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個什麼樣的人 王莽改制失敗的原因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漢朝的劉氏禪讓,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是王莽篡漢立新朝,同時也有史學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胡適指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王莽是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縣東),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
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後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
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
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因傳統史觀較鄙棄篡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王莽此後一直被中國曆代史家形容為偽君子。
他當上皇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五均賒貸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回覆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由於政策多存在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另外措施又不合時宜,所以措施如王田制推行四年便令民怨沸騰。
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極為不當,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於之印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之章,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爭不絕。
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衞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鬥,部下死傷略盡,也退至漸台。這時他的兒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將他喝住,父子倆一起守着王莽,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
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問杜吳王莽的屍身在哪,杜吳告訴他在“室中西北陬間。”公賓就斬了王莽的首級,懸於宛市之中,數十個軍士爭相殺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屍體。百姓們聽説王莽的首級在宛市,‘共提擊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滅亡,王莽的頭顱,被後來歷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大火,王莽之頭焚燬。
王莽篡漢指的是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漢朝政權建立新朝的歷史事件。
西漢自漢武帝以後,皆以外戚輔政,漢元帝皇后王政君,六十餘年為天下母,輔佐了四個皇帝。外戚王莽以姑母王政君為憑藉,最初裝出恭謹勤勞的樣子,不知疲倦地工作。後來他廣結名士和將相大臣,深得人心,凡是來投奔他的,不論地方遠近,出身貴賤,他一概收用,讓他們做官。為了收買人心,他把從自己封邑里收來的錢和糧,都拿出來贈送給賓客,而自己家裏卻過着十分儉樸的生活,朝野上下皆贊王莽。漢哀帝死後,王莽官居大司馬,以太后名義執掌軍政大權,立漢平帝,並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后,漸漸在朝中大權獨攬。公元5年(元始五年)十二月,漢平帝死後,王莽指使同黨向太皇太后王政君上書,要求讓他代天子臨朝。王政君無奈,只好順從這一要求,由王莽攝政,稱為“攝皇帝”。
公元6年,王莽改年號為居攝元年。三月,王莽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皇太子,號稱“孺子嬰”,以效仿周公攝政舊事,為代漢做準備。此後數年間,關於王莽代漢稱帝的符命圖讖頻繁出現。公元8年(居攝三年),梓潼人哀章製作銅匱,內藏《天帝行璽金匱圖》與《赤帝行璽某傳予黃帝金策書》,偽託漢高祖遺命,令王莽稱帝。於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廟接受銅匱,然後戴上王冠覲見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宮前殿,即天子位,定國號為“新”。至此,西漢滅亡,王莽達到了他的託古改制、篡漢自立的政治野心。
公元9年元旦,王莽篡位稱帝,登基成為一朝開國君主,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
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復古改制的幌子,下令變法。第一,把全國土地改為“王田”,不準買賣;第二,把奴婢稱為“私屬”,不準買賣;第三,評定物價,改革幣制。
王莽改制期間出台的一些政策違背了客觀規律。
如“王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井田制重新分配。在這裏王莽着意於立即消除土地兼併,初意未始不善,但這一政策違背了當時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規律,這就註定了它的失敗。結果,既沒有能力兑現無田者可按標準受田的承諾,又危機官僚大地主的特權利益。
