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中東部出現入秋以來首次大範圍PM2.5污染過程 專家析污染成因

由 無英 發佈於 綜合

中新社北京10月25日電 (記者 阮煜琳)中國中東部地區出現今年入秋以來首次大範圍細顆粒物(PM2.5)污染過程,截至10月25日13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共有36個城市出現PM2.5污染。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密切跟蹤本次污染過程並解讀污染成因。

進入10月下旬,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增大,10月21日白天,山東西部、河南北部PM2.5濃度率先超過每立方米75微克。22日上午,污染形勢加劇,山東西部、河南中北部、安徽北部、江蘇大部PM2.5濃度達每立方米75微克以上。24日至25日上午,污染範圍進一步擴大至京津冀地區和遼寧西部。

專家指出,這是今年入秋以來,全國重點區域出現的首次大範圍PM2.5污染過程,目前總體為輕至中度污染,局地出現短時重度污染。

監測顯示,截至10月25日13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共有36個城市出現PM2.5污染,10月25日12時,廊坊PM2.5小時濃度峯值為每立方米174微克。25日11時,北京市PM2.5濃度升至每立方米115微克。

分析污染成因,專家指出,首先,重點區域污染物排放量大,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南部和長三角地區北部尤為突出。近年來全國和重點區域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二氧化硫(SO2)、一次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空氣質量明顯好轉。

“但污染物排放仍居高位,遭遇近幾日的不利氣象條件,就容易形成區域性污染過程”,專家説,研究結果顯示,當前重點區域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居於高位,除SO2以外的各項主要污染物仍遠超環境容量。

其次,不利氣象條件造成污染物持續累積,偏南風作用下的污染傳輸進一步抬升PM2.5濃度。21日起,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南部、長三角中北部地區總體處於均壓場控制,水平擴散能力差;從北京到鄭州均出現貼地逆温,污染物垂直擴散也受到抑制,容易造成污染累積。

第三,NO2濃度上升明顯並向硝酸鹽轉化,造成PM2.5濃度快速上升。在近期擴散條件不利情況下,全國中東部地區NO2濃度上升明顯。因此,區域內機動車、工業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向硝酸鹽的二次轉化是導致PM2.5污染的主要原因。

第四,受區域傳輸影響,偏南風作用下,京津冀和遼寧中西部PM2.5濃度快速上升。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預計,26日白天至27日上午,受西北冷空氣過程影響,京津冀及周邊區域中北部污染形勢預計將得到顯著改善。

專家建議,當前,中國重點區域的空氣質量仍未擺脱對氣象條件的依賴,秋冬季容易出現污染過程。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需要持續深化各項常態化和臨時性減排措施,在遭遇不利氣象條件時儘可能減緩污染積累速率、降低污染峯值。(完)