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25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Nikkei)專訪時表示,日本將提議美國、印度、澳洲進行首腦級別戰略對話,以抗衡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的勢力擴張。

  日本經濟新聞10月26日報道稱,河野太郎的這一構想,以亞洲的南海經印度洋至非洲這一地帶為中心,由四國共同推動自由貿易,兼顧防衞合作,與提出“一帶一路”廣域經濟區構想和加強海洋戰略的中國相抗衡。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河野在專訪中表示,“我們正身處一個時代,日本也必須戰略性地描繪一個大的藍圖,並進行外交努力,從而維持海洋的自由與開放,經濟與安全當然也會是討論主題。”

  河野強調:“從亞洲到非洲將推進高質量的基礎設施投資”。這似乎是在考慮透過主導制定貿易規則的主導權,對抗資金豐富的中國。河野説:“不僅是政府開發援助(ODA),民間企業的活力也很有必要”。

  河野談到防衞合作時表示,“維護海洋航行自由是安全保障上的重要話題,自由開放的海洋對中國來講也是‘一帶一路’的前提,有必要讓中國按照開放、透明的國際標準進行基礎設施投資”。

  河野太郎提出,四國首先應從局長級對話開始,明年逐步創造環境提升到外長級、首腦級。

  報道稱,河野今年8月在菲律賓馬尼拉與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進行會談時,就四國戰略對話交換了意見,並且還向英、法兩國外長探詢了合作意向。在預定11月6日舉行的美日首腦會談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準備提起四國戰略對話,希望得到特朗普的認可。報道還指出,安倍晉三在2016年提出了“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河野提出的四國首腦戰略對話是對此的推進。

  “四國戰略”與“自由繁榮之弧”舊話重提

  《解放日報》10月27日注意到,日本這次試圖拉攏美印澳三國,只是繼續貫徹了他第一任期以來的執政思路,報道安倍2006年首次當選首相時,就提出日美澳印“價值觀同盟”和“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安保戰略構想,試圖包圍、遏制中國。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所謂“不穩定之弧”可能是美國2002年國防報告最早提出的,當時該報告稱,東亞到中東是一條“不穩定的弧形地帶,該地區恐怖組織網絡密佈;朝鮮、伊朗、伊拉克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今後有可能出現擁有豐富資源基礎的軍事競爭對手。而安倍第一任期期間的外相麻生太郎提出“自由繁榮之弧”,與美國所謂的“不穩定之弧”地理方位基本一致,戰略考慮相通。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2006年12月,安倍計劃通過與印度時任總理辛格的會談,實現有日本、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四國參加的戰略對話。不過,鑑於當時日本政府內部有人擔心,四國戰略對話可能製造“中國包圍網”的印象,同時,美方並未明確表態,印度也持慎重態度,四國戰略對話就此擱置。

  到2012年二度拜相後提出的“民主安全菱形”(又稱“鑽石構想”,包含日美澳印四國),以及去年出台的《防衞白皮書》寫入強化日美澳印多邊合作,安倍始終未放棄打造日美澳印四國聯盟,而舉行四國首腦戰略對話是實現這一同盟的重要前奏。分析人士指出,安倍的一整套戰略設計都隱含“包圍”中國、遏制中國的色彩。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上海交大日本研究中心主任王少普認為,安倍在2012年提出“民主安全菱形”構想與東亞形勢演變有關——中國GDP超過日本成世界第二,奧巴馬政府推“亞太再平衡”戰略。此次重拾四國戰略對話,也與東亞形勢出現新的變化密不可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在歐亞、印度洋地區逐步擴大影響,同時中國在切實採取行動捍衞南海領土主權,日本對此感到焦慮;中印之間發生地緣政治摩擦,印度也在加快向美靠攏,這為日本拉攏印度、整合四國關係帶來契機。

  “在新形勢下,安倍並未改變其戰略初衷,即以中國為假想敵,通過加強與海洋國家結盟,構築針對中國的安全菱形包圍圈,從而防範、孤立乃至對抗中國。”王少普説。

  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劉鳴指出,安倍重提四國戰略對話針對中國的意圖毋庸置疑,同時令其憂慮的是,美國在亞太不再積極作為。在安倍看來,和前總統奧巴馬相比,特朗普對亞太地區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對於亞太地區,特朗普重視的無非是朝鮮核問題和對華貿易問題,而東海、南海問題已遠離他的視線中心。為此,日本期望加快推動四國戰略關係,由此促使美國在亞太加強存在,提升戰略投入,從而對華施加戰略壓力。


  "一帶一路"促進中西部開放 我國形成"東西互濟"開放新格局

  2017-05-10

  中國網財經

  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 中國網 鄭亮/攝

  中國網財經5月10日訊 國新辦就推進貿易暢通、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情況舉行發佈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後,我國加大了對西部開放的力度。最近設的七個自貿試驗區,其中有五個是在中西部地區,同時中西部開了中歐班列,包括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蘭州等都開了中歐班列。這些措施促進了中西部對外開放。我國的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也是設在西部地區、邊境地區,這些舉措對促進中西部對外開放、發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總體上看,目前已經形成了東西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 編輯:李春暉 )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10)


  如今在娛樂圈裏最重要的已經不是實力了,而是人氣。但其實能讓一個演員長遠的走下去靠的還是實力。像唐國強就是一位實力派演員,演技更是精湛,不過最近他卻因為一句話得罪了王俊凱的粉絲,引來一片咒罵。

  事情經過是這樣,據傳聞説唐老先生在前段時間看見一位在現場等了三天三夜手中舉着王俊凱字標的粉絲,這令他覺得很痛心,就説了句:王俊凱是誰呢?卻沒想到因為這句話王俊凱的粉絲們都氣炸了。

  有人説唐國強是為了炒作,但其實不是的,唐國強到了這個年齡已經不需要炒作了,他説出這句話只是心裏的一種感慨。但王俊凱的粉絲卻不領情,甚至還辱罵唐國強:你有什麼資格評論王俊凱,唐國強你算個什麼東西,憑什麼説我家王俊凱擋你道了,非常的不理智。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雖然現在很多老戲骨在微博上的粉絲會比不過現在的小鮮肉,但事實卻是在 十個人裏面有九個人知道唐國強的,卻有會有三個不認識王俊凱的。

  經過這件事只能説明人與人之間的素質問題,也並沒有説針對誰,只是覺得王俊凱的粉絲們説話應該理智些,要不然惹出麻煩害得可是你們的偶像。

  (2017-10-09)


  中國華信:在“一帶一路”上低調潛行的油企先鋒

  2017-08-09

  經濟參考報

  在2016年,來自中國的民營能源公司——中國華信大放異彩,引發了整個能源行業的關注。在能源行業極不景氣這幾年,中國華信卻實現快速發展,其背後究竟有何秘訣?

