學有所獲、學有所思。
經過初步與孩子們接觸後,香港城市大學黃俊運和小組成員們發現,“參加支教活動的孩子們年齡差距較大,多數性格有些內向、靦腆,剛開始的溝通和交流總是遇到困難。”他認為,應該加入一些新元素和互動性、趣味性強的教學方式,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圖為參加第二屆“絲綢之路民族社區訪問計劃實踐課程”的學生們合影。 戈正堯 攝
於是,黃俊運和香港的同學們為孩子們設計了趣味英文歌曲課,在志願者的帶領下,孩子們繞校園裏的大樹圍成一圈,邊唱邊學習歌曲中的小動物進行表演。很快,這個有趣的學習活動吸引了孩子們,之後幾天的課間裏還不停地哼唱歌曲。
此後,志願者們又按照參與兒童的知識儲備和理解水平開設了“趣味阿拉伯語課”、“泥塑清真寺手工課”、“民族英雄剪紙課”、“詩歌成語接龍”等趣味課程。孩子們在愉快學習的過程中漸漸拉近了和志願者的距離。
黃俊運説,“雖然時間很短、課程也略顯得簡單,但我們希望這些活動能給孩子們留下美好的記憶,豐富他們的暑期生活,開闊他們的眼界,更讓他們開心地學習。”
城市新體驗讓孩子們感受“擁有”。
“城市新體驗”是蘭州大學“文化行者”團隊設立的一項志願服務活動,計劃帶領這些隨父母進城務工的子女參訪和體驗城市公共文化機構和服務,讓孩子們透過參訪和體驗重新認識城市,建立擁有感、親近感並促進城市融入。
今年的“城市新體驗”執行工作交給香港和內地誌願者們實施。作為香港和內地誌願者的學生領隊,黃梓浚和陳素怡與志願者們特別考慮參與兒童的特點以及與參訪內容的關聯性,設計了“博物館奇妙之旅”、“來自故鄉的精彩非遺之旅”和“城市黃河風情之旅”等三條路線。
黃梓浚説,“為孩子們導覽城市是非常棒的活動,令小朋友通過親身體驗吸收了課堂外的不同知識,也增進了他們感受和認識這座城市的機會。”
城市參訪過程中,香港大學生還透過沿路兩旁的建築、餐廳、景觀等向孩子們介紹香港和其他城市的建設情況與生活習俗,以志願者的新見聞、新感受影響孩子們從新的角度看待這座城市。
收穫很多希望有機會做更多。
香港城市大學王樂誼第一次到訪西北,她説,“此行見識很多也收穫很多。七里河少數民族社區與我們之前所瞭解的社區有很大差別,這裏的孩子們應該享有更多的教育資源和社會關心,我希望未來有機會為他們做更多服務。”
黃梓浚和陳素怡在活動結束當天便詳細總結了此次服務過程中的問題,“主講講師是吸引小朋友的關鍵”、“遊戲後孩子們是否真的學到東西”、“如何能兼顧所有孩子的參與”……他們希望,這些總結能為之後的活動有所幫助,“希望下一次能有更好的準備和效果”。
“整體的工作都非常有意義,相信兩地的大學生都從中受益匪淺。”香港城市大學環球事務處事務主任黃倩充分肯定了香港和內地大學生共同參與志願服務的合作精神和所取得的成效與思考。她表示,希望來年能讓雙方學生前期便共同籌備和商量,通過青年人的合作讓活動辦得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