再如幣制改革恢復已被歷史淘汰的原始貨幣,直接違反貨幣發展規律,徒增貨幣流通的障礙。
其次改革過急過速,容易採取一些過頭的政策措施而損害大多數人的利益,致使改革失地社會基礎。
如王莽將奴婢改為“私屬”,並禁止奴婢買賣,本意是要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解決社會上日益嚴重的奴婢問題。但這項措施也遭到了上自蓄奴之家,下至失地之民的反對,因為禁止奴婢買賣,既觸犯了官僚、豪富的利益,又使失去土地而無路可走的農民斷絕了一條賣身為奴的生路。
第三王莽還採取行政手段,對不恰當的改革措施強制推行,引起普遍不滿。
如幣制改革中以小易大,以輕換重,所鑄大泉,重不過12銖,只相當於五銖錢的2.4倍,卻要當五銖錢50枚用,所鑄重一銖的小泉,卻要與五銖錢1枚相等。如此不合理比值的存在,就難以禁止盜鑄私錢。王莽只得實行諸如“以私鑄錢死”、“一家鑄錢,五家坐之,沒入為奴婢”等嚴刑酷法來強行禁止。但是,政策強制對於經濟規律是無法抗拒的。所以不管王莽把政治強制強化到何等程度,依舊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想當然的改革措施終究得不到貫徹,不切實際的亂改還引起社會的混亂。
地皇三年(公元22年),王莽見四方農民相繼起義,王匡,廉丹等數戰不利,知天下潰畔,事窮計迫,乃議遣風俗大夫司國憲等分行天下,除井田、奴婢、山澤、六筦之禁,即位以來詔令不便於民者皆收還之,事未及行而舂陵兵起,新朝滅亡。
王莽建立了新朝之後,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這些改革用現在的眼光來看,超越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改革失敗,民不聊生,最終導致了綠林、赤眉起義,走向了滅亡。
如果將他的改革推後幾百年,也許結果就會不同了……因此,王莽是最像穿越者的造反者,因為他超出了時代的發展規律。
王莽改制:又稱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為緩和西漢末年日益加劇的社會矛盾而採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託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幣制改革、商業改革和官名縣名改革。
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劉嬰)的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作為新朝都城,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王莽開始進行的全面社會改革。
王莽仿照《周禮》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分配,又廢止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貸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權力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刑罰、禮儀、田宅車服等儀式,不停回覆到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僅未能挽救西漢末年的社會危機,反而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由於政策多迂通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不斷引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到了天鳳四年(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四起,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導致新朝的滅亡。
王莽謙恭是指新朝開國皇帝王莽,在階級矛盾尖鋭西漢末年,所表現的勤儉節約,禮賢下士,公正無私,孝悌忠信等一些列不同於當時王氏家族成員的謙恭態度。而為當時的士人所讚譽。從而為其最終掌握漢王朝大權,並最終代漢稱帝創立新王朝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王莽生於漢初元四年(前45年),父王曼,兄王永。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王氏家族是當時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淨,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王莽一些列謙恭的表現目的旨在掌握大權,篡漢稱帝,所以被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鉅奸”。其謙恭的表現往往被人認為是掩蓋自己野心的舉措。然而在近代仍然有人頌王莽的所作所為。不過從王莽的改革來看王莽的謙恭行是在掩飾自己的野心。
話説劉秀兵敗共城,王莽率兵窮追不捨。劉秀隻身一路逃到了溝深林密的八里溝,已是飢渴難耐,筋疲力竭,若不是求生的慾望支撐着他,早就一頭栽倒在地了。
劉秀進了山口,便有種異樣的感覺。等他過了二仙橋,一股異香撲面而來,一眼望去,只見遍地桃樹,一望無盡。時下正是四月天氣,桃花紛紛盛開,天地之間彷彿都被這嬌豔欲滴的桃紅包裹着,恍如仙境。
劉秀看得痴了,但難以忍受的飢渴又襲上心頭,令他無心流連美景。他想現在能有個桃子充飢該多好啊,可此時桃花才剛剛開放,哪裏會有桃子啊!劉秀不由得長嘆了一口氣,誰知,這一口氣卻颳起了一陣旋風。風到處,滿樹的桃花都隨風凋謝,花瓣紛紛揚揚,宛如下了一場桃花雪。眨眼間,只剩下了一片光禿禿的枝幹。這時,只見一顆巨大鮮紅的桃子出現在遠處光禿禿的枝頭上,格外醒目。劉秀又驚又喜,跑上去就想摘來充飢。
劉秀的手剛碰到巨桃,卻“啊”地一聲叫了起來,疼痛難忍。原來巨桃上有一層細絨毛,如同鋼針一般,只要碰到,就會被扎得通徹心肺。眼看着巨桃就在眼前卻吃不進嘴裏,劉秀不由得仰天長嘆:“真是老天絕我啊!”