  中國華信 能源戰略 一帶一路

  2017年7月20日,《財富》雜誌發佈了最新一期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國華信以437.43億美元的營收,位列世界第222位,比去年上升7位。這已經是中國華信連續第四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榜單,且排名連年攀升。

  中國華信的主營業務為能源和金融,其中能源業務又以石油相關業務為主。與中國華信年營收年年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諸如中石油、中石化、殼牌、埃克森美孚這樣的老牌石油公司,近三年的營收卻是一年比一年低。

  油價低迷令整個石油行業承壓,然而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中國華信反倒實現了業務的飛速發展。在2017年,中國華信拿下阿布扎比陸上油氣區塊4%的股權權益、收購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高宏集團股權、同石油巨頭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業務不斷實現發展。

  如果仔細探查中國華信的發展模式將發現,這些成果其實是其長期低調佈局效應的逐步展現,也是同眾多中國企業協同合作所產生的效果。

  獨特佈局:以下游為切入進軍上游

  收購中東油氣區塊權益、經營加油站、建設石油儲備基地,單從中國華信的能源業務類型看,似乎同一般的石油公司沒有什麼分別。所以單從業務類型和規模上看,很難理解中國華信的獨特之處。

  但從這些業務背後的佈局方式看,中國華信和傳統的石油公司有着不小的差異。這一點從中國華信在哈薩克斯坦的佈局中,體現尤為明顯。

  位於中亞的哈薩克斯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生產大國。哈薩克斯坦的探明可採石油儲量達到39億噸,排名世界第12位,全球主要的大型石油公司都有在此進行油氣權益投資。

  在海外發展之路上,中國華信也選擇了哈薩克斯坦。不過在哈薩克斯坦,中國華信另闢蹊徑,走了一條同其他國際石油公司截然不同的道路。中國華信瞄準的並不是哈薩克斯坦的油氣權益,而是有着更大的目標——通過收購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KMG)的股份,獲取歐洲下游油氣終端業務。

  2015年12月14日,中國華信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公司在北京簽署控股協議,收購其子公司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國際公司(KMGI)51%股份。

  通過收購KMGI股權,中國華信在歐洲多國一舉獲得了1100多座加油站和油庫管理系統,還獲得了擁有7000餘人的國際化經營管理團隊、原油加工量超過5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廠及化工廠,並進而參股、控股歐洲多國石油公司。

  而獲取歐洲下游油氣終端業務,中國華信的目標不只是為了開加油站和煉廠。而是意在通過掌握對下游油氣終端的控制權,以此為基礎去獲取上游油氣區塊權益。

  “人人都喊定價權,憑什麼給你定價?反正漲了也不心疼,再高都可以買。這些歐美日財團太瞭解你了,買的東西永遠都是高的,我們國家的財富都被這些吃掉了。” 中國華信董事局主席葉簡明表示,“所以我要先有終端,因為我在中國不可能有終端。一個終端就是在歐洲,還有一個終端在東南亞。”

  中國華信在2016年12月5日,完成了對KMGI的正式收購。而在這一收購完成後不久,中國華信在油氣上游領域就有了收穫。

  2017年2月20日,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宣佈,其與中國華信簽署協議,出讓4%的陸上油田區塊權益。除了中國華信,當時同ADNOC簽訂區塊權益協議的公司還包括中石油、BP、道達爾等石油巨頭,這也足見中國華信此筆收購的成功。

  根據協議中4%的項目權益及目前的年產量計算,中國華信獲得的年度份額油將超過320萬噸,穩產高峯期將達到每年400萬噸以上。

  很顯然,儘管中國華信沒有像其他石油公司一樣,把目標瞄向哈薩克斯坦的石油資源,但其隨後獲得的上游收穫卻更大。

  成功背後的低調佈局

  中國華信所取得這些收穫看似突然,但其背後實則是長期低調佈局的結果。

  葉簡明説:“石油是一個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資金量很大,我們要怎麼做?所以我們建立了華信自己的金融平台體系,有銀行、證券、財務、期貨、信託、資管、基金等等。”在2009年起,中國華信就開始埋頭佈局打基礎,制定了“能源”和“金融”相輔的戰略路線。

  建立歐洲油氣終端、拿下阿布扎比油氣區塊,中國華信在取得這些成果之前,其實早已將其金融戰略佈局深入到了歐洲地區。

  在2014年10月27日,中國華信同捷克J&T金融集團簽訂協議,收購J&T金融集團50%股權。J&T金融集團業務涵蓋傳統銀行業務、信託業務、私募股權基金、資產管理、租賃和保理、設備管理及其他金融創新等多個板塊。金融戰略的提前佈局,為其海外後續業務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很多人感覺中國華信是突然冒出來的。”葉簡明説,“我們一開始制定的企業發展戰略就非常清晰,經過二十年經營積累,一步一步走來,今天可以説是厚積薄發,到了爆發的時機。”

  在發展戰略上,中國華信有其獨特之處。但其戰略之所以能夠成功,更和時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最大願景:獲取海外資源

  在過去,中國在整個國際石油市場上擁有的話語權是有限的。例如在海外拓張之路上,中國的石油公司很難購買到優質的油氣區塊。但隨着世界能源格局的轉變,這種情況正在改善。

  統計數據表明,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日均石油進口量達到855萬桶/日,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原油進口國,業內分析這一趨勢將持續下去。

