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十三五”以來,我省民生工作牢牢把握民生工程這一主要抓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七有”目標,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謀劃年度33項民生工程,累計實施54個項目,投入達到5260億元,惠及7000多萬城鄉羣眾,羣眾滿意度每年均保持在85%以上。
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民生工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在實施民生工程、推進民生改善的過程中,全省各地建立健全工程精準實施、精細管理、多元保障、民主參與、監督考核等一攬子聯動管理機制,解決了廣大羣眾反映的一大批“急難愁盼”問題,有力地增強了人民羣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生改善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明確新時代民生建設的任務和目標,必須努力補齊民生建設的短板,這就需要持續深入推進民生工程建設,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讓更多人民羣眾共享改革成果。
要持續推進民生改善,需要緊緊扭住民生工程這個“牛鼻子”,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思維,堅持問題導向,從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事情入手,精準實施民生項目;同時,需要處理好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的關係,堅持把更多的財力向基層一線、困難地區、弱勢羣體傾斜,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民生工作。此外,還需要做好民生工作保障和監督考核等工作,努力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確保每一件民生實事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
羣眾利益無小事,民生改善大於天。當前,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保障與改善民生的困難增多。在挑戰面前,民生改善工作不僅不能鬆懈,反而更應該加強。這就需要把當前任務和長遠目標結合起來,瞄準民生領域存在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科學謀劃,精準實施,持續發力,盡心盡力做好每一項民生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張敬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