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心理學夢中出現這三種信號,代表了大吉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夢是一種難非常奇特的生理和心理現象,是一個人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想法。
心理學各個流派都對夢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心靈自發的和沒有扭曲的產物,它給我們展示的是未加修飾的自然道理。
弗洛伊德也在《夢的解析》中提到個體產生的夢境是對願望的滿足,揭示了夢的和潛意識的關係,是個體受到體內外的刺激後,潛意識對於刺激作出的單純無雜質的反映。
但是,夢都表達了些什麼呢?
曾經讀過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男士到朋友家做客,碰巧朋友不在,他只見到了朋友美麗的妻子。回去後,該男子就開始做夢,夢到自己的傘落在了朋友家,並且這個夢經常出現。
弗洛伊德分析這名男子對朋友美麗的妻子產生了的愛戀的慾望,而這個想法在當時的社會公共良俗中顯然是不道德的,因此就被該名男子壓抑到了潛意識中,最後在夢中顯現出來。
他常常夢見自己的傘落在了朋友家,是因為想借着去拿傘這個理由到朋友家見那位美麗的女士。
正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白天經歷的一些不道德的,不被世俗所接受的隱秘的,無法實現的都通過潛意識表達了出來。
當然了夢也都不是這些不得見光的發泄出口,很多心理學家經過研究後分析,有一些夢境的出現對我們本身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大吉的。
江淹夢筆
傳説江淹少時,夢見有仙人授予自己五色筆,故而文采出眾,才華橫溢。後來,江淹筆也成了傑出文采或者文采出眾者的代名詞。
從心理學上分析,個體的意識表達很大程度上受到潛意識的支配,夢境中顯示的夢境碎片很多時候都是潛意識心理內容,而潛意識是人的創造性想象的靈感來源,江淹於夢中得到啓示,正是其潛意識對於其長久的苦思的決斷。
也就是當一個人作出選擇時,他的潛意識通過一系列的自我暗示早已做了長久的準備。自我暗示分為積極暗示和消極暗示。
當一個人總是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可以時,他的情緒就會高昂。
很多公司在每天開工時總是先進行一些雞血的動員會,帶着員工喊口號“我是第一、加油,今天必是勝利者”等等,都是熟練的運用自我暗示的力量。
當一個人總是自我暗示我不行、我不優秀時,他的情緒就是低落的,萎靡不振的,對事情開展一開始就不抱着積極的態度,而結果往往朝着他預想的方向走,辦什麼事情都不順利。
莊周夢蝶
《莊子與齊物論》中講莊周有天夢見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感到非常快樂,醒來後蝴蝶又變成了自己,於是不知道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還是自己變成了蝴蝶。
由此引出了人不能確切的區分真實和虛幻以及生死物化的觀點。
很多哲學大家都認為事情具有兩面性,而人們往往對於某些面過分渴望,同時人作為一個獨特個體,時刻處於感性和理性交纏之中,很容易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世界中迷失自己而不能及時根據現實調整自己的狀態。
一如很多人都知道網絡是虛幻的,但是很多人都上網,並且只能在網絡中找到真實的自己,也只有在網絡的虛幻世界中才能感受到快樂。
莊子不清楚是自己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自己,那些迷失在網絡中的人,也不清楚網絡世界的自己是真實的,還是現實中的是真實的。
這是對於存在真實性的懷疑,笛卡爾曾提出“我思故我在。”
人是有思維的,思維和存在的關係首先是個體是存在的,接着才能有思想,個體存在於真實的世界中,思想產生於真實世界的個體中。
當思想和肉體產生衝突時,比如死亡,人的死亡用唯物主義理論來講是指肉體的消亡,當人對生具有極大的渴望時,同時就會對死亡產生極大的恐懼。
肉體通過夢境經歷了生死,也就是溝通了生死,死亡也不過是如同夢境一般,不過是一物轉變成了另一物的存在而已,由此可以解除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得失皆夢
相傳鄭國一個樵夫打死了一頭鹿,因為柴火還沒砍夠,就把鹿埋在路邊繼續砍柴。誰知等他回來時再也找不到埋鹿的地方了。
於是,他以為自己做了個夢,在回家的路上還向他人説這個夢,那個人聽了他的夢,按照他説的去找,就找到了埋的那頭鹿。這個人回到家得意的向老婆炫耀:“那個樵夫打了鹿卻得不到鹿,真是美夢一場。”
老婆卻説:“你現在得到了鹿説不定也是在做夢啊。”
再説那個樵夫對自己打鹿的夢念念不忘,竟真的又做了一個夢,不僅夢到了自己藏鹿的地方,還夢見了那走他鹿的人。於是,第二天他就去找那個人要自己打的鹿,為此兩人還打了一場官司。
這個故事説來也是很奇特了,樵夫現實中打了鹿卻以為是在夢中,最後又在夢中找到了鹿。
現實中沒有找到藏鹿的地方,卻對那頭鹿存有必得的心理,導致那個樵夫一而再地做打鹿的夢,甚至夢到了取走鹿的人。
這用心理學來解釋就是指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待,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或預言的效應。
無論是江淹夢筆還是莊周夢蝶,亦或者是得失皆夢,本質是都是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夢只是表達這種意識形態的一種方式,理解了夢的本質就能更好的瞭解自己,也能給自己帶來一些更好的結果。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蔘考資料:Satterthwaite TD, et al. (2014) Impact of puberty on the evolution of cerebral per- fusion during adolescenc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1:8643–8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