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黨史問答 |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綜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改革開放以來,黨使用“小康”概念來確立發展目標,將老百姓過好日子的樸素願望與國家的發展進程聯繫起來,把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小康”藴含着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是受到歷史條件限制,這種追求長期以來並未實現。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團結帶領人民逐步改變了國家“一窮二白”的局面。改革開放後,鄧小平提出到20世紀末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康社會。此後,小康內涵不斷豐富,目標不斷聚焦,從“實現温飽”到“小康生活”,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持續加強。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惠及十幾億人口,2020年,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脱貧,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確定的消除貧困目標,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實現了從貧窮、温飽、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大飛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價值目標追求,重視教育、醫療、就業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增強了人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既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也是對人類文明作出的重大貢獻。

中國共產黨始終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就提出為中國的工業化和農業近代化而鬥爭。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探索國家建設道路過程中形成“四個現代化”思想。改革開放後,鄧小平認為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必須經過分階段、長時期的努力實現現代化。伴隨着科學制定和完善現代化發展目標,小康社會藍圖逐漸繪就。黨的十二大首次將小康作為主要奮鬥目標。黨的十三大確定“三步走”戰略,將實現小康列為第二步目標。新世紀前夕,我國實現了人民生活總體小康,完成了現代化建設的前兩步戰略目標。

進入新世紀,小康建設重點從解決温飽、提高物質文明水平變為“五位一體”的小康,從總體小康變為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全面小康由“建設”到“建成”,實現了質的跨越。伴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我國經濟實力大幅躍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面對嚴峻複雜的形勢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衝擊,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00萬億元。

將“小康”融入分階段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符合我國發展實際,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顯示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強大生機活力。實踐證明,推動國家實現現代化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這宣告以西方制度模式為歸宿的單線式歷史觀的破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着中國式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就,同時也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那些既希望快速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道路選擇和成功經驗,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場接力跑中的關鍵一步,標誌着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圓滿完成,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積累了寶貴經驗、築牢了堅實基礎。

從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幾代人接續奮鬥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圖偉業,其歷史地位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廓清的。

作為階段性目標,小康夢起到戰略統領作用。黨的十五大將“三步走”中的第三步戰略目標細分,形成“新三步走”發展戰略,其中第二步、第三步的目標就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黨的十六大將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定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的十八大以後,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的“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引領新時代改革、發展、創新的大潮。黨的十九大形成了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最強音。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標誌着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圓滿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前進了一大步,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積累了寶貴經驗、築牢了堅實基礎。寶貴經驗,就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前景。堅實基礎,體現在攻堅克難、實現高質量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上。這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覆蓋領域全面的小康,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造福全體人民的小康,是城鄉區域共同發展,覆蓋農村和欠發達地區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幾代人一以貫之奮鬥得來的巨大成就,也是新形勢下繼往開來的全新起點,其創造的時與勢對於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具有承上啓下的重大意義。(李葳,本文刊登於《中國紀檢監察報》2021年5月20日理論週刊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