“你想吃我嗎?”這時一個怪怪的聲音在劉秀耳邊響起。
劉秀一驚,這時聲音又響了起來:“你如果給我一個封賞,我就讓你吃!”
這回劉秀聽清了,説話的竟然是面前的巨桃,驚愕不已,隨即又無奈地嘆了口氣:“我一個逃亡之人,哪裏能封賞你什麼。”
“謝主龍恩!”劉秀話音剛落,巨桃就從枝頭落到了地上,桃身前後擺動,就象在給劉秀磕頭謝恩。
劉秀有些懵了,忙説:“我……我可沒有給你什麼封賞啊。”
巨桃卻激動地説:“您不是已經封我為桃王了嗎,我都聽到了!”
原來劉秀説的“逃亡”被巨桃誤聽成了“桃王”。
“您只要把我放到桃花灣裏,用水一洗,我身上的絨毛就會自動脱落。”巨桃説道,“吃了我保準讓您飢渴全消,渾身有使不完的力氣。”
聽巨桃這麼一説,劉秀提着巨桃去了桃花灣邊。把巨桃往水中一放,果真,那層鋼針般的絨毛就全都脱落了,露出了鮮嫩多汁的果肉。劉秀把巨桃放到嘴邊,一股香甜就沁入心脾,咬了一口,只覺得甘甜若飴,頓時疲怠盡消。
劉秀剛把巨桃吃光,王莽就追了上來。王莽胯下騎着一匹“毒龍馬”,一眼就看到了桃花灣邊的劉秀,獰笑道:“劉秀小兒,看你還往哪裏逃!”
劉秀沒想到王莽追來的這麼快,頓時驚慌失色,他把嘴裏的桃核往水裏一吐,只聽“倏”地一聲,桃核從中間分開,變成了一葉桃核舟。劉秀來不及多想,跳上桃核舟,划着水就想逃走,可桃核舟只在原地打轉,並不前進。王莽看得哈哈大笑,手一揮,手下的軍卒上來就要捉拿劉秀。
劉秀急得一聲大喊:“桃王桃王,速速救駕!”話音剛落,就見漂浮在水面上的絨毛突然間變成了成千上萬條小魚,聚攏到桃核舟下,架起桃核舟,迎着溪水就逆流而上。劉秀只聽得耳旁呼呼風聲,桃核舟如同離弦之箭,把王莽的追兵甩在了身後。
岸上的王莽傻了,眼看着手到擒來的劉秀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氣得暴跳如雷,一拍胯下的毒龍馬,毒龍馬便化成一股黑雲,把王莽送上了身前高達百丈的“棺材峯”。王莽登高俯瞰,只見劉秀乘坐的桃核舟已經過了山神廟,越走越遠。王莽又急又氣,抓過一把石子,念動咒語,口中喊聲:“去!”只見細小的石子頓時都變作了斗大的巨石,飛蝗般地向劉秀砸去。巨石如雨點般從天而降,劉秀嚇得縮成一團,但桃核舟就象長了眼睛,在溪流中閃展騰挪,巨石根本砸不到它,全都落入了溪流之中。
至今在八里溝的溪流中仍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巨石,據説就是當年王莽砸劉秀時落下的。
王莽砸不到劉秀,非常懊惱,又在毒龍馬的屁股上狠狠一拍,毒龍馬就化成一條黑麪獠牙的毒龍,向劉秀追去。這黑毒龍乃是一條妖龍,駕着黑霧,時間不大就追上了劉秀。王莽騎在黑毒龍身上,從腰間拔出蟒蛇刀,獰笑着向劉秀砍去。劉秀眼見王莽從頭頂上揮刀而下,卻無處可逃,眼睛一閉,只好聽天由命。
誰知,這時黑毒龍卻突然從半空中摔了下來,把王莽摔得鼻青臉腫。再看黑毒龍,蜷縮在地上如同一隻小可憐蟲,渾身顫抖。
王莽抬頭一看,發現不遠處的山頂上站着一個老頭,身穿道袍,後挽髮髻,白鬚飄飄,口中唸誦着經文。正是曾作“道德經”五千言的老子李耳。老子怎麼會到這裏呢?卻説這日,老子去王母娘娘那裏赴宴,正從八里溝上空路過,突然聞到一股殺氣,掐指一算,知道劉秀有此一劫,便前來相救了。
王莽知道自己不是這老頭的對手,便想起了師兄赤蟒精。王莽當年下山時,師兄赤蟒精送給王莽一口金鐘,説如果遇難只要敲響這口金鐘,他就會前來相助。誰知王莽一路順風地篡位做了皇帝,根本沒有用上金鐘,今天他知道來者不善,便想請師兄下山相助。
