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麗家的孩子今年已經快2歲了,因為平常爸爸工作忙,孩子基本都是小麗自己帶。
每天,小麗跟孩子之間都要上演這一幕:“寶寶,別玩了,來吃飯了”,十分鐘後,“快點過來吃飯!”又過去幾分鐘,“怎麼叫你半天了還沒動靜,非得逼我發火是嗎?快點過來吃飯!!!”
每次叫孩子做什麼事情,一開始語氣還算温和,但叫了兩次沒反應後,小麗但火山就感覺要隨時爆發似的,控制不住地總想吼孩子,而孩子這個階段又有點叛逆,不怎麼聽話,吃飯不認真吃,睡覺不好好睡,越忙的時候孩子越搗亂......
小麗感覺每天情緒都在崩潰的邊緣,隨時可能情緒爆炸,其實她也感覺這樣對孩子吼叫不是很好,但媽媽獨立帶娃本就不容易,加上平常遇到的煩心事,孩子一不聽話,就忍不住想把火撒在孩子身上。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看過德國的經典繪本《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主要講的是一隻可愛的小企鵝孩子和企鵝媽媽之間的一些非凡經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着我生氣地大叫。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裏,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里,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中,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個謎。
我就剩下了一雙腳,跑啊跑......我想叫,但沒有嘴。我想找,但沒有眼睛。我想飛,但沒有翅膀。跑啊跑,到了傍晚跑到了撒哈拉大沙漠,我累了。
這時一個大影子罩住了我。是我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開着大船來了。她已經把那些丟掉的部分給找了回來,並把他們重新縫好連上。最後找到了我的腳,這下全縫好了。
“對不起!”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對我説。然後我們就開船回家了。”
故事的內容並不算複雜,但卻很值得我們深思、反省。企鵝媽媽的一句“對不起”,孩子就原諒了我們。但我們可曾想過,有些傷害即便是修補好了,卻依然有傷痕存在。
故事中,當小企鵝被媽媽的大吼大叫嚇得魂飛魄散,內心充滿恐懼與不安全感時,雖然想張口説話,表達自己的心聲和需要,卻又擔心沒有人聽。久而久之,小企鵝只能以“不説話”來回避傷害。
其實,我們的孩子就如同小企鵝一般,看到壞脾氣、大喊大叫的媽媽就想逃走,但他能逃到哪裏去呢?他想傾訴自己的心聲,可爸爸媽媽並不聽。
他想展翅飛走,卻沒有力量。父母生氣時的怒吼也許只是一分鐘的事,但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可能很深。
孩子可能會慢慢變得性格退縮,不自信,做事優柔寡斷。一些孩子從此變得“乖巧”、“聽話”。但這種乖巧、聽話卻僅僅是為了討好父母才這樣做的。也有一些孩子可能會模仿大人的表現,遇到問題也會大吼大叫,情緒化嚴重。
這一切一切的原因,都是由於父母的情緒化嚴重。
一個樂觀開朗、善於處理自己情緒的父母,才能幫孩子更好地建立安全感、自信心,提升孩子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那麼,父母們如何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呢?
1. 善於分析原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家長們要善於找出導致自己情緒波動的導火索,對症下藥,而不是將無名火撒在孩子身上。
如果是職場不順,那就放在工作中去解決。如果是夫妻間鬧矛盾,就要找到引起爭吵的根源。
2. 多給自己10秒
抱怨的話説出口僅需10秒,消解這樣的不良情緒也只需要10秒。
當你想對孩子大吼大叫時,不妨多給自己10秒,花10秒的時間控制情緒的火山,隨後想出的方案往往更能解決問題。
3. 換位思考,以愛溝通
孩子的吵鬧都是有原因的,當孩子但需求得到解決,自然不會再吵鬧。
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孩子,當你肚子餓了想喝奶,你向父母表達了需求,但父母卻並沒有回應你,那你會怎麼辦?
孩子也是一樣的,父母們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就比較容易理解孩子的做法了,和孩子耐心溝通,找出原因之後,再以儘量温和的方式和孩子一起想出問題的解決辦法。
有句話説得好:你不管理情緒,情緒就會控制你。其實家長們應該也知道,大吼大叫並不能解決問題。下一次,當孩子又出狀況,家長們忍不住想發火的時候,不妨試試以上方法,先給自己10秒,讓自己冷靜下來再去面對孩子,或許問題會變得簡單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