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有名的瓊瑤小生,從劇務勤雜工到成為台灣大佬,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然而,他的一生都是譭譽參半。尤其他曾幹出的一些壞事,至今讓無數人耿耿於懷,他就是曾經的影壇大亨——柯俊雄。
45年出生在高雄的他,16歲投身娛樂圈,從劇場勤雜工到有名的頭號小生,一路走來,他的經歷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剛剛20歲,他就在《啞女情深》中大放異彩,成為第一代“瓊瑤小生”。瓊瑤對他的評價甚高,“與我要表達的強而有力的男性形象很吻合”。
他憑藉《 英烈千秋》張自忠一角,獲亞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在《八百壯士》,飾演在四行倉庫率兵抗敵的團長謝晉元。在《黃埔軍魂》裏,他繼續飾演英姿颯爽的軍官。79年,獲封金馬影帝。未到中年,他就在影壇呼風喚雨,並創建鴻達和天元兩大電影公司,成為有名的影壇大亨。
95年,柯俊雄旗下的導演文安雄籌拍《靈與欲》。選中了當時由於家中貧困,為了改善生活,憑大尺度寫真走紅的舒淇。而就是這一次,舒淇被騙慘了。當時《靈與欲》劇本中,明明沒有激情戲。男主演並非柯俊雄,而且劇情也沒那麼露。 但據傳後來柯俊雄看中了剛剛19歲,青春靚麗,身材姣好的舒淇,臨時換掉主演,50歲的他寶刀不老,親自上陣,和舒淇上演了好幾場激情戲。奪走了舒淇的熒幕“第一次”
而憑藉此片,舒淇名聲大燥。被王晶相中,把她帶到香港,為她量身打造許多影片,使她成為了有名的性感女神。
坊間傳説,他還有黑道背景,一次,他帶着馬仔到吟松閣飲酒,藉着酒醉撒潑,硬要拉着古龍敬酒。被拒絕後,惱羞成怒,當場刺中古龍右臂,血流不止。送到醫院後,由於血庫存量不夠,只好向醫院外路人買血,結果路人是個吸毒者,血液不乾淨。最終導致古龍患有肝炎。雖然古龍最後死於飲酒,但和柯俊雄也不無關係。
而柯俊雄的感情生活也飽受詬病。
70年,他和有當時台灣第一美人之稱的張美瑤結婚。張美瑤,曾是金鐘影后,相貌集豔麗清純於一體,有着“寶島玉女”美譽。但她甘願放棄了事業,從此息影。還為他生下了兩個女兒,並盡力服侍婆婆。只是生性風流的柯俊雄在外面外遇不斷。為了孩子和家庭,結婚34年她忍氣吞聲,以淚洗面。最終這個為了家庭放棄一切,年老色衰的張美瑤被丈夫拋棄。
張美瑤
04年,兩人離婚。 對此,張美瑤淡淡的説:“和柯俊雄早已分居多年,他愛怎麼玩隨他,吵架我不回嘴就好。走到這一步,沒什麼好説的了。”同年,柯俊雄娶了更加年輕貌美的設計師蔡青樺。
14年,柯俊雄由於肝癌,每週都赴醫院化療,雙頰凹陷,走路緩慢,病情令人堪憂.....晚景淒涼。15年,柯俊雄由於肝癌離世。
他的好友曾評價他説 “大男人又風流,尤其對女人有侵略性。”但這個風流一生的男人,終於還是死在了病牀上。柯俊雄曾説過“我不怕死,我在電影中已經死過好幾次了。”但他離去之時,是否為他爭議不斷的人生後悔呢?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飛躍無限JYF”:玉女心經,靈與欲,還有色情男女都有舒淇參演
張福平。
7月29日,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農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福平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終年59歲。首農集團為三元股份(600429)母公司,張福平也曾擔任三元股份董事長。
“非常突然。”一名接近首農集團的人士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張福平因突發心梗逝世,而他原本已準備退休。在首農集團網站新聞中,張福平最近一次露面是7月13日陪同河北省省長張慶偉一行,考察三元奶粉和液態奶生產車間並聽取彙報。
公開資料顯示,張福平出生於1957年,2009年前曾擔任三元股份董事長;2009年,北京市國資委下轄的三家涉農企業——三元集團、華都集團、大發畜產公司聯合組建了首農集團,成為北京最大的農業國企,張福平出任首農集團董事長。
在張福平領導下,去年首農集團營收達到了350億元,利潤超10億元,分別是“十一五”末的3.23倍和3.32倍。今年上半年,張福平提出,到“十三五”末,要把首農集團打造成實現資產總額、銷售收入雙雙邁入千億級大關的“千億首農”。除了目前已經上市的三元食品之外,禽業板塊和生物製藥板塊未來有望上市。
張福平是首農集團近期離世的第二位高層。
今年1月,同樣曾在三元股份任職,比張福平大兩歲的首農集團原黨委書記、董事、副總經理範學珊也因突發心梗去世。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鼕”:要是買了社保的就虧了
網友“阿愚”:活着就是最好的財富!
