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中國商會舉辦第六屆“中國日”活動
中新網柏林9月15日電 (記者 彭大偉)15日,由德國中國商會與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德國工商大會(DIHK)聯袂舉辦的第六屆“中國日”以線上方式順利舉行。活動以“危機即機遇?論中德經濟合作的未來”為主題,討論中德兩國的商業和投資環境,以及政治和商業方面必要措施和戰略,為進一步開展良好合作進行鋪墊。
中德經濟、政治、媒體等各界人士通過媒體網絡齊聚一堂,共商中德兩國在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以及後疫情時代所帶來的影響下的合作與發展。
德國中國商會主席鄭東林表示,儘管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但中德經濟均朝着良好方向發展。中國發展新格局旨在依靠國內發展動能促進更高水平的國際參與,深入參與國際循環,不斷在更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王衞東公使出席大會並致辭。王衞東表示,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經濟恢復增長。中德雙邊貿易總額在疫情衝擊下仍逆勢增長,中國市場對許多德國企業的重要性不但沒有減弱,相反成為許多企業度過疫情危機的重要支撐。對於中國的防疫政策,他在致辭中表示,中國採取嚴格的防疫政策,是對中國人民的生命健康負責,也是為全球抗擊疫情做出應有的貢獻。他表示,疫情嚴重的國家做好自己的功課,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維持正常經濟往來的前提和基礎。而不是一味地抱怨、批評以及要求所謂的“對等”。他指出,面對世界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複雜局面,開放合作才是唯一正確出路。而德國和歐洲的涉華輿論環境和政治氛圍卻愈加嚴峻,干擾和限制雙邊經貿合作。
王衞東強調,中德之間本來不存在根本的利害衝突,中德兩國可以做到求同存異,實現互利共贏。面對挑戰,中德兩國必須攜手合作,共克時艱;以務實的態度和長遠的眼光,為中德經貿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為世界經濟復甦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對外貿易促進司司長 Andreas Nicolin博士在致辭中表示,雖然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是德國、歐洲乃至全球依然受着疫情的影響,形勢依然脆弱。但是我們也比去年更加樂觀的看待未來。“經濟轉型,推動數字化,提高全球競爭力,倡導開放市場,增加貿易多樣性”都是為了可持續發展和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他表示, 中歐投資貿易協定達成後,兩國企業都將獲益良多。中德是政治上、經濟上的重要合作伙伴,其關係將繼續保持強勁,中德兩國應繼續共同努力促進雙方更加深入的發展。
隨後的“三方對話”環節中,德國中國商會總幹事長段煒,德國工商大會執行委員會成員 Volker Treier博士,德國工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成員 Wolfgang Niedermark就中德雙邊經濟關係的現狀與前景發表了各自觀點。
本屆“中國日”第一場圓桌討論圍繞熱門話題“中德兩國碳中和經濟之路——機遇與挑戰”展開。金風科技歐洲區域中心總經理隋曉雯,寶鋼歐洲公司總經理倪志軍,巴斯夫中國首席代表 Joerg Wuttke先生為與會的觀眾一一帶來了答案。
第二場圓桌討論由思愛普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辦事處總經理胡安德、特德營銷諮詢(北京)有限公司創新業務總監馬丁、華為德國首席代表王承東、蔚來集團副總裁張暉一起探討了以“數字化驅動下的中德經濟合作——前景與趨勢”為主題的這一熱點問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