  在中國的石油消費量持續增長的同時,國內諸多油田承受不住低油價,面臨減產困境。中國石油進口量越來越大,國內石油公司去海外尋找石油資源已成必然選擇。而中國華信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壯大的。

  “中國華信的願景非常簡單,就是獲取海外資源,服務國家戰略。”葉簡明表示,“我們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要在資源上發力。”

  在當下,全球石油工業面臨油價低迷的困境,眾多石油公司不得不縮減業務甚至出售資產。這反而為中國能源企業的海外擴展提供了機遇。

  同時,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更為中國華信的海外拓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助力。中國華信在捷克建立金融支點,在“一帶一路”重要倡議國格魯吉亞打造能源物流紐帶,將中東歐區域立為其海外戰略突破陣地,是高度契合的 “一帶一路”倡議。

  中國華信這些戰略區域正好位於“一帶一路”經濟走廊之上。與其説中國華信是在低油價下逆勢爆發,不如説中國華信是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順勢生長。

  對於華信的快速發展,葉簡明表示:“伴隨‘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又從民營企業的實際出發,為國家拓展海外能源,這就是秘訣。”

  在海外發展進程當中,相對於國有石油企業,民營企業有其獨特的靈活性,可形成彌補。例如曾經在非洲乍得遇挫的中石油,就在中國華信的幫助下,解決了同當地人員的矛盾。

  追求異質化的合作,而非同質化同其他中國企業直接競爭,這是中國華信戰略的鮮明特點。

  目前同中國華信建立合作的企業,不僅包括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型能源企業,還包括太平洋保險、中國化工、大連大化、江西省鐵路投資集團、韶關市人民政府、白山市人民政府、徐州礦務集團等等非能源機構。

  葉簡明説:“我們在行業裏並不是跟壟斷階層相矛盾、相競爭,我們做的都是利人利己的事情。”中國華信同其他中國企業的關係不是競爭,而是合作互補。

  中國華信: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華信為一家能源公司,但在海外卻投資了不少非能源領域業務。例如中國華信在捷克投資了航空、旅遊、酒店甚至是足球俱樂部。如此繁雜的投資極易造成一種誤解,即中國華信在壯大後,開始走多元化業務發展道路,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雖然這些投資看似和能源行業無關,但實質上也是服務其能源戰略的。中國華信表示,開展公共外交和社會公益活動,建立了良好的品牌信譽,吸引了捷克及中東歐地區優質企業的青睞和合作。這實際上是通過文化建立政商關係,服務於後續業務的開展,是一種戰略性投資。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把當地的精英人士吸收到我們這個平台。”葉簡明説,通過這些組織,華信開展了強有力的公共外交活動,和很多國家的政要們建立了深厚關係。

  投資這些非能源業務,可形成投資帶動,並同大型國企混合發展走出國門,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國內國際市場互動,助力國內產業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投資非能源業務,是為了加強中國華信整合國內外資源的能力。

  中國華信首席戰略顧問白益民表示,華信走得快,不是華信成長快,而是資源配置的結果,這是中國華信利用金融、文化等將各種資源整合起來的結果。中國華信並不是像一個苗一樣成長起來的,若是那樣發展速度不可能這麼快,中國華信做的是一個整合的工作。

  所以中國華信在海外闖蕩,走的並不是單打獨鬥的模式,而是抱團合作。在中國企業的海外之路上,中國華信充當的實際上是一種類似平台的角色,即為國內外企業之間的合作提供綜合服務。

  為何説中國華信同其它中國企業之間的關係是合作而非競爭,原因就在這裏。在能源物流方面,尤其可以看出這一點。

  例如中國華信與中國鐵路總公司聯合發起了中亞石油天然氣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建設與鐵路運輸LNG相關的基礎設施投資和經營網絡建設業務,並通過華信已收購的哈薩克斯坦DGT,實現液化石油氣(LPG)以鐵路運輸的方式由哈薩克斯坦境內運送至中國。

  中國華信同廣東國儲、中船、營口港、日照港、雲南能投、山東能源等國有企業都建立了類似的合作。

  中國華信表示,其目標是成為中國企業“一帶一路”進程中的產業組織者,輔助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華信未來還有計劃組織有合作意願的中國企業經理人海外遊學,參觀在捷克的金融中心,同更多“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8-09)


  “新四大發明”助力“一帶一路”:中國民企換個姿勢影響世界

  2017-05-16

  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閔傑

  本文首發於中國新聞週刊雜誌新媒體平台

  (微信公眾號ID:china-newsweek)

  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方式。

  這源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的一項調查,在“一帶一路”地區20個國家的在華留學生中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其中“最想把中國的什麼東西帶回祖國”的提問,得票最多的是高鐵、網購、支付寶和共享單車。

  留學生們甚至把它們定義為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這些打上了中國烙印的科技創新和“互聯網+”所驅動的新經濟、新生活,正在對世界不斷釋放獨特的吸引力。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對此感到很自豪,“過去,我們熟知的很多科技創新來自於國外,而ofo首創的無樁共享單車,是在中國本土孕育的、對全球都產生了正面價值的重要創新。”他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在“一帶一路”契機下,這家年輕的公司願意秉持開放的態度,與國際夥伴密切合作,讓共享單車模式走進更多國家。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道路、港口、機場、管道、物流基礎設施等傳統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僅需要國有企業,也需要國內外民營企業通過 PPP 等多種形式來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基礎信息網絡、互聯網、移動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方面的規劃、標準、規範等對接,更需要民營企業的參與。

  這是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在近期出台的《共築“一帶一路”來自民間的故事》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這項課題聚焦的是“一帶一路”上民營企業的角色和民間機構的力量,該報告以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例子進行了全方位調研。該報告課題組組長、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綜合研究室主任王海峯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一帶一路’是一項長期戰略,如果要有生命力的話,最終要依靠市場力量,光靠政府是肯定不行的。”

  境外工業園區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民營企業中,主要是資金、技術、品牌、產能和市場開拓方面具有一定優勢的大中型企業。”