王莽把金鐘往空中一拋,只見金鐘隨風越長越大,眨眼已如同一座山峯一般。王莽又施展法術,運起一塊巨石,撞向金鐘,只聽震耳欲聾的一聲,響徹千里。
再説赤蟒精正在修行,突然聽到求救鐘聲,知道師弟遇難了,馬上變化身形,運用御風之術,來到了八里溝。赤蟒精問王莽:“師弟,遇上了什麼麻煩?”
王莽一見師兄,喜出望外,指着老子,叫道:“師兄,這老頭攔住了我的去路,阻止我殺劉秀,不殺了劉秀,我這江山就坐不穩啊!”
赤蟒精翻着怪眼看了看老子,説道:“呔,你這老頭,趕緊讓開一條道路,不然就讓你死無葬身之地!”
老子並不理會赤蟒精,依舊唸誦着經文。赤蟒精見老子無動於衷,惱羞成怒,搖身一變,變成了一條几十丈長的大紅蟒,張開血盆大口,向老子噴出一口紅色的毒物,一股令人作嘔的血腥氣頓時瀰漫開來。老子並不驚慌,把袍袖輕輕一揮,毒霧就慢慢地散去了,隨之而來的是一股令人神明氣爽的清香。
赤蟒精見老子破了自己的法術,好不惱怒,搬起金鐘,就向老子擲去。山峯一般大小的金鐘從空中壓下來,老子來不及躲閃,被壓在了金鐘下。赤蟒精和王莽一見,都得意地大笑起來。
誰知,他們的笑聲還沒落,金鐘突然騰空而起,又呼嘯着向着他們砸來。王莽眼尖,化成白蟒鑽進了山縫裏。赤蟒精卻沒來得及逃脱,被金鐘壓在了下面。但這赤蟒精也並非等閒之輩,在金鐘內拼命地掙扎,直攪得亂石橫飛,地動山搖,這時老子掐了個金剛訣,手指一彈,在金鐘上印了一座佛龕,內有九尊鎮山佛像,鎮壓着赤蟒精。果然,赤蟒精在金鐘裏就沒有力氣再動了。
後來,金鐘慢慢地變成了一座山峯,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鐘山,也稱“倒掛金鐘”。金鐘上的佛像被稱為“鐘山九佛”,世代鎮壓着赤蟒精,以防它再作亂。據説誰能在佛龕裏看出一佛,便得一福,尋得越多,福氣便越大。
老子本來想把王莽一起給收了,怎奈王莽氣數未盡,只好收走了黑毒龍。老子所在的地方留下了一座山峯,被稱為“老子講道”,日夜唸誦着道德經,為人們祈求平安。
王莽見師兄被壓在金鐘下,正自心驚膽戰,突然見老子駕着祥雲離去了,不由得竊喜連連,化成白蟒,又向劉秀追去。
再説劉秀駕着桃核舟,過了羊洲地,突然被面前一道天瀑擋住了去路。只見這天瀑高達百丈,如同白練垂空,飛流而下,雪浪翻滾,吼聲震天,好似千軍吶喊,又如萬馬奔騰,震人心絃,驚人魂魄。
劉秀看得心有餘悸,他環視四周,見三面都是刀劈斧削一般的懸崖峭壁,已無路可逃,不由得焦急萬分。正在劉秀着急地尋找出路之時,王莽化成的白蟒已氣勢洶洶地追了上來,張開血盆大口,就向劉秀撲來。
劉秀嚇得一驚,從桃核舟上掉進了天瀑下的青龍潭裏。劉秀不習水性,連灌了幾口水,沉入了潭底,等他睜開眼時,卻看到一座氣勢恢弘的龍宮。劉秀被水灌得暈頭轉向,一頭撞向了龍宮大門。大門應聲而開,只見一條青龍出現在劉秀面前。青龍一見劉秀,俯身便拜:“小龍叩見真龍天子!”説罷,往劉秀嘴裏塞進一顆定水神珠,劉秀服了神珠,就如同在平地一般了。
青龍問劉秀:“天子怎會駕臨這裏?”
劉秀嘆了口氣,説道:“我是被王莽追得無路可逃了啊。”
青龍忙説:“天子莫慌,小龍送你過了天瀑,王莽就追不到了。”説着把劉秀馱在身上,飛出了水潭。