網友“郭小子”:走好
網友“zbyujh”:一路走好,來世再拼!
網友“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首農還是不錯的。走好
網友“djcpa01”:真是
網友“和訊”:一路走好
網友“大衞Alpha”:審計
網友“新聞小學生”:為人民服務的領導都得注意身體啊
網友“紫靖屏風”:65歲才能退,拖後腿
(1970-01-01)
“你太胖了,得去運動了!”
這樣的叮囑如果在家中聽過無數遍,肯定會顯得有些不耐煩。但,假如這是最後一次至親之人向你“嘮叨”,你會付諸行動嗎?
近日,美國《跑步世界》就報道了這樣一個故事,西弗吉尼亞大學的化學教授湯姆·古特佐因為妻子生前的一句“你得去動動”,跑完了65場馬拉松。
古特佐跑完了65場馬拉松。
“你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我當初真的很胖”, 在接受《跑步世界》的採訪時,古特佐如此描述自己當年的體型,“在2000年初,我的體重最高能達到235斤。”
“我過去總是喜歡吃快餐,而且覺得這樣很舒服也很方便,尤其是在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就吃得更多。”
現在,這位化學教授不僅成功減掉了自己的體重,還完成了一項在常人開來難以實現的壯舉——在50個州跑65場馬拉松。
促使他改變的是他的妻子。
古特佐和妻子。
2001年,古特佐接到醫生的電話,他被告知自己的妻子克里斯蒂娜患有很嚴重的卵巢癌。
噩耗就這樣突然襲擊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妻子患病的那段日子裏,古特佐説自己的腦海裏只有她,“我總是在想她會做什麼,她會去哪裏,她現在感覺如何。”
雖然經歷了痛苦的手術和化療,但癌細胞還是擴散到了其他器官。
“她告訴我,‘我知道我自己的病好不了了’,”古特佐回憶稱,在預感到自己可能堅持不下去時,妻子認為是時候和自己的丈夫談一談了。
“你需要做出一些改變了,看看你自己,你的身材都已經變型了。你從來沒有照顧過我們的孩子,但是現在你必須要開始照顧他們了。”
“在這場談話之後,我意識到我需要做出改變了。”古特佐説。
古特佐完成了對妻子的承諾。
為妻子而跑,為自己而跑
古特佐開始在附近跑步,但三週後,不幸的事還是發生了。
2003年的12月5日,當時古特佐正在參加一場癌症康復慈善賽時,妻子在他奔跑的途中離開了人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4歲。
在接受《查爾斯頓衞報》的採訪時,古特佐説,“她是在我跑步時離開的,我們本來打算好好慶祝一下的,但結果卻讓人感到絕望。”
古特佐跪地祈禱。
古特佐説自己一開始並沒有跑馬拉松的想法,僅僅只是想出門跑跑,儘可能的跑遠一點,這能幫助他緩解妻子離開的悲傷,就像許多人通過跑步來發泄自己的痛苦一樣。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的他跑步的時間越來越長,跑的距離越來越遠,從2公里到10公里,然後在某一天,達到了15公里。
在妻子去世後的兩年裏,古特佐完成了10場馬拉松,從迪士尼開始,到芝加哥、到伊利諾斯、到諾克斯維爾、再到田納西州。
“一開始我堅持跑步,只是為了讓我不再過分的想念妻子。但是到後來,我想為我自己而跑,我想改變我自己。”
現在,帶着女兒一起奔跑
古特佐給自己提了更高的要求。他為自己定了一個目標:50歲生日之前,在美國50個州每個州都跑上一場馬拉松。
一開始他一年只能跑4、5場馬拉松,但是慢慢的變成一年14、15場,有一年更是跑了18場馬拉松,“我真的沉迷其中!”古特佐説道。
