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重要的製造業國家之一,印度第二波疫情不斷惡化引發外資企業持續關注。印度總理莫迪日前在出席月度廣播節目“總理心聲”時首次承認,“當前疫情風暴震動全國”。在這場風暴衝擊之下,為數不多的在印中資企業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而印度是否能實現之前心心念唸的“取代中國成為新的製造業中心”的野心,也面臨更多考驗。
新華社資料圖
01
留守or撤離?
“太難了,工廠可能隨時面臨停工,”為OPPO、vivo等在印中國手機企業做配套服務的三富工程印度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瀟瀟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所在的工廠已經有印度員工感染,但是印度政府並沒有通知他們隔離,他們手裏只有口罩、酒精等之前備下來的防疫物資,印度政府沒有給予他們任何幫助,在印中企現在只能發起自救,互通有無。
去年年底,嚴瀟瀟剛獲得印度中資手機協會頒發的“堅守英雄”獎。他告訴記者,疫情加上中印邊境衝突,導致大量中國公司撤出印度,留在這裏的中國人已經屈指可數,“2019年,我的公司營收算是達到頂峯,現在直接腰斬”。對於印度這一輪疫情,嚴瀟瀟比較悲觀,但他表示,只要中國手機企業不回國,他們也不會走。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年初,在印度正式註冊的中資企業超過500家,絕大多數為私人有限公司,部分為獨資子公司、合資公司,少量為代表處、項目辦公室等。但疫情暴發以來,特別是中印邊境對峙後,印度國內反華情緒空前高漲,中資企業在印營商環境急劇惡化。印度政府執法部門刻意加強針對中資企業的合規性調查,甚至以“涉恐”“偷税漏税”“參與情報蒐集活動”等為由抓扣了一批中資企業主和員工。部分中資企業被迫徹底結束在印運營,前往第三國(地)發展。
不過,印度疫情對王先生所在的一家生產POS機公司,倒是沒有造成太大影響。王先生目前人在國內,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由於公司生產的POS機可支持非接觸式支付,而在疫情下這種設備顯得更加安全,因此今年的需求並沒有下降。但王先生公司在印員工已有4人被感染,給業務帶來影響,“很多事情都變慢,尤其回款速度明顯放緩”。
一名已經離開印度的匿名中資企業主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一些中資企業已在印度投入數以億計資金,即使疫情形勢嚴峻、雙邊關係緊張,仍不得不在印度堅持運營”,但對包括他在內的“船小好調頭”的企業主來説,從去年年中開始,就籌劃以最快的速度抽身離開印度市場。他還説,“儘管如此,國內有些企業仍看好印度未來的發展前景,特別是‘名不見經傳’的互聯網金融企業,甚至計劃在疫情結束後繼續加大對印投資”。
02
“不會再回印度了”
相比之下,還有很多中資企業負責人擔心,離開印度之後可能再也回不來了。一家在印製造業中企負責人劉先生28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疫情導致很多中方人員無法獲得印度簽證,中資企業技術輪班人員無法更替補充,有部分中資企業已經完全停擺關門。
嚴瀟瀟也告訴記者,跟韓國日本甚至台灣企業相比,中國大陸企業在印度這兩年遭到政府刻意排擠,大批企業停工關門。這次疫情暴發後,日韓等國企業可以從本國“調兵遣將”進入印度市場,但是中國大陸企業人員因為拿不到印度政府的簽證,無法入境,只能靠現有人員勉強支撐。
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城市古爾岡一家華人酒店老闆莉莉,已經將酒店關門。“去年年前,中國駐印度大使館包機把最後一批在印度中國人送走後,零零散散的客人已無法支撐我們日常運營,我們也無法支付員工工資,最終選擇關閉酒店。”莉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她在印度已經生活十幾年,從一棟小別墅起家,逐漸發展成為古爾岡當地最大華人酒店。“我把這十幾年的積蓄、家底全部都投進酒店,如今都打水漂了。”莉莉告訴記者,印度疫情至少要持續到明年,就算控制了,赴印簽證短期內也不會放開,遊客都很難重回印度,她並不看好印度市場,“印度之前有10至20家華人酒店,都陸陸續續關門,我不知道他們會不會再重新營業,但我不會再回印度了”。
03
專家:向“世界工廠”轉型想法或落空
不斷升級的疫情似乎沒有打斷印度成為新制造業中心和供應鏈樞紐的“大國夢”。據印度《鑄幣報》26日報道,印度仍致力於在“後疫情時代”憑藉人口、人才和市場優勢,吸引全球外企將其產業鏈向印度轉移。諮詢公司Collier日前發佈報告稱,印度仍是外資企業未來“中國+”產業佈局的首選目的地,尤其在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印度教徒報》稱,在印太地區地緣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印度將“鐵定取代中國成為新的製造業中心”,“美國將為此提供技術支持,日本則側重資金支持”。
“人流一旦斷了,產品流或者生產鏈也將斷掉,這對印度借疫情推動產業鏈重構是一個重創。”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亞研究所副所長王世達28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經有至少12個國家切斷了針對印度的航班,印度當下的第二波疫情可能會導致印度從“世界辦公室”向“世界工廠”轉型的想法落空。
未來印度是否還能承接來自世界製造業企業的轉移?王世達認為非常困難。一方面,即使沒有疫情,惡劣的營商環境導致印度本身的吸引力就差,“這些年印度吸引的外資都是一些熱錢,外資往往跑到印度金融市場,進入製造業領域的極少”;另一方面,在美國帶頭搞“美國優先”背景下,全球尤其是歐美國家都在搞產業迴歸,加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承接環境本身就比印度要好,在這種情況下,已經沒有多少產業能夠向印度轉移。因此,印度未來承接外國產業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