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你丨神還原世界名畫火遍全網“80、90後”老人“返老還童”
在上海,有一座普通而又不普通的福利院。普通,是因為這兒住着的都是跟其他地方一樣的普通老人;不普通的是,住在這兒的老人們刷抖音,拍短視頻,雖然身處,但是過的可是年輕人的生活。
最近,老人們拍攝了一組《老人版名畫Cosplay》,在網絡上火了。變裝後的爺爺奶奶用精湛的演技神還原了多幅世界名畫,八九十歲的老者或化身妙齡少女,或扮演稚嫩頑童,讓網友們感嘆,爺爺奶奶們也太會玩了。
80多歲的爺爺,傾情演繹《吃蘋果的瑪格麗特》中的可愛男孩,92歲的奶奶優雅飾演《編花環的女孩》中的花季少女,在上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發佈的這段“老人版名畫cosplay”短視頻中,養老院的老人們化身世界名畫中的經典形象,不僅服裝道具高度還原,人物的表情神韻更是活靈活現。73歲的沈慧麗演繹的是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在1665年創作的油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沈慧麗:因為我已經快要74歲的人了,拍成這樣像奇蹟一樣,笑死了,我兒子看到笑死了。
老人們不僅奉獻了演技,還全情參與到了各個準備環節中,和造型團隊一塊蒐羅服裝道具,整個過程輕鬆歡快。拍攝前,老人們專門上網查閲資料,瞭解揣摩這些藝術家們的創作意圖。
沈慧麗:他叫我怎麼做就頭轉過去,你自己理解這個畫的意思就自己去做。
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 院長 喬毅皓:他們演的還是很好的,所有爺爺奶奶還自己揣摩了這個神態,背景。你如果問爺爺奶奶對這個名畫的意義,他也許不一定真的很理解,但是他們對自己要求也非常高,然後就看着這個名畫就一遍遍模仿,其實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攝影師已經覺得這張已經很OK了,但爺爺奶奶會覺得我可以做到更好,我能不能再來一遍。
過足“戲癮” “90後”老人“返老還童”
拍照前,老人們認認真真查資料;鏡頭前,老人們又精益求精的拍攝;再加上工作人員們的反覆調整,才把這些傳世名畫中的人物表情表現的惟妙惟肖。
老人模仿世界名畫,如果不是看到最後的成品照片,可能誰都想象不到。那這麼個古靈精怪的主意,最初是怎麼想出來的呢?
福利院負責人:今年因為疫情原因我們聚集性的活動不能做,我們自己社工部的小朋友在頭腦風暴的時候就説在網上看到很多小朋友在拍名畫模仿,我們就説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嘗試拍一個爺爺奶奶的最高齡版的名畫模仿。
世界名畫Cosplay項目從今年7月開始籌劃,工作人員選定畫作後,在全院物色拍攝對象,最終,確定了十位老人。92歲的陳珠花就是其中之一,愛笑的她被護工們稱為“陽光奶奶”。
上海市楊浦區社會福利院 院長 喬毅皓:我們要考慮到這個角色的匹配度,以及扮演的角色和這個畫的衝擊力,當時陳奶奶我們為什麼考慮選這個角色,《編花環的女孩》和這個92歲的奶奶之間的歲月和時間之間的衝擊,最後決定讓陳奶奶演這個角色。
此前,陳珠花從未參加過福利院組織的活動,這次扮演《編花環的女孩》,是她的“處女秀”。照片中,陳珠花身穿白色紗裙,手捧花環,髮型和畫中少女更是如出一轍。
陳珠花:怎麼拍的那麼好,我自己心裏想想我也想不到。陳珠花:我一個字也不識,長相也不好,幫我拍這樣,我真特別高興,我講給我的孩子,我孩子也想不到。
有92歲的少女,還有91歲的男孩。《吃蘋果的瑪格麗特》是這次活動所選名畫中人物年齡最小的一位,而他的扮演者莊士標,卻已是91歲高齡。
莊士標:覺得我與名畫上吃蘋果的小孩長得相似,所以叫我去拍了。
拍攝當天,莊士標穿上護工們給他準備的黑色禮服和禮帽,在鏡子前仔細打量,很是滿意自己的這幅形象。
莊士標:我手拿着蘋果,他們叫我怎麼拿,什麼角度,他們説相似了,就確定了。
“花式”活動 讓老人開心每一天
“我老了,沒用了”——這句話其實是我們聽到老人説的最多的話之一了。但你看,一場模仿名畫活動,讓不少老人覺得自己又有事兒了、又有追求了,更重要的是,又有用了!拍照片,有點像一劑靈丹妙藥,一下就讓老人們精神百倍!