為了能夠在50歲生日之前跑滿50場馬拉松,古特佐在地圖上標出了所有舉辦馬拉松的城市,並且規劃好了路線。
今年,古特佐終於完成了當初定下的目標——在50個州跑50場馬拉松。為此,他花費了13年的時間。
古特佐並沒有就此停下來。今年6月26日,古特佐與朋友安奇洛一起跑完了夏威夷馬拉松,他將自己的馬拉松數量增加到了65場。
工作中的古特佐。
“這很困難,當你跑在滾燙的柏油路上時,那種熱量讓人難以忍受。”
“但是在我跑馬拉松的時候,我覺得妻子一直與我同在,她在我的腦海裏。而且我也為我自己而跑,這真的很讓人激動。”
古特佐不僅完成了他對自己的承諾,更是完成了對妻子的承諾,將兒女們照顧好。據《查爾斯頓衞報》報道,古特佐甚至帶着女兒梅根在迪士尼完成了一場馬拉松。
“這讓我想起了小時候一家人一起玩的那段時光。我一會一直跑下去的。”古特佐堅定地説。
更多專業跑步健身內容請關注本欄目微信號:sijiabenpao或搜索公眾號:私家奔跑。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7 o 'clock”:點贊
網友“管住嘴 邁開腿”:勵志
網友“絲廬花語”:為着愛在人生道路一直奔跑!
網友“krisliu2010”:愛的力量
網友“胡玉007”:厲害了
(1970-01-01)
金醫生的辦公桌上擺着踝骨模型,下面壓着學生的論文;座位上有同事緬懷的鮮花。
南方醫科大學附屬南方醫院創傷骨科主任醫師金丹6月30日晨被發現在醫院宿舍逝世,年僅45歲。據同事稱,金醫生離世前兩天,仍從清早一直工作到深夜10時許,後因身體不適在宿舍休息。
“他太累了,真希望他能夠好好歇歇。”同事感嘆。在同事眼中,金丹醫生是對工作認真負責的好同事;在學生眼裏,他是無所不答的好老師;在病人心裏,他是處處為人着想的好醫生。有網友留言,希望金丹教授一路走好,願天堂不再有做不完的手術。
6月30日下午,記者來到金丹醫生的辦公室,他的座位上擺着一束白色的百合花。除此之外,一切還保持着他離世前兩天的樣子。辦公桌上擺着一個足部骨骼模型,另一側壘着厚厚一摞學生的畢業論文。一件彆着工作證的白大褂,靜靜地掛在門後,只是主人再也沒有機會披上了。
南方醫科大學研究生導師信息庫顯示,金丹,生於1971年,今年45歲,博士生導師、副教授、主任醫師。
離世前兩天做手術到深夜
“我們都是6月30日一早知道這個消息的,非常痛心。”同事羅醫生告訴記者,其實週一(6月27日)金醫生已經覺得頭疼不舒服。“我們看他趴在桌子上,勸他回去休息。”但金醫生沒太在意,6月28日,也就是離世前兩天,他還安排了五六台手術,從早上7時30分一直忙到晚上10時,幾乎是連軸轉在工作。
手術後,因為家住得遠,金醫生買了一包方便麪就回醫院宿舍休息。或許是太累了,前天,金醫生身體不適請了假,原本這天傍晚,他還要參加一個學術沙龍。
“出事前一天,同事、家人和學生都給金醫生打過電話,沒有接聽。”羅醫生説。不過,對於醫生而言,電話沒人接很正常的事,不是在做手術,就是在忙別的,所以大家也沒太在意。
直到6月30日一早,金醫生還沒接電話,大家這才擔心起來。幾名同事來到醫院宿舍門口,聽到房間裏電話鈴聲一直在響,驚覺出事。打開門看,發現金醫生躺在地上,已經沒有呼吸。
創傷骨科副主任陳濱説,目前懷疑金醫生是在6月30日半夜到清晨猝死,估計是腦血管意外的可能性比較大。不過,最終結論還要等到法醫報告出來後才能確定。
有護士告訴記者,金醫生有一個剛上初中的女兒。雖然工作很忙,但他卻很為家人着想。“金醫生家離醫院挺遠的,聽説就是為了遷就孩子上學。他自己有時做完手術太晚了,就只能醫院宿舍休息。”護士説。
金醫生的工作服還保留着他生前的樣子,主人卻永遠不會再穿上。
吊完針直奔手術枱