王莽化成的白蟒正吐着信子在潭邊尋找劉秀,卻見潭中竄起一股水柱,一條青龍馱着劉秀沖天而起。王莽看呆了,只見青龍馱着劉秀,迎着奔騰咆哮的天瀑逆流而上,所到處,瀑水分開一條道路,眨眼間,青龍已把劉秀送上了高達百丈的葫蘆崖。王莽回過神來,急忙去追,當他追到天瀑的半山腰時,青龍已經放下劉秀,又衝了下來,在奔騰的瀑水中擋住了王莽的去路。
王莽兇狠地吼道:“趕緊讓開道路,不然要了你的命!”
青龍輕蔑地説道:“那就看看你有沒有這個本事了!”
於是,一條青龍,一條白蟒,就在天瀑中撕鬥起來,直鬥得狂瀾翻滾,天昏地暗。
王莽雖然厲害,可他怎是青龍的對手啊,時間不大,已漸漸不支。王莽卻並不死心,他眼珠一轉,頓生一計。只見他佯裝不敵,轉身而逃。青龍見王莽突然逃走,就是一愣,王莽趁青龍大意之際,一掉頭,突然把嘴裏的兩顆毒牙射了出去,如同兩把尖刀,射進了青龍的胸口。青龍哀鳴一聲,鮮血崩射而出。王莽趁機又掉頭攻了上來,青龍身負重傷,越鬥越弱,漸漸不敵,就想返回青龍宮,可王莽虎視眈眈地截住去路,青龍無處可走,只好逆水而上,沿着天瀑之上的河水去了不遠處的黑龍潭。青龍灑了一路的鮮血,鮮血把河水裏的石頭都染紅了,這條河就成了後來的“紅石河”。
劉秀被青龍送到崖頂上,沿着密林小路,一路跌跌撞撞地向西跑去。王莽化作白蟒也沿着崖壁偷偷地爬了上去,向劉秀追來。
天色漸漸發白,跑了一夜的劉秀估計王莽不會再追上來了,就坐在一棵大樹下想歇息一會。哪知剛坐下來,一條白蟒就撲到了他的身上,緊緊纏住了他的身子。並把大嘴一張,向劉秀咬去,眼看着劉秀就要葬身蟒腹。這時,一陣石子向白蟒疾射而來,白蟒被砸得疼痛難忍,在地上翻滾起來,漸漸鬆開了劉秀。
白蟒一翻身,化成了人形,往石子投來的方向望去,見樹上有好些只獼猴,正在一隻個頭奇大的猴王的指揮下,向他投擲石子。王莽雖然恨的牙根疼,卻無心理睬它們,揮刀又向劉秀砍去。這時,數只獼猴從樹上跳下來,手裏揮舞着樹棍,攔住了王莽。劉秀趁機又向深山裏逃去。
王莽掄着蟒蛇刀向羣猴砍去,蟒蛇刀威力無比,羣猴的棍棒都被砍斷了,幾隻獼猴也慘死在蟒蛇刀下。但是,猴羣並不退縮,在猴王的帶領下,仍和王莽拼死搏鬥。見劉秀跑遠了,猴王一聲呼哨,羣猴呼啦一聲就消失不見了。
王莽氣的火冒三丈,提着蟒蛇刀又向劉秀追去。
劉秀跑了一段路,實在是跑不動了,眼看着王莽越追越近,焦急萬分。這時,劉秀突然被人拉了一把,幾下拉到了路旁的大樹上。劉秀一看,原來是猴王。猴王不由分説,上來就把劉秀的衣服給扒了下來,劉秀正不知所措,猴王已把劉秀的衣服穿到了自己身上,對劉秀往山西方向一指,就跳下了樹,向着相反的方向跑去。
劉秀躲在枝繁葉茂的樹上,非常隱蔽,眼看着王莽從樹下向猴王追去,知道猴王也是凶多吉少,不由得又落下淚來。
王莽以為猴王就是劉秀,沒想到越追越遠,他一着急又變成了白蟒,向猴王追去。猴王雖然熟悉道路,又擅長奔騰跳躍,怎奈王莽有法力在身,從天明一直追到天黑,整整一天,猴王已是體力不支,而王莽卻越追越兇。眼看着追上了猴王,王莽得意不已,化成人形,拔出蟒蛇刀,向着猴王砍去。這一刀,正把猴王的頭砍下來,王莽狂喜不已,可等他看清了,卻發現竟是一隻猴頭,這才知道中了調虎離山之計,懊惱萬分。等他再追回去,劉秀早就逃到了安全的地方