  這是全國工商聯在連續幾年跟蹤調研民營企業“走出去”後得出的結論。

  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莊聰生曾在2016年網易經濟學家年上,將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徑總結為六個方面:一是產能轉移或者合作型,通過海外投資項目規避轉移產能,獲得競爭優勢;二是抱團走出去,在“一帶一路”國家建立工業園區,或者開設貿易公司,讓更多的企業抱團“走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三是通過海外併購重組獲得管理等要素,快速提升企業競爭力;四是資源型,通過獲取海外的礦產,農林木漁等資源,延伸發展空間;五是技術品牌型,利用資金、技術、產品和品牌等優勢進軍海外,獲得大的發展空間;六是勞務輸出型,承包對外工程和勞務合作,帶動企業出去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在境外建立工業園區,成為中資在“一帶一路”國家的一個新模式,與在歐美國家以收購企業為主的傳統模式有很大區別。

  根據商務部數據,中國企業已經先後在20個沿線國家建設了56個境外經貿合作區,大多由民間力量建設、經營和管理,民資控股的也不乏亮點。

  比如,在泰國東部海岸、靠近泰國首都曼谷和廉差邦深水港的地方,坐落着一個總規劃佔地面積12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泰中羅勇工業園。

  這是由浙江的民營企業華立集團在泰國建設的工業園,2006年建園,到目前,泰中羅勇工業園已建成4.5平方公里,有80家中資製造業企業入園,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涉及汽摩整車及零配件、機械電子、通訊、光伏等行業,累計實現銷售總額65億美元,僱傭當地員工超過2萬人,被譽為泰國的“工業唐人街”。

  還有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中國紅豆集團聯合中柬企業建設的西港特區累計引入來自全球的企業109家,帶動1.6萬人就業。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管理學教授武常岐將境外經貿合作區視為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種創新模式,可以使我國出口可以有效地繞過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特別是對推動中小企業“走出去”作用明顯。

  “中資在運作工業園區方面非常有經驗和優勢,但目前國外產業園區的一個問題是以中資企業為主,國外企業比較少,這一點不如國內產業園。”王海峯説,這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不同國家的企業越多,產業園區才會更有活力。

  在一些民營經濟發達的區域,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表現得非常活躍。據杭州海關統計,2016年浙江省民營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5401.3億元,同比增長6.5%,貢獻了全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近八成貿易額。

  王海峯在剛剛完成了這份課題報告中認為,與國企相比:民營企業以商業利益為主要目標,服務當地市場,社會經濟溢出效應明顯,可以帶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比國有企業更有效率;同時,便於身份認同,也更受歡迎。

  不過,在當前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上,人們更多看到的是國企和央企的身影。

  “在初期,政府的角色重一些,那麼國企的角色也會更重,尤其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電站、水壩等公共產品的建設更多要靠國企去推進。”王海峯對《中國新聞週刊》分析,但未來必須要由政府主導過渡到市場主導,“不僅要靠民企參與,還要通過政府間的政策溝通,讓沿線國家實施市場化改革,否則各國國內經濟起不來還是不行。”

  泰中羅勇工業園。圖|網絡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西港特區辦公大樓。圖|人民網

  KFC(Kaobei From China)

  深交所在峯會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底,深市1870家上市公司中約284家以不同方式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民營企業約199家,佔比70%。但民營企業的參與方式多以出口產品、設立分支機構為主。

  不過,這樣的“老黃曆”並不適合一些創新企業。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已經走到世界最前端的中國民營企業,正在向“一帶一路”提供一個全新的、有着更為深遠影響的“中國方案”。

  王海峯舉例稱,螞蟻金服以數字技術為驅動力,構建起了基於信用體系的數字普惠金融生態,讓每個小微企業、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平等的金融服務。螞蟻金服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主要方式是與沿線國家支付企業開展合作,發展本地電子錢包,服務當地用户。螞蟻金服以技術出海+當地合作伙伴的方式,向印度、菲律賓、泰國、印度尼西亞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中國方案”。

  “在螞蟻金服出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創業公司都在熱衷做‘當地版支付寶’、‘當地版阿里巴巴’、‘當地版微信’、‘當地版滴滴’……” 螞蟻金服國際事業部資深總監郟航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創新意味着對美國式創新的追隨,早期中國企業都在做C2C(Copy to China)。隨着中國整體實力的崛起和移動互聯網的井噴式發展與彎道超車,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始成為KFC(Kaobei From China)。

  出海印度,是螞蟻金服在“一帶一路”國家的第一站嘗試。印度有近13億人口,但只有3億多張銀行借記卡、2300多萬張信用卡,許多生活在農村的印度人,甚至從來沒進入過銀行。

  印度本地的網絡支付企業Paytm的創始人ViJay找來了中國,希望學習螞蟻金服的“被證明成功了的模式”。

  2015年2月,雙方開始戰略合作。螞蟻金服的工程師很快發現,Paytm發展緩慢的原因在於技術上的薄弱,比如他們為推廣用户之間轉賬功能,曾設立獎勵金,隨即就有人琢磨出一個‘撈偏門’的辦法:雙方不斷註冊不同的手機號碼,相互賺錢,甚至一個人同時用好幾個賬户,以套取數筆獎勵金。為此Paytm一度關閉用户之間轉賬的功能。而且,Paytm根本沒法支撐像“雙11”這樣的商業大促,因為承受不起猛然激增的交易峯值。

  螞蟻金服CEO井賢棟提出,螞蟻出海,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最大優勢——技術。比如,在風控安全方面,從2015年8月開始,螞蟻國際風控頭狼團隊就頻繁飛到德里,把螞蟻自研的風控產品帶到印度本地,手把手地教會了Paytm員工進行自由靈活的複雜規則的配置,既能更好控制風險,也降低了運營成本。

  在解決了Paytm的技術痛點後,這家公司開始了“開着飛機換引擎”的高速發展。截止到 2017年4月,用户數超過2.2億,躍升為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移動支付對印度帶來的改變,一點也不遜色於二維碼支付帶給中國的變化。