“我們都不敢相信,他那麼年輕,突然就走了,他太累了。”在同事眼中,金丹醫生年僅45歲已經是博士生導師、副教授,年輕有為,對工作認真負責,凡事力求完美。“做我們這行,工作壓力本來就大,金教授又是很執着、很有追求的人。”同事羅醫生説,金醫生工作繁多,除了日常臨牀醫療工作,還有大量的教學和科研任務,金醫生還是《中華創傷骨科雜誌》的編輯部副主任,就在離世前,他的桌面還放着幾篇尚未審稿的學術文章。
“經常看到他病了,打着吊瓶還堅持伏案工作,有時剛打完吊針就直奔手術枱。”與金醫生共事的項護士回憶,有時凌晨兩三時,值夜班的同事還會看到他在辦公室寫東西。
金醫生的煙癮和茶癮很大,或許是為了消除疲勞,同事們經常看到金醫生一根接一根地吸煙。在他辦公桌上的煙灰缸裏,還留着一截剩下的煙頭。項護士説,正是因為太累了,年僅45歲的金醫生已經是頭髮花白。
同事:擦乾眼淚 繼續奮戰
“可能壓力太大,太勞累。”創傷骨科的同事任醫生感嘆,外科醫生的工作量很大,金醫生經常加班、值班,有時候連自己生病了也顧不上,一週可能有兩三天都要忙到晚上10時多。就算是週末,金醫生也要經常去外地參加會診或學術活動。
“擦乾眼淚,還要戰鬥。”還沒説幾句,同事任醫生就趕往下一個手術。事實上,像金醫生一樣,為了病人,他的同事們還要繼續在這個崗位上奮戰。
學生:他鼓舞我們前行
6月30日是南方醫科大學本科生畢業的日子,學生小黃身穿學士服,剛走到金丹醫生辦公室門口,已泣不成聲,面對着空空如也的辦公室,黃同學深鞠一躬。
“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師。”黃同學説, 在學生眼裏,金丹是位有求必應的好老師,雖然見面時間不多,但不管有多忙,只要發短信微信請教,他總會第一時間回覆。“金教授是博導,但對本科生也是親自執導。他改論文特別細緻,不僅指出問題在哪裏,還會告訴我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黃同學説。
不僅如此,金醫生還總是不斷地嘗試創新,他在微信創建金丹工作室公眾號,講解醫學知識;還和學生們一起開發骨科康復的App,開發電子病歷。“金教授對事業很有追求,他的精神也會一直鼓勵着我繼續前行。”即將成為醫生的黃同學説。
病人:他處處為病患着想
6月30日本是金醫生的專家門診時間,見不到金醫生的病人們紛紛詢問。一開始,護士們還不敢將這個消息告訴病人。
項護士説,金醫生對病人的詢問,總是及時解答,經常看到病人給他送花送錦旗。金醫生還總是為病人着想,能省則省,能不做的檢查儘量不做。項護士回憶,有一次十一,他原本放假休息,但一名股骨骨折的老年病人前來向他求助。老人家找了很多醫院,都因為放假休息無法手術。看着老人家心急做手術,金醫生最終放棄假期,為老人做了手術。
在醫院掛號系統的患者評價中,記者看到,病人對他的評價幾乎全是“很滿意”。有病人説,金教授的態度非常和藹可親,對病情輕的患者一樣很耐心。也有病人説,醫生不亂開藥,見沒傷到骨頭,就交代回去熱敷抬高腿,多休息。
生命的最後幾天
27日,金醫生髮現頭暈不舒服,趴在辦公桌休息,同事勸他別太累了。
28日,連做五六台手術,從早上7時半忙到晚上10時
29日,因身體不適在宿舍休息,沒有參加晚上的學術活動,家人、同事打電話無人接聽。
30日,電話仍無人接聽,同事進入宿舍後發現金醫生躺在地上已離世,懷疑是因腦血管意外發生猝死。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水木帛”:做醫生不容易啊,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尊重
網友“朱鋭”:願金醫生一路走好!
網友“追風”:是第一軍醫大學,我的母校!
