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我是在老家生的孩子,所以有機會與老人在一起相處2個月,這期間我發現年輕人與老人相處的秘籍就是要學會溝通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1、失敗的溝通方法:不給老人留面子

這是我在與老人相處時候發現的。在月子裏,有一天晚上我們都洗漱好,準備上牀睡覺了。婆婆手裏拿着手電筒,去關雞圈門、收雞蛋。接着,她便來我們的房間,去抓寶寶的手,在那邊逗寶寶。

我一看她沒洗手就來握寶寶的手,立馬就着急了,沒忍住便大聲地説出了自己的想法:“媽,你的手沒洗怎麼就握寶寶手啦,剛撿過雞蛋的!”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當時寶爸也在旁邊,他可能沒注意,所以他沒有説,而是我先説了。這下婆婆不開心了,回覆我説:“我洗過了!”我不想糾結這個,所以後面就沒有再跟老人家爭辯,婆婆看一會就不開心的走了。

其實,後來想想,我作為兒媳婦,説話還是要多顧慮她些面子的。畢竟她也是喜歡小寶寶才這麼着急過來看他的。寶寶手弄髒了,她走後我可以給寶寶洗洗擦擦不就好了嗎?俗話説,尊重都是相互的,我首先能想到尊重他們,考慮到他們的感受,同樣的他們才會多尊重我們,不是嗎?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2、成功的溝通方法:向專業書籍或者醫生借力

無論是婆婆還是自己的媽媽,她們在育兒觀念上跟我們多少都是有差別的。比如,我家孩子月子裏吃一會奶就睡着了,然後放下沒多久又哭着要吃,我婆婆和我媽媽都説不能慣孩子,讓他多哭一會。後來我就問村裏的醫生,醫生説這階段的寶寶要按需哺乳,我讓醫生遇到我婆婆跟她説這事。結果我婆婆就理解了,也不説我慣孩子了。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還有一次關於剃不剃滿月頭的事,我們發生了點分歧。家裏老人都説這是風俗習慣,小孩滿月就要剃頭的,這為孩子好。而我和老公覺得孩子頭髮又短又少沒必要。可老人還是苦口婆心勸我們,後來我在家裏的一本育兒書上看到這問題,我就讓老公拿給他們看,我公公不認識字,我婆婆認識,所以最後這事就聽我們的了。

也許在老人眼裏我們都還是孩子,沒有他們懂得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説的話是沒有多少“分量”的,而醫生或者是書上甚至是電視裏面的,在老人眼裏那才是“權威”。所以,當我們有什麼想跟老人表達的時候,不妨借力於這些“專業人士”。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老人幫忙帶孩子,不僅可以讓年輕人輕鬆很多,也會讓家裏多些歡聲笑語。所以,珍惜這些相處的日子,有話好好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8 字。

轉載請註明: 老人幫忙帶娃,有些行為對孩子不好,晚輩如何與之溝通才有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