  讓郟航感觸特別深刻的一個變化是,在印度,當地人最重要的娛樂就是看電影,但看什麼電影、什麼場次,都要到了電影院才能決定,有時候還要等一兩個小時。

  “我們告訴Paytm,在中國,早已經不這麼看電影了,大家都是在家用手機訂好票,選好座位,甚至爆米花都買好了,提前5到10分鐘到電影院就可以了。” 郟航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剛開始和Paytm介紹這套方法時,他們説這行不通,印度人不愛預先知道,就愛到電影院去臨時排隊,這樣有驚喜,“但是最後我們還是説服了印度人,這個業務從去年6月份上線,到今天已經成為Paytm的一個重要業務。現在,通過paytm銷售的票房佔比達到22%。”

  在中國,手機掃碼支付可以買菜、買水果,甚至買烤紅薯,大家已經習以為常。這些中國的“昨天”,正在成為印度的“今天”。

  郟航坦言,技術出海方式讓印度的互聯網金融走向了一條不同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的發展路徑——一種跨越式的發展:許多人可能從來沒有信用卡、銀行賬户,卻先通過智能手機,學會了使用Paytm,有了虛擬的個人賬户。

  其實不僅在印度,在整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和印度一樣面臨類似的普惠金融困境和數字鴻溝。

  來自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目前在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高度重疊),尚有20億人沒有銀行賬户,僅10%的人持有信用卡,有貸款需求的人中僅21%通過正規金融機構獲得貸款。

  郟航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螞蟻金服的出海節奏會越來越快,除了已經和泰國、菲律賓、印尼等當地數字支付企業的合作外,還會覆蓋更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無一例外,都會採用“技術出海+當地合作伙伴”的模式,直接輸出螞蟻金服成熟的安全風控技術、防欺詐技術、反洗錢技術等,能為他們節省5-8年的研發成本和時間。

  “從前的‘大國溢出效應’多特指美國,表現在貿易溢出和資本溢出兩個層面,螞蟻案例創造了另一種模式的‘技術溢出’。” 郟航認為,以技術為介質的出海方式,折射了中國在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大國溢出效應。

  移動支付對印度帶來的改變,一點也不遜色於二維碼支付帶給中國的變化。Paytm已成為印度的支付寶。圖|網絡

  “創新模式+優質製造”聯合出海

  除了技術出海,中國當前層出不窮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創新,也在開始向外伸出觸角。被外國留學生們最想帶回國去的“共享單車”就開始出現在“一帶一路”國家。

  近期一些到新加坡旅遊的國人會發現,新加坡街頭也開始出現了國內熟悉的小黃車身影。從今年2月開始,ofo陸續在新加坡的西海岸公園、榜鵝水道等五個區域,推出上千輛共享單車,民眾可隨時隨地自由取用。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在“一帶一路”的第一站選擇新加坡,主要是由於新加坡經濟發達,人口素質高,具有濃厚的騎行文化。

  創新模式+優質製造聯合出海,這是ofo選擇的出海戰略。進入新加坡市場的ofo小黃車是由ofo聯合鳳凰自行車廠聯合開發,這批登陸新加坡的小黃車和國內採取同樣的高標準嚴要求,能夠讓國外用户體驗“中國智造”的優良品質。

  共享單車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課題,國內和國外都是如此。

  戴威坦言,不同國家當地的法律法規、產業狀況、用户習慣乃至自然環境都有差別,唯一的辦法,就是不斷面對具體挑戰並給出解決方案。

  比如,在英國和美國的一些州,會要求所有騎車的人配備頭盔,ofo會有專門的推送鼓勵大家戴頭盔安全騎車。

  對於一些海外政府,ofo的出海計劃也從一定程度上推進了當地綠色出行規劃的進度。

  在新加坡,當地政府本來要設有樁自行車,對政府而言意味着一筆淨支出。ofo進入後,當地交通部門同意讓ofo在小範圍做了試點。試點的情況證明非常有效,新加坡政府發現不用做這方面的投入也能達到推動城市綠色出行的目的,於是便撤銷了有樁自行車項目的競標。

  “‘一帶一路’是一個時代性的機遇。”戴威對《中國新聞週刊》表示,ofo目前在新加坡、美國、英國三個國家的多個城市裏有投放,計劃今年年底覆蓋全球20個國家。未來擬進入的大量市場,都將和“一帶一路”發生化學反應。

  “當下中國的新經濟,依託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移動終端的發展,顛覆了很多傳統商業模式,在很多領域實現了模式創新。”王海峯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是此次課題組對民營經濟參與“一帶一路”研究後得出的一個重要觀點,即與既往技術創新不同,商業模式創新正在形成中國科技互聯網企業對外輸出的主渠道之一。“阿里巴巴、華為也成為全球雲技術市場的競爭者和領導者,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比如菜鳥網絡則成為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典型案例”。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以ofo為代表的中國原創開始走向全球,中國製造從技術創新走向模式創造。圖|網絡

  深一腳淺一腳單打獨鬥

  “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大部分都是出於一種自發的、零散的、碎片化的自己‘走出去’,是深一腳淺一腳單打獨鬥。有一些投資有一點盲目性,因為民營企業對風險的認識和管控能力還比較弱。有的做得不錯,但是也有很多是跌跌撞撞,交了很多學費,有的損失也很慘重。”全國工商聯專職副主席莊聰生的這番話,描述了民營企業參與“一帶一路”走出去的現狀。

  全國工商聯曾分析了影響民營企業走出去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政策體系仍不完備;金融保險服務能力水平滯後於企業需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複雜的政治、民族、宗教關係,使民營企業面臨許多潛在風險;外事服務和領事保護力度尚顯不夠;企業素質參差不齊,多數仍處於自發分散狀態等。

  “金融永遠是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心頭痛’。” 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津賽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左曄曾經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到了天津的一個案例,天津一家做農業的民企,十年走出去,一朝資金鍊斷裂,險些功虧一簣,“最關鍵的還是‘走出去’的金融配套不到位。”

  他建議,要鼓勵金融機構以混業經營、股權投資等形式參與對外投資,為“走出去”企業匹配資金資源,也要擴大境外投資獎勵與補貼力度,以及國內貸款的貼息,鼓勵實體企業在境外建設產業園區,帶動企業抱團出海。