網友“Jasmine.C”:金醫生一路走好!希望更多的醫生朋友們在給別人醫病的同時,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一句老話: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網友“森森”:一路走好
網友“森森”:原來的第二軍醫大學
網友“煎蛋溜白菜”:今年剛畢業,已經決定轉行了,雖然有點虧,但是為了以後不後悔
網友“TwNewestNews”:[蠟燭][蠟燭][蠟燭][蠟燭][蠟燭][蠟燭]
網友“祉愛一人”:這都有人説風涼話,果然是人心難救。希望醫生走好。[蠟燭][蠟燭][蠟燭]
網友“7-花仙子”:希望你在天堂可以過的快樂[蠟燭][蠟燭][蠟燭]
網友“森森”:原來的第二軍醫大學
(1970-01-01)
3月26日,一位騎着ofo共享單車的兒童在上海浙江北路天潼路路口被大客車碾壓,送醫後經搶救無效離世。按照相關規定,共享單車是不允許未滿12週歲的孩子註冊使用的,那個孩子是如何騎上共享單車的還不得而知,具體情況正在調查。
該事故或為上海首例不滿12歲未成年人使用共享單車致死事件。而讓人擔憂的是,兒童單獨騎行共享單車的情況越來越多。有網友專門拍攝了小孩使用共享單車的各種視頻:騎着共享單車晃晃悠悠地出現在車流附近;不依靠手機就將共享單車輕鬆解鎖……
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72條規定明確: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週歲。但單車企業防範兒童騎車方面明顯存在漏洞。
騎共享單車的四年級男孩命喪大客車車輪下,肇事大巴車責無旁貸,但是否還有其他人需要為此事負責?兒童能違規騎行共享單車,和一些品牌的車鎖“容易打開”有很大關係,這讓很多網友認為,共享單車的日益增多也給兒童造成了安全隱患,以致出現了這種極端慘劇,對此你有何看法?共享單車是否懷璧其罪?澎湃新聞將話筒伸向廣大市民,聽聽他們怎麼説……
彭師傅,退休行政:
“現在這種單車放置得太多太多,管理很不夠。”
“因為單車在外面,你不知道它性能怎麼樣;東扔西摔的,也不知道是好還是壞。一定要檢查下那個剎車,剎車不好,你不能騎,小孩他也不懂。“
“家長也有責任,你一定要關照自己的孩子,這個單車不能隨便用。但小孩有時候調皮不聽話的,平台也要負一定責任吧。”
“家長怎麼能監管得了呢,小孩子在外面,怎麼知道他能夠去用(單車)。
你除非把他手機沒收,不然他還是可以用啊,家長管不了。”
“建議管理,主要還是靠人管理,現在個人的素質還沒有到那個地步。我有時候單車倒了還把它扶一下,一般的人走過根本不管的。亂停亂放,停在馬路上的也有,人行道上的就不談了,好多好多,行人都要繞道。”
“現在應該還在投放單車,越來越多,這些東西成災了就亂了套了,影響上海這個城市。”
韋女士,從事醫藥行業:
“其實共享單車不止一個公司或一個品牌在做,就上海來説應該有很多。所以它的便利是一定存在的。因為解決了最簡單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從健康領域來説,去健身房是一方面,但是如果説能有更方便的地方——比如説在街上騎車也是不錯的。”
“上海接受度比較高,更多的共享單車公司也會優先開發上海這個地方,也就越來越多停放自行車的地方被共享單車佔滿了。另一方面來説市民本身也有自己的出行工具,車輛的擺放可能會有問題。”
“坦白説這件事我是從你這裏知道的,乍聽之下我自己感覺大家都有責任。它涉及了共享單車,還有小孩子騎了共享單車,我覺得可能需要考慮它背後隱藏的威脅,共享單車的管理模式是不是可以在某些方式上做改進。”
“我覺得(從車禍這個層面)是不應該和共享單車有關係的,交通事故包括交規的教育和更多領域的東西。”
“我個人覺得就開車來講它是有年齡限制的,就比如轎車的話18-75歲,但是自行車本來它適應的人羣就是非常廣的。我不覺得做這種的限定會有助於降低這樣的交通事故,現在是個小孩子,但是如果是個成年人大家要怎麼想呢。”
“交通教育的問題不應該只是家長和學校,這是個全民素質的問題。”
