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時刻帶着批判和懷疑去看世界,認真分析聽到的一切
在我看《1984》之前,就很清楚它是一本反烏托邦題材的小説。在看前面10?時候,我對它並沒有什麼興趣,只是礙於老師的要求不得不看下去。現在市面上有一部分反烏托邦題材的遊戲背景都和《1984》非常的相似,在體驗過這些遊戲之後,我再看到可以稱之為這種設定鼻祖的《1984》時基本提不起什麼興趣來。我認為這可能又是一個俗套的故事——一個妄想改變世界的主角最終走向了悲劇。事實上,雖然大概的情節和我想的差不多,温斯頓最後也確實走向了被同化的結果,但是《1984》依然帶給了我新鮮感和震撼。
看完整本小説,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究竟是會帶來改變,還是面臨被同化的命運?如果我們並不像網絡小説的主角那樣有金手指,而僅僅作為一名普通人來到這個世界,我們很可能會崩潰。在我們的認知裏,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似乎天經地義。不排除有極端的父母和天生冷心冷肺的孩童,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和孩子之間,孩子和自己的兄弟姊妹之間,都有一種天然的、被解釋成血緣帶來的親切感。
一般情況下,孩子被母親十月懷胎生下來,天然就獲得了母親的情感。如果這個家庭和睦,那這個孩子也同樣會獲得祖父母和自己父親的情感。在這種情感的感染之下,長輩會細心教導孩子,而孩子也會同樣感知到這種感情,所以等孩子長大之後,這種感情也會落到下一代身上。
如果沒有崩潰,那我想意識混亂是難免的。我們都知道誰創造了飛機,誰發明了蒸汽機和發電機,地球圍繞着太陽轉,而太陽系則是廣大的銀河系中不起眼的一個小小星系罷了。但是如果身邊所有人都告訴你宇宙的中心是地球呢?可能最開始我們還能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他們是錯誤的。但是很快我們就會精神錯亂,認為他們是正確的。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創造飛機、蒸汽機和發電機的場景,也從來沒有見過宏大的宇宙。我們不被允許擁有天文設備,從而也無法真正的觀察星星的變動。我們最後還是會像温斯頓一樣被毀滅意識,走向被同化的路。
我想到很久以前報道的一個新聞,説是有個國家探測到的地球是凹陷的形狀的。雖然理智上告訴我這是不對的,但是感情上我依然在懷疑這個問題——我們所被教授的知識一定是真理嗎?千年前的人們一直被教導羽毛落下的速度比鉛球慢,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我們是否也是像那些千年前的人一樣,未來的某一天會出現一個改變我們認知甚至顛覆我們世界觀的真理呢?
《1984》給我了一個警示,要時刻帶着批判和懷疑去看這個世界,要去認真分析你所聽到的一切,如果有可能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查證。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依然是一個適用的法則。雖然我們只要快樂的活在我們現在的世界裏就好了,但是為什麼不讓自己活的通透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