後來,劉秀重新組織人馬,經過幾次大戰,終於打敗了王莽,為老百姓除掉了妖君,恢復了漢室江山,這已是後話。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殺了漢平帝。漢平帝的皇后是王莽的女兒,生下一子劉秀,王莽為斬草除根,非殺掉劉秀不可。正在危急時刻,一個忠臣巧使掉包計,用自己妻子剛生下的女兒將襁褓中的劉秀換了過來,對外保密,説是自己的兒子,後來不知道怎麼被王莽知道了,下令追查,看掩藏不住,就叫劉秀連夜隻身逃出京城長安。那時,劉秀已是十幾歲的小夥了,他隱名埋姓,受盡風霜飢寒,輾轉潛逃到河南南陽一帶,求賢訪才,積蓄力量,起兵討伐王莽。
白河灘一仗,初戰不利,人馬被打散,劉秀獨自一人向南陽西北方向伏牛山逃去,王莽帶兵在後面緊緊追趕。這天,劉秀跑到一座荒山下面,當時正是六月盛夏,赤日炎炎似火燒,又加上久旱不雨,劉秀又飢又渴,癱倒在一塊立陡的石壁下邊,熱得劉秀張開大口直喘粗氣,劉秀心想,莫非今天我要死在這裏?不由得自言自語道:“山哪,你歪歪頭轉轉身,給我遮個蔭涼,讓我逃出一條活命吧!”話音剛落,那山峯真的向劉秀歪了過來,一片蔭涼正好把劉秀遮住,劉秀倖免一死。
劉秀喘息一會兒,嘴裏渴得冒火肚子又餓。這時從山腳下叫“來溝”的村莊上走來一位老婆婆,手提一隻小瓦罐,劉秀勉強掙扎起身子,向那老婆婆深施一禮,説:“大娘,我快要餓死了,救救命吧!給口吃的吧!”劉秀雙手捧着飯罐,臉一仰嘴一張,一口氣把一罐小米湯喝得只剩下半罐。老婆婆把剩下的提到老伴那裏,老伴一看惱了,斥責老婆婆給他送飯送的少,老婆婆把剛才的事情一説,老頭不但不生氣,還把剩下的又讓劉秀喝了。正説話之間,山那邊傳來人喊馬叫,劉秀慌忙拜謝老人,掏出一錠銀子,轉身向附近山溝躲藏。
後來,劉秀到洛陽登基稱帝,回憶起這件事,派一位大臣到這座山下的“來溝”村查訪老倆口,要重謝老人,一問老兩口早已下世。劉秀為報答老人恩情,下旨在此山上修建一座廟,這座廟命名為“先亡廟”,就在遮山頂上。
王莽幣為西漢末年到新朝時期王莽幣制改革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
王莽當政後,為了削弱漢朝舊族勢力,以及 對百姓的財富掠奪,他以「託古改制」為名進行了一系列的幣制改革。刀幣和布幣都在改革中恢復,但從形態上與春秋戰國時的並不相同。由於幣制複雜混亂,導致民間交易很不順暢。並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不斷縮小,價卻越來越高,實質上剝削了普通民眾的財富。幣制改革的失敗也是新朝迅速滅亡的原因之一。儘管王莽的改革是失敗的,但他所發行的一系列錢幣卻是古錢史上的精品。貨幣多采用懸針篆的字體,製作十分精美。國寶金匱直萬是價值最高的古錢之一,存世僅兩枚。
李如森著《中國古代鑄幣》(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第376頁雲:“(王莽)初以‘大泉五十’一枚,當五銖錢五枚”,這便是王莽稱帝前居攝二年(公元7年),首創的我國第一枚紀值貨幣。筆者收藏的這枚“大泉五十·背一”錢,經考證其背景和鑄造工藝等,可斷為樣錢,諸錢譜未載,十分罕見。
該錢徑2.8釐米,厚0.3釐米(厚肉),重6.8克,紅銅質地精良,生坑紅綠硬鏽,錢形光潔如斬,四邊斜折向上,四角微圓,內外廓形制呈現齊刀鑄造技術之精髓,雄渾高挺;懸針篆書錢文瘦而有勁,精美度異於常品,凸顯王莽大泉五十銅範之風貌。