“因為(共享單車)這個新鮮事物的存在是有它的合理性的,因為有使用的必要。從它帶給大家的利處來説,還是持續保留這個東西比較好。”
譚先生,從事二手汽車行業:
“應該在每個單車上寫點提示,低於多少歲要在大人監護下才能用這個單車。”
“有的12週歲的小孩子個子已經很高了,他可以自己駕馭這個單車,就沒有問題。個子小的孩子的話有家長監管比較好。”
“我覺得ofo要在源頭解決,提示也要有,不能機械鎖就可以開鎖,最好和摩拜一樣掃碼開鎖。”
“生意有生意之道。市場肯定有競爭,必定會有它的優勢,或者是成本低或者是用户體驗高。”
“出現一個新事物,還是稍微有點排斥的,但是久了習以為常。10個人有7個人都停得好好的,為什麼我不停好呢?但是100個人裏2個人亂停也是無法避免的,有些東西無法避免,不可能100個人都很規則很規範的。”
竇女士,品牌宣傳:
“大巴司機和小孩子的監護人應該是負有直接責任的。”
“ofo也確實應該用一些手段保證對未成年人的保護。ofo這個平台也才剛剛興起嘛,我們也不能對它有特別高的要求,因為一個良好的平台是需要時間來積累以及改善的。”
“我覺得在這個行業需要出台一些新的措施,還有就是人們從自身角度做起,我們盡力做好我們自己。”
裴先生,36歲,文創行業:
“責任應該是互相的,共享單車應該要有一個機制,年齡不到的小朋友不能註冊的。還有一個就是社會上宣傳沒有到位,因為不止小朋友,還有很多剛學會騎車的人就開始騎車,我覺得這是很危險的事情。不適合騎單車的人就不應該去騎共享單車。”
“鎖是技術方面的原因,不應該成為事故的主要責任。”
“(機械鎖)是一個戰略考慮吧,我們沒有辦法去幹涉。如果市場競爭力不夠,那麼他們就沒辦法走下去;如果發展得好,他們自己都會更新換代。”
“(ofo)是為了讓更多人來使用,對我們也有好處。可是(如果小孩子)是通過非法手段打開,這個就很難講了。”
王女士,80後,自由職業:
“自身或者父母的責任比較大一點,單車肯定也要負起一定的責任。”
“要給小孩灌輸一下安全的意識,父母有責任看小孩子手機裏的app,刪掉。小孩子總要自己到外面,防患於未然。”
“(共享單車)肯定是要身份實名制,然後要刷臉。”
“再高的開鎖(成本),無論再好肯定也能開啊。技術門檻再高也要看用的人,和鎖沒有什麼關係了。”
“我覺得這個東西蠻好的,低碳環保。亂停亂放還是靠用車人的自身約束,靠自覺。”
“現在不是有定位的嘛,如果定位到小區樓下,最後使用的人罰款或封掉賬號,影響到個人信用的問題。”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Mr.O”:瞎猜一下:監護人負50%責任,共享單車25%,肇事車輛25%。大家信嗎?
網友“M.D.”:怪小孩和小孩監護人
網友“太極”:中國己出賴貓文化。
網友“我心飛翔0391168”:這都什麼邏輯啊!!去動物園害死老虎,去醫院打醫生護士,出事就鬧事,自己沒責任啥都是別人造成的麼!!!!!
網友“美麗草原我的家”:無賴啊真心替有這樣國人感到恥辱
網友“叮叮噹”:在學校騎小黃車的時候,一個不足12歲的小孩迎面騎小黃來,我本來想掉車頭回去提醒他注意安全,結果那個孩子不知是想和我比車技還是怎麼回事,他也掉了個頭,突然一下子重心不穩就摔了! 好在是在學校裏,路過的機動車都開得很慢,看他安全調頭回去,我也就放心了,但還是後怕!最後悔的是最後還是沒有提醒那個孩子,當時太着急去上課了。
網友“半斤白酒半包煙”:時間長了就好了……
網友“太平書生”:共享單車最好能盡到告知義務。
網友“曦 瑤。”:原先我也認為監護人和孩子承擔的責任應該更多一點,畢竟選擇使用權是在自己手裏的。但是今天在我騎ofo被甩出去(使用前有專門做檢查是沒問題的),整個車子壓在我身上,整個過程不超過3秒,一臉懵比,幸虧是在廣場上,如果要是在街道上,估計今天上頭條的就是我了,共享單車確實給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是惡意破壞車子以及沒有立即處理的損壞車子造成的結果應該誰來承擔呢?
網友“Pearl”:監護人至少八成責任。現在上學放學高峯,滿街都還是讓孩子自己騎車的家長。你縱容孩子騎車,出了事又找別人來背鍋,自己摸摸良心吧!
(197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