  “現在的困難集中在中小民營企業。”王海峯對《中國新聞週刊》分析,因為大的民營企業本身就是金融機構追捧的對象,而傳統金融機構針對的還是大企業,“在金融改革中,要注意組建一些以民資為主、服務民企的金融機構,他們才可能真正瞭解中小企業的需求。”

  在他看來,還要培養一大批能夠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去的民營企業,“大民營企業可以通過產業鏈的整合,帶動中小民營企業一起走出去。”★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總第803期《中國新聞週刊》現已上市,可登錄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進入微店購買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16)


  張藴嶺:要劃定邊界,不能什麼都打着“一帶一路”的旗號

  2017-05-17

  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2015年10月,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發佈《“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路線圖》H5頁面截圖。

  “一帶一路”是2.0版的全球化方案

  ——專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藴嶺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王齊龍

  (本文首發於2017年5月15日總第804期《中國新聞週刊》 )

  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china-newsweek)

  5月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成果清單在論壇閉幕後發佈。這份清單主要涵蓋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類,共76大項、270多項具體成果。

  “‘一帶一路’倡議,是由中國向世界提出的一份2.0版的全球化方案。”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亞太學會會長張藴嶺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説。他還認為,作為上升中的大國,未來中國還會基於自己新的理念,繼續推動一些新的倡議,為世界承擔新的責任,做出新的貢獻。

  “一帶一路”不是由中國一家來決定

  中國新聞週刊:你如何評價此次高峯論壇的成果?

  張藴嶺:從認識上來説,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來參與討論,而且從反應上來看,從議程發言來説,也都是積極的,都是抱着期望,建設性地發言。在凝聚共識方面,是達到了目的。

  習近平主席在講話中也提出中國所承諾的具體計劃,中國倡議進一步成立多個功能性的合作機制和中心。在發言中,大家也提到了很多其他的建議。這些將在會後進一步去落實。另外,各方也簽訂了新的共建協議。

  舉辦會議的功能無非是大家進一步凝聚共識,提高認識;同時留下很多任務,等待處理落實。總體來説,此次高峯論壇的成果很豐富。

  中國新聞週刊: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來3年多後,此時舉辦高峯論壇,背後有怎樣的考量?

  張藴嶺:我認為有兩個考量。一是凝聚共識。邀請各國領導人、行政官員和專家學者等各方人士來,就是為了進一步加深對“一帶一路”的認識。

  為什麼呢?中國提出這一倡議後,很多人都認為是中國的倡議。後來大家逐漸認為是地區的。到現在,大家開始認識到,這是一種國際的、被認可的新思想、新思路。它有兩個含義。

  首先,從地域上來説,重點是歐亞非大陸。但是“一帶一路”倡議向世界開放,歡迎世界參與。這兩個含義通過討論就更明確了。所以我們看到拉美國家、美國都來參與。他們參與有兩種方式,一個是參與地緣重點建設;另一個是能夠吸引資金、投資合作到他們的國家去。

  中國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機構都簽訂合作文件,有助於形成國際規範,如此,“一帶一路”倡議就會變成框架、平台。

  譬如,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拉美國家也可以建新的基礎設施。這一倡議是很開放的東西。

  通過這樣的討論,大家認識到,“一帶一路”不是由中國一家來決定,而是中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一個重要的倡議者,也是一個主動的推動者。

  在當今世界,美國往回退,如果中國不推動,就沒人推了。

  第二個考量是通過這次高峯論壇,大家可以認識到這件事情不錯,不僅是對地區好,對世界的未來也提供一個思路。推動新型發展合作,其要點就是共商、共建和共享。

  過去,我們的發展合作主要是“南北合作”,提供發展援助等。“一帶一路”倡議所提供的思路就不一樣。

  2008年以來,各國都在思考世界發展、未來經濟增長的重心在什麼地方,到底怎麼來啓動新一輪的經濟增長。現在通過這一倡議,我們要看到,“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包含了世界大多數國家、人口,以及最有潛力的發展中國家。通過“一帶一路”的推動,沿線地區可能成為未來的世界主要增長點。

  中國過去的發展思路基本上是“開放發展”。開放的基點就是吸引外部資源。因為根據發展經濟學,缺技術,缺資金,缺市場,那麼就通過開放,引進資金技術、擴大出口。但這樣一個模式現在走不下去了。

  那怎麼辦呢?還是要改善當地的基礎發展綜合環境,刺激當地經濟增長的動力,就是現在“一帶一路”倡議的辦法。

  這個辦法可以説是2.0版的全球化,新形式的全球化。不僅僅關注開放,還要重視改善綜合的發展環境。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4月24日上午10時許,首趟中歐班列(倫敦-義烏)滿載醫藥、嬰兒用品等貨物,自阿拉貢山口口岸進入中國境內。當地鐵道部門工作人員在換裝車庫內為列車換裝後,列車開啓下一步旅程,前往終點站浙江義烏。圖|新華

  要為“一帶一路”項目制定評估標準

  中國新聞週刊:如果説此前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宣傳和推廣期,那麼接下來的3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工作會否進入規劃和設計階段?

  張藴嶺:很難説確定的時間段,因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長進程,我總結為“志同道合的先行,有可行性的先做”。哪個地方能做,我們可能做得多一些、快一些。

  譬如説,跨區域的基礎設施網絡便利化措施,尚在考慮中。那不知道要談多少年,就一步一步做吧。

  又比方説,中國先開通中歐班列,在老鐵路、老系統上建設,然後再逐步改善。車開起來了,就要考慮便利化、標準、過境、物流等。這些都是逐步往外開拓的一個過程。

  可以進行項目規劃,但是總體不可以提出一個確定的時間段。“一帶一路”倡議也不是憑空提出來的,過去也有很多的積累。現在説的成果,像經濟走廊、絲綢之路建設,其實這些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做了,有一個積累的過程。

  中國新聞週刊:我們也注意到海外對“一帶一路”倡議存在一些帶有冷戰色彩的輿論,我們應怎麼看待這樣的認識誤區?

