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7日電 澳洲網日前刊發題為《從亞裔到穆斯林,為何澳洲種族歧視“停不下來”?》的評論指,澳大利亞的種族歧視正在蔓延至華人以外的其他亞裔社區,澳大利亞少數族裔應從日常着手、從自身做起,化為反種族歧視的支持力量。
全文摘編如下:
近日出爐的《2021年新冠疫情種族主義事件報告》指出,澳洲的種族歧視正在蔓延至華人以外的其他亞裔社區。不久前,澳洲人權委員會調查顯示,80%穆斯林經歷過偏見或歧視。種種跡象表明,在澳洲,非洲裔、拉丁裔等少數族裔都成為種族歧視受害者,且針對他們的歧視情緒還在不斷升温。
報告顯示,口頭詆譭是最常見的歧視行為,不僅發生在街道、超市、公共交通等場合,也開始在互聯網上加速蔓延。
種族歧視始於殖民時代,100多年來,不少西方國家都頒佈過種族歧視法令。經歷了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第三世界獨立運動、西方國家內部平權運動後,反歧視逐漸成為歐美社會“政治正確”。順應時代大潮,澳洲1972年廢除排斥非歐洲白人的“白澳政策”、1975年出台《反種族歧視法》……澳洲從單一性、排他性、封閉性社會逐漸轉向多元化、兼容性、開放性社會。這些蜕變吸引着全球移民接踵而至,為澳洲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注入了活力。
儘管澳洲從政治、法律層面將種族主義丟進了歷史垃圾堆,但反亞裔、反土著、反移民的“單一民族黨”20世紀末強勢崛起,墨爾本、悉尼等地中國留學生近年多次遇襲,2017年度“澳洲小姐”稱穆斯林身份讓其頻遭冷眼……這背後無不昭示仇視少數族裔的陰魂仍未散去。一旦遭逢疾病瘟疫或經濟危機,少數族裔便會被針對,新冠疫情加速了種族主義病毒的擴散。
種族主義毒瘤復發,一是西方中心論、白人至上主義依舊根深蒂固。這些人認為西方文化優於其他文化,人類歷史和發展圍繞西方展開,主張白人地位高於其他有色人種,千方百計維護白人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中的優勢地位,面對有色人種時經常表現出傲慢與偏見。
二是政治、歷史、文化等差異導致認知偏差或誤解。雖然人類全球化腳步越來越快,各個文明之間交流互鑑日益頻繁深入,但仍有鴻溝亟待彌合,仍有差異有待消除。少數族裔的一些信仰、習慣被一些西方人貼上標籤或誤讀。電影《刮痧》便講述了因東西方文化衝突導致在美華人被誤解以及吃官司的故事。
澳洲在短時間內創造經濟繁榮,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多元、包容、開放的社會價值觀功不可沒。古希臘“七賢”之一梭倫曾説,有平等就不會有戰爭。從二戰猶太人遭遇種族血洗到20世紀90年盧旺達血腥大屠殺,這些教訓表明偏見、排外是現代文明公敵,種族主義是人類社會毒瘤,只會製造族羣分裂對立,滋生仇恨、犯罪、衝突。面對西方種族主義抬頭,一位南非政客近期發表駭人聽聞的言論“要殺死非洲大陸上所有白人”。這再度警示所有人:偏見只會相互傷害,沒有贏家。
總理莫里森曾多次公開譴責歧視亞裔行為、澳洲成立首個地方性反歧視網絡系統、越來越多少數族裔走上街頭對歧視説“不”……不過,歐美國家反歧視歷史表明,剷除種族主義是一場持久戰。
澳洲“排毒”,需要久久為功。少數族裔既要通過法律、媒體、遊行等方式主動發聲維權,也要通過踴躍參政為自身謀得更多話語權。為澳洲長遠考慮,從普羅大眾到社會精英,同樣不能冷眼旁觀,也不能僅停留在表態上,而是應從日常着手、從自身做起,化為反種族歧視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