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滕飛
審稿:淺夢
蔡英文自上台後就一直堅定“台獨”思想,且這種危險思想在今年表現得尤為強烈。比如在今年1月20日,蔡英文在接受外媒記者採訪時就談及“台獨”立場,當時她就毫不遮掩地聲稱“我們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而蔡英文的這番講話在當時也被外媒認作是在“對大陸直接宣戰”。
在把大話説出來後,蔡英文此後在各個場合也一直都用“中華民國”來代指台灣,而這個“中華民國”還特指的是1949年後的“中華民國”。
但蔡英文用這種根本無需成本的方式來證明其“獨立”決心,就真的不需要為此付出代價嗎?
其實自李登輝開始,民進黨就致力於讓外界接受“台灣國”,併為此努力創造條件。領導人的直選、單一“國會”、教科書改動等都要服務於當局領導人的“台獨”思想。
而在對外方面,他們也一直致力於讓台灣地區加入聯合國或得到國際社會的雙重承認,試圖讓台灣獲得“獨立完整”的國際人格。而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蔡英文雖然始終堅持稱要“維持現狀”,但也是在為“漸進式台獨”而服務。
而最近台灣島內有一份民調顯示,如果要讓自己或自己的家人登上戰場,你是否願意?在18-19歲的年輕羣體中,有96.3%的人表示願意。而同樣是在這一年齡階段的羣體中,當被問及是否同意恢復“徵兵制度”時,所獲得的支持率只有12.5%。台灣年輕羣體有如此矛盾的心理反應是為什麼呢?這些人願意走上戰場,但卻不願意恢復“徵兵”,又究竟是何種原因造成的呢?
我們回顧台灣人抗日史就能一查究竟。1895年對於台灣民眾而言,是一個需要被永遠值得銘記的年份,因為就是在這一年,台灣被要求割讓給日本。而在日本殖民時期總共有兩個階段,在前25年,台灣民眾曾無組織的舉辦抗日活動,當時大大激怒了日軍,台灣民眾慘遭大屠殺。而在1912年至1915年,台灣人開始組建有組織的活動,此時台灣民眾的死亡規模並不大。而1915年發生的噍吧哖事件則是漢人最後進行的一次武裝鬥爭,在此後台灣就開始全面接受日本的殖民。
所以根據台灣以抗日史分析就能夠明白,台灣民眾已經對戰爭極度恐懼,他們不願再做對自己沒有益處的鬥爭。民進黨當局也必須意識到,如果真的堅持要讓“台灣獨立”,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會相當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