這次活動,讓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出了名。但平時,這個福利院還經常開展各種活動:有老年課堂,老年遊樂園,唱歌,表演,園藝,書法,老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
國慶節當天,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老年合唱隊正在彩排,現場十分熱鬧。福利院中生活着686名老人,其中90歲以上的有160多位,還有7名100歲以上老人。每年春秋兩季,福利院都會組織“銀髮課堂”,夏天則是拍攝項目,五月和十月還有大型活動。
福利院負責人:我們是要求最好他們(老人)每一天都動起來,讓他每一天早上起牀的時候就有所期待,我很忙,我今天要去上課,我今天要去唱歌,寫字,上園藝課。
用影像記錄老年生活,是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堅持已久的一件事,這裏的老人們也早已習慣在攝像機前自如地活動。去年,福利院給老人們錄製了《我和我的祖國》MV,老人們身穿禮服,放聲高歌。今年則是世界名畫COSPLAY,讓大家感到新意十足。
除了拍攝項目,福利院每年還會準備一次“大驚喜”,去年,他們把一列小火車搬進了院裏。讓老人們坐在小火車上繞着全院兜風,這項活動倍受歡迎,很多老人反覆排隊乘坐。
福利院負責人:印象最深就是我們有一位奶奶插着鼻飼管的,日常是卧牀的,她的女兒就説我能不能也讓我媽媽來做這個小火車,當時是依託我們工作人員,幾個人把奶奶抬在小火車上面。
福利院負責人:參加這個活動時間不長,這個奶奶就離開了,但是這個時候她的子女是專程到院裏表示了感謝,他們覺得在老人最後的時光留給子女是美好的印象,留給所有人都是一個積極幸福的狀態。
前年,福利院租了旋轉木馬放在院子裏,老人們吃着棉花糖,乘坐旋轉木馬,開心得像孩子一樣。類似的活動還有很多,目的只有一個,讓這裏的老人們不僅老有所養,更能老有所樂。
福利院負責人:我們就是希望所有的爺爺奶奶覺得每一天的時光都過得很慢,很豐富也可以有所期待。
主播點評:老有所養 更要老有所樂
有一個詞兒這幾年提的特別多,叫“技術鴻溝”——因為各種各樣的互聯網新技術發展的太快,當年輕人享受着新技術帶來的種種方便時,卻把老年人逐漸甩了下去。站在路邊有時候打不到車,孩子們都用的微信玩不轉等等……然而與此同時,渴望享受新的技術,也是他們的願望:可能您想象不到,在很多為老年人開設的手機軟件公益輔導的課程上,老人們呼聲最高的軟件第一個是微信,排在第二位的,是美圖秀秀。這兩個軟件體現的一個是對於社交的需求,另一個,是對美的追求。
現在對於老人們來説:吃飽、穿暖、有地住,已經是越來越不是問題。技術的鴻溝,可以靠着耐心、真心和細心來填滿。我們要特別感謝上海楊浦區社會福利院的工作人員,以及幫老人化妝、設計服裝、拍照、修片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幫助下,老人們在人生走入暮年的時候,依舊能夠有件事情做,有個小心願等待完成,有個話題還能喚起兒女和社會的共鳴。也讓兒女們記住了自己最積極、最幸福的狀態。也許這才是老人需要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