  張藴嶺:我覺得有懷疑是正常的。因為“一帶一路”倡議剛提出,中國又是一個大國,大家都關注中國到底想幹什麼。其實這應該是通過共建平台,大家能夠發揮多種資源,光中國做是不夠的。

  對古絲綢之路的研究也表明,實際上,絲綢之路是外國人踩出來的多。因為中國當時較為發達,外國人願意過來。所以要多講相互間的交流。

  至於人家的懷疑,或者批評,第一,可能有做得不對的地方。因為現在什麼都打着“一帶一路”的旗號,即便是存在些中國企業投機倒把、賄賂和胡作非為的行為,也被外界歸於“一帶一路”。

  所以在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要制定“一帶一路”的邊界,制定評估標準,要讓企業有進入門檻。不然怎麼知道哪些是“一帶一路”項目,哪些不是?不劃清邊界,什麼都打着“一帶一路”的旗號,問題就大了。

  第二,就靠實踐吧。我認為這是“百年工程”,但在研討會上也有很多人説,這可是“千年工程”。

  “一帶一路”提供了一個思路框架,一個新的辦法,大家共同來商討。

  推動全球化發展的新思路

  中國新聞週刊:2013年後,逆全球化思潮加劇,民粹主義抬頭,在世界範圍內出現一系列動盪的局面。你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對於應對這些問題起到了什麼作用?

  張藴嶺:“一帶一路”是推動全球化發展的一種新的思路。

  因為“二戰”以後,許多國家主要的努力是開放市場,效果也很明顯,促進了全球化。但是發展到今天,大多數國家都加入了全球化的進程,也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是企業“走出去”和國家發展的關係問題。因為“走出去”可能帶來對本國勞動就業的衝擊。

  第二是發展不平衡,好的地方發展得快一些,不好的地方發展得慢一些。實際上,全球化也是一些國家被邊緣化的過程。在這種情況下,全球化確實存在問題,但是也需要繼續推進。

  在堅持開放的前提下,推動新型發展合作。這就是2.0版的全球化,不是否定或徹底推翻原來的全球化。

  不過,如果把美國和部分歐洲國家的做法稱為“逆全球化”也不對。反全球化的聲音也應該聽聽。它是反對原來那種有利於大公司、有利於強者,以及很多團體、人羣和國家被排除在外的趨勢。反全球化的聲音,實質上是要求糾正一些問題。

  “一帶一路”倡議有助於糾正這些問題,因為我們主張改善發展環境。雖然説不能糾正全部的問題,但至少可以糾正已出現的一些問題。

  所以我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繼續推動全球化發展的動力,同時也是糾正過去全球化出現的一些問題的有效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才顯示出這一倡議的新意。

  中國新聞週刊:“一帶一路”倡議被認為是中國原創的倡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否意味着中國在外交思路上有了一些變化?

  張藴嶺:習近平主席2014年提出要建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有中國特色,就意味着與別國不一樣,要基於中國文化,建立起一些新的理念。“大國”就是要做貢獻。所以我總結為,這是做新型大國的具體體現或實踐,因為中國倡導的是和平發展等新的理念。

  中國新聞週刊:接下來中國是否還將提出新的原創“方案”?

  張藴嶺:作為上升大國,中國會基於自己新的理念,繼續推動一些新的倡議,為世界承擔新的責任、做出新的貢獻,由此來不斷地推動世界的穩定、和平,以及發展,推動基於“命運共同體”這一理念的繁榮。

  所以我認為,中國未來還會提出新的方案。建廟修廟,不拆廟。如果把現有體制比作是廟宇的話,那麼我們是其中的一個部分,我們不拆它。但是有些廟宇舊了、破了,總是要去修補,要推動一些原來機制的改革。像我們提出建立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以及建立“一帶一路”平台等,都是建“新廟”,建立新機制。

  不過,也不能把中國的作用拔得太高,好像中國成了新的救世主,導致世界圍堵中國,這樣也不行。因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還是處於發展階段,能力有限,應該量力而行,儘可能做更大的貢獻。

  另外,“一帶一路”倡議也不是獨奏,而是和其他國家一起做,一定要創造“共做”的平台。到現在為止,我們一直這麼做,將來也應該這樣。

  中國做新型大國,不做超級大國。超級大國都是按照自己的標準、自己的行動計劃去做。中國不是這樣的。“一帶一路”是個倡議,倡導大家一起來做這件事,逐步取得共識 ,逐步增加參與來做。

  未來,中國可能還會以這種理念來解決衝突,來穩定地區局勢,創造新的和平。包括此前在亞信會議上,中國提出“亞洲新安全觀”。此外,中國還提出基於協商、合作、共建的新型安全觀。

  在文化方面,中國一直主張多樣性,包容、兼容幷蓄,而不是像西方那樣獨霸型的、替代型的。★

  總第804期《中國新聞週刊》現已上市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户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2017-05-17)


  今天瓷房子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馬來西亞的“一帶一路”訪華考察團。

  馬來西亞沙巴亞庇同鄉會館聯合會“一帶一路”訪華考察團10月12日晚間抵達北京,在京津兩地進行為期7天的考察交流。期間,考察團分別拜訪了國務院僑辦,中國僑聯以及京津兩市僑辦,僑聯等相關僑務部門。

  早上9點,天還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在瓷房子的售票門口,瓷房子的工作人員在此等候馬來西亞訪華考察團。9點10分左右,馬來西亞訪華考察團在天津僑聯常務副主席陳鍾林的陪同下到達瓷房子博物館。

  在此,瓷房子的全體工作人員對訪華考察團表示熱烈的歡迎。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此次天津之行由拿督黃小娟作為團長(以下簡稱黃團長),在匆忙的瓷房子一行中,黃團長專門抽了幾分鐘的時間接受了我們的採訪,黃小娟團長説:“我們代表沙巴同鄉會就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前來天津做一個訪問交流,我們一行一共23人,”黃團長還説“感到非常的榮幸,北京,天津的朋友都非常熱情,回到這裏就感覺回到孃家一樣”。當我問到關於瓷房子的問題時黃團長高興的説:“瓷房子這座建築讓她感到非常的驚訝,並且讚賞瓷房子館長張連志先生為瓷房子窮極一生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