此錢異於常品的是,背穿上橫廓右肩平行澆鑄的“一”字,鑄型呈明顯的型腔壓力狀,根植入骨的紅鏽色與錢渾然一體。“一”字書法左起筆粗下筆細,收筆纖細如針,與錢文書風吻合,為莽錢懸針篆特徵。其背“一”的位置異於一般紀值錢,與去年出土的一枚漢代壓勝錢“羊酒”之“酒”字下所鑄懸針篆“一”的位置約定俗成。其實,古錢幣背面所鑄星、月紋及文字,並非都固定地鑄制在穿廓旁的中間,如戰國聳肩尖足空首布幣的紀值數字“八”,鑄在其中心線靠右的頂上部;周元通寶錢的月紋和乾元重寶的“洪”,均鑄在穿頂上角中間;古代鑄錢第一高手徽宗皇帝的“大觀通寶”小平錢背星、月紋同時鑄制在穿的右角頂旁。據此,足以説明此“大泉五十”背“一”的位置是成立的。
那麼,此錢背“一”字是否為“大泉五十一枚當五銖錢五枚”紀值呢?我們可從與“大泉五十”同時期所鑄“錯刀”、“契刀”的含義中得到論證。錯刀錢文“一刀平五千”中的“平”字,舊指一種衡量的標準,標明瞭一枚錯刀值五銖錢五千枚。契刀,據《説文解字》記載:“卷……契也,卷別之書,以刀判契其旁,故曰書卷(鉉作契卷)。”契刀其意為“刀卷”,“契刀五百”即標明瞭一枚契刀值五百枚五銖錢之“刀卷”。此大泉五十背“一”字,即為錯刀之“平”、契刀之“卷”之意,標明“初以大泉五十一枚,當五銖錢五枚”。五枚五銖錢,即二十五銖,古算二十四銖為一兩,背“一”為當一兩紀值。
王莽第一次幣制改革試鑄的“大泉五十”背“一”錢,只當五銖錢五枚,因其尚未篡漢,其橫徵暴斂天下財富的面目尚未完全暴露。而在其篡漢後的第二次幣制改革後,廢刀錢,將大泉五十與小泉直一併行,使重約7克左右的大泉五十,瘋漲到抵五銖錢50枚。
然而,王莽大膽改紀重貨幣為“紀值貨幣”,獨創我國貨幣十進制,解決了長期以來貿易上換算的不便。
王莽嶺風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古郊鄉境內,因西漢王莽趕劉秀到此地安營紮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嶺、錫崖溝、崑山、劉秀城四個景系,由晉城市蘭花集團2003年開始經營開發。總面積150多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700餘米,最低處跌入河南省輝縣市境內僅300米左右,是南太行的最高峯,風光秀 麗,景色誘人。這裏的雲海、日出、奇峯、松濤、掛壁公路、紅巖大峽谷、立體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素有 “清涼聖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譽。毛澤東生前秘書、當代詩壇領袖李鋭暢遊景區後稱讚道:“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峯 聚,何須五嶽攀。”
王莽嶺風景旅遊區,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全民健身户外活動基地、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和國家精品紅色旅遊示範點。
王莽嶺景區,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東南部古郊鄉境內,因西漢王莽趕劉秀到此地安營紮寨而得名。包括王莽嶺、錫崖溝、崑山、劉秀城四個景系,總面積150多平方公里,由晉城市蘭花集團2003年開始經營開發。