  途中,我還採訪了副團長張景程先生。張先生説:“我的根其實就是天津人,我幾乎每年都回國一次,但是印像最深的還是2000年那次回國,真的是徹頭徹尾的開始改變”對於瓷房子,張先生説這是他第二次來到瓷房子,並且評價瓷房子是一座無價之寶!難得的漂亮建築,尤其記得瓷房子的主人是張連志先生,張景程先生高興的説:“非常榮幸,我也姓張”

  張景程先生語重心長的説“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的影響非常的大,馬來西亞的華人將近有800萬,承載着一定的經濟,而且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形成了一種常態。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一定不能忘本,依靠一帶一路這個政策,做好中國文化傳承,加強對中國的合作,投資。

  隨着中國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從這個東方大國中看到了機遇。在祖國的大好形勢號召下,馬來西亞沙巴亞庇華人同鄉會和各級負責人回到中國,深入瞭解“一帶一路”在資金融通、基礎建設、投資貿易、產業合作、科技合作、人文交流、旅遊合作等方面,探討和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務實合作。”

  考察團成員都表示,原在祖(籍)國發展典範引導下,繼續參與到“一帶一路”建設中來,與祖(籍)國同胞一起,重温千年“絲綢之路”的繁榮昌盛,共商“一帶一路”的無限商機。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2017-10-19)


  我一女同學,畢業後去一家大公司面試,競爭激烈,最後剩下她和另一個女士。兩人都非常優秀,面試官猶豫就叫她們第二天再來面試,臨走之前,她撿起了地上的碎紙屑,所以説,細節決定成敗,正是這不經意的一彎腰,恰巧被路過的CEO看在眼裏,CEO透過衣領,發現她的胸特別小,當機立斷錄取了另一個女的。

  我老婆又要扣我零花錢了。前幾個月説好每個月給我800的,結果這個月她要添衣服,大手一揮就説要扣我300塊錢。

  我質問她:就這點錢還扣,你考慮過我的感受嗎?

  她説:“考慮過啊,怕偶爾扣一個月你不適應,所以以後月月都扣。”

  我竟然不知道怎麼反駁。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一個老師問三個學生,你們用什麼東西可以將一間屋子填滿。

  第一學生找來稻草,堆滿了屋子,老師搖了搖頭。

  第二個學生找來一根蠟燭,頓時屋子裏充滿了光芒,老師還是搖了搖頭。

  因為學生的影子沒有被照到,這時第三個學生拖下褲子,在屋子裏拉了一坨屎!

  老師竟然點了點頭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和同桌吵架了,上課時我倆誰也不理誰。 突然手機收到同桌發的短信:對不起。 頓時感動,正要回復他短信,同桌突然舉手大喊,“老師,他上課玩手機!”

  (2017-10-23)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最近看手機視頻,很容易就被二手車的廣告給洗腦了,這不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一個與二手車有關的事情。

  ▼一位男子買來了一輛二手車,不過這車的歲數似乎有點大,已經15年了。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一位要更換玻璃上的零件,這個男子便隨手把座位下的墊子泰勒起來,結果卻發現.......(這個盒子的出現也真是讓人醉了,一下子就跑戲了)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哇塞,這些凌亂的東西都是?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不但有數不清的鋼鏰,還有打火機,卡帶、電池、鑰匙扣......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然並卵,不過這個鑰匙還真是讓人浮想聯翩啊,莫非是舊主人的?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只好財迷地算一算,鋼鏰、打火機,卡帶、電池、鑰匙扣、購物單、電影只好財迷地算一算,鋼鏰、打火機,卡帶、電池、鑰匙扣、購物單、電影票(用完了怎麼不扔掉)

  ▼這得有多少呢?

  總是覺得凌亂的車子裏,會有一些讓人猜不到的小驚喜,朋友們也可以扒開自己的車子座位,看看下面是不是也有等待你去發現的神奇呢?

  (2017-10-13)


  補腎不僅對男性很重要,對女性來説同樣重要。女性腎氣最盛的時期是21、22歲左右,25歲之後,就開始漸漸衰退。因此,女人們要時刻注意補腎才行。小編建議從飲食下手補腎,那麼女性吃什麼東西補腎呢?接下來為大家一一介紹,供大家參考。

  女性吃什麼東西補腎?

  1、山藥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山藥可以做出很多美味食物,經常吃山藥可以健脾胃,能夠補腎,腎虛的人可以經常吃一些山藥。

  2、動物肝臟

  中醫學有“以髒養髒”的説法,動物肝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以及多種維生素,具有補腎的功效。

  3、泥鰍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泥鰍含優質蛋白質、鈣、維生素B1、煙酸、脂肪、磷、鐵、維生素A等。其味甘,性平,有補中益氣、養腎的功效。

  4、桑葚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桑葚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一個營養豐富的好東西,經常食用能夠達到滋陰補血的功效,而且還能補肝腎之陰。中醫認為桑葚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生津潤燥和補肝益腎作用。

  5、栗子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栗子性温,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

  6、鱸魚

  鱸魚,又稱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

  7、黑加侖

  黑加侖具有極其豐富的營養價值,每100克的黑加侖裏面就有181毫克的維生素C、322毫克的鉀以及鈣、鋅、磷、鎂、鐵等多種物質,可以有效降低血脂,起到補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8、黑米

  在中醫方面,認為我們體內的腎臟對應的是黑色,而平常我們見到的黑米則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因為黑米性平、味甘,能夠益氣活血、暖肝明目。經常食用黑米粥,可以滋陰潤肺、養腎益氣。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不生氣”:吃不起呀!有沒有即便宜又補腎的好食材。

  網友“薛明”:早就治好了

  網友“妖嬈直男”:女人補腎有啥用

  網友“想賴着鉨賜”:光吃不練沒啥用的,去練練 老程強健法 才是妥妥的猛男

  網友“若水.無痕”:看清楚!那是黃鱔

  網友“森林那一邊”:小編不是説過嗎,男的吃了女的受不了,女的吃了男的受不了,估計這會是牀受不了啦

  (2017-10-06)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710 字。

轉載請註明: 日外相再提日美印澳合作, 對抗中國“一帶一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