王莽嶺景區,是南太行的最高峯,最高海拔1700餘米,最低處僅800米,風光秀 麗,景色誘人。這裏的雲海、日出、奇峯、松濤、掛壁公路、紅巖大峽谷、立體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素有 “清涼聖境”、“避暑天堂”“世外桃源”、“太行至尊”之美譽。毛澤東生前秘書、當代詩壇領袖李鋭暢遊景區後稱讚道:“不登王莽嶺,豈識太行山。天下奇峯 聚,何須五嶽攀。”
近 年來,隨着山西蘭花集團傾巨資和高規格開發建設,王莽嶺景區已成為具有集高、中、低檔,度假、會議接待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曾先後迎來原國家副主席曾 慶紅、全國人大常委副委員長韓啓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如今,王莽嶺景區已被北京大學、國務院參事室、太行藝術大聯盟等多家單位指定為夏令營基地、攝影基 地、外景拍攝基地、休閒基地、渡假基地及療養基地等。
1、死因:王莽統治的末期,天下大亂,新莽地皇四年,更始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亂軍之中。
2、個人簡介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新都哀侯王曼次子、西漢孝元皇后王政君之侄、王永之弟、衍功侯王光之叔,中國歷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即新始祖,也稱建興帝或新帝,公元8年-公元23年在位。王莽為西漢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員,其人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視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選,被看作是“周公再世”。公元8年12月,王莽代漢建新,建元“始建國”,宣佈推行新政,史稱“王莽改制”。王莽共在位16年,卒年69歲,而新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朝代之一。
3、人物評價
王莽是一位在歷史上備受爭議的人物。古代史學家以“正統”的觀念,認為其是篡位的“鉅奸”。但近代帝制結束之後,王莽被很多史學家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胡適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王莽改制的失敗,固然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他性情狂躁、輕於改作,一味慕古、不切實際,剛愎自用、所用非人,這些性格特徵使他在改制中既不能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政策,又不能建立一個高效率、有威信的推行新政的領導班子